黎元洪(1864年-1928年)字宋卿,漢族,湖北黃陂人。 1883年,考入天津北洋水師學堂。 1888年,入海軍服役。 1894年,參加中日甲午海戰。戰後,投靠署理兩江總督張之洞。袁世凱死後,由副總統繼任總統。 1922年,他在直系軍閥支持下,復任總統。 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因為腦溢血,在天津去世。黎元洪去死後,以國葬的形式,葬在土公山(現華中師範大學東南門附近)

黎元洪(1864年-1928年)字宋卿,漢族,湖北黃陂人。 1883年,考入天津北洋水師學堂。 1888年,入海軍服役。 1894年,參加中日甲午海戰。戰後,投靠署理兩江總督張之洞。袁世凱死後,由副總統繼任總統。 1922年,他在直系軍閥支持下,復任總統。 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因為腦溢血,在天津去世。黎元洪去死後,以國葬的形式,葬在土公山(現華中師範大學東南門附近)

中文名: 黎元洪
別名: 黎宋卿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湖北黃陂縣
出生日期: 1864年
逝世日期: 1928年
職業: 中華民國總統,中興煤礦董事長
畢業院校: 天津北洋水師學堂
主要成就: 修建黎氏宗桐
兩次擔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葬處: 土公山

黎元洪,湖北黃陂人,世居湖北黃陂西鄉、縣城、東鄉與北鄉(包括,今湖北大悟黎家河),1864年10月19日(清同治三年九月十九),生於黃陂木蘭鄉東廠畈,14歲,隨父移家北上,寓居天津。 1883年,入天津北洋水師學堂學習,1884年,編入北洋水師。 1895年,應兩江總督張之洞電召赴寧,曾三赴日本,考察軍事、政治,頗受器重。 1906年,擢升暫編陸二十一軍統領。武昌起義時,任革命軍湖北軍政府都督。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時,當選為副總統。 1915年,袁世凱稱帝時,黎元洪極為反感,被封為武義親王,未接受。
袁世凱死後,繼任總統。後,段祺瑞利用張勛,將其驅走,由馮國璋代理大總統。 1922年,在直系軍閥支持下復任總統,後,又被直系軍閥驅逐。晚年,投資實業,逝於天津。  
民國政壇,多以里望,稱人名,故人稱“黎黃陂”,至今,在武漢漢口,有一條路,稱為“黎黃陂路”。  
黎元洪是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的都督,也是中國歷史上,惟一一個兩任大總統和三任副總統的人。

生平經歷  
黎元洪,1883年(清光緒九年)考入天津北洋水師學堂,畢業後,派往廣東服役,充二管輪,1888年,隨“廣甲”編入北洋水師。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隨艦隊北援。坐艦被日艦擊沉,黎元洪投海,遇救,即得清廷官吏之青睞,始為魯撫送南洋侯差,為兩江總督張之洞派充自強軍翻譯,並監修南京獅子山砲台,砲台建成後,兼任教官。張之洞調任湖廣總督,又調黎元洪充湖北護軍馬隊營幫帶,遂派往日本見習。 1898年,至1901年,曾3次赴日本考察軍事。 1904年,任護軍,前鋒一、二、三、四營督帶。次年12月,湖北常備軍,改編為兩鎮,黎元洪任第二鎮第三協統領官兼護該鎮統制官,後,隨鎮改編。 1906年,任陸軍暫編第二十一混成協協統領,兼管馬炮、工、輜各隊事務。率部參加彰德新軍秋操。 1909年,以軍界代表身份,參加“湖北鐵路協會”。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黎元洪被革命黨人強迫推舉為湖北都督。漢口、漢陽光復,各國領事宣布“中立”,才宣告就職。 1912年1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黎元洪被選為副總統,兼領鄂督。 2月,南北和議告成,與孫武、劉成禺、張伯烈等,組織“民社”,任理事長,鼓動武昌和南京分裂;附和袁世凱,定都北京;鎮壓“群英會”;為排除異己,將原8個師的軍隊,改編為3個師。 8月16日,與袁世凱合謀,誘殺湖北軍政府軍務部副部長張振武,和湖北將校團團長方維。
孫中山與湖北都督府黎元洪等,歡迎人員合影
1913年,袁世凱撲滅“二次革命”。 10月6日,袁世凱任中華民國正式大總統,黎元洪為正式副總統,兼鄂督。但,袁對黎元洪在鄂,視為心腹之患。 12月,派段祺瑞到鄂,以“磋商要政”為詞,逼迫黎元洪赴京。被安置在瀛台,與之結為兒女姻親,以控制之。 1915年,袁世凱帝制自為,黎遷居東廠胡同,閉門謝客。 12月15日,袁冊封黎元洪,為武義親王。黎元洪堅辭,不就。
孫中山(2排,左5)與黎元洪(2排,左4)合影.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死,黎元洪出任大總統。國務總理段祺瑞獨斷專行,演成“府院之爭”。翌年6月,黎元洪引長江巡閱使張勛,入京斡旋,7月1日,張勛復辟,黎元洪被迫棄職。 1922年6月,直系軍閥曹錕、吳佩孚趕走皖系總統徐​​世昌,“法統重光”再任大總統。次年,初曹錕賄選,逼黎元洪下野。 6月,黎元洪辭職,赴天津。黎元洪,晚年,致力於實業,曾任中興煤礦董事長、黃陂商業銀行總董事,和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等企業的董​​事。投資企業45個,其中,銀行17家,工廠12個、煤礦6家,總投資額,達200萬元。又於武昌油坊嶺等地,購置大量田產。 1920年,黎元洪眷念故鄉,捐資,拆遷黎家河祖遺的一間半屋,修建黎氏宗祠。內設孝義小學堂,聘請塾師一人,塾師工資及學生學雜費用,都由黎元洪負擔。 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因腦溢血,病逝於天津。 1935年11月24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武昌,為黎元洪舉行國葬典禮,遺體,歸葬於武昌卓刀泉。 1966年,黎元洪墓,毀於文革時紅衛兵之手,黎氏夫婦的遺骸,不知所終。當地的公安將此事,告知湖北省博物館。博物館的人,無法制止,只能依據“地下文物,歸國家所有”的政策,說服紅衛兵,將隨葬物品,交給博物館收藏。黎元洪墓被毀後,墓園,被夷為平地,林勘院先後在上面,建了兩座辦公樓。 1981年,辛亥革命70週年,武漢市政府撥款,在原址附近,修了個空塚。

人物評價  
嚴復評價黎元洪說:“黎公道德,天下所信。然救國圖存,斷非如此道德所能有效。何則?以柔暗故!遍讀中公曆史,以為天下最危險者,無過良善暗懦人。下為一家之長。將不足以庇其家,出為一國之長,必不足以保其國。”   
和別的政治人物不同,黎元洪,雖三任副總統,二任大總統,但,位尊,而權不重;名高,而實不符;人不微,而言輕。
他平生,牽涉許多重大歷史事件,例如,反對袁世凱稱帝,拒絕王封,為他贏得了較高的威望。其後,護國軍擁戴他,護法力量爭取他,他與護國護法運動相呼應,對袁世凱的垮台,北洋軍閥的分裂,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當然,他的最大歷史貢獻是:介入武昌起義,並與眾多辛亥志士一起,推翻二千餘年的帝制,走向共和。在武昌起義中,他的介入與存在,是一個歷史性的象徵,已經正式敲響了滿清政府及千年帝制的喪鐘。這一歷史貢獻,是不容抹殺的,無法抹殺的。  
黎元洪是一個充滿矛盾和爭議的人物,……他的一生,經歷了北洋海軍、湖北新軍、首義都督、三任民國副總統和兩任民國大總統;諸時段,其間,有功大於過者,亦有功過相償者,還有過失難辭者。
辛亥史研究專家章開沅先生說:長期以來,黎元洪就沒有享受過歷史的公正。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國民黨的正統史觀的影響,有共產黨革命史觀的影響,此外,有湖北地區若干首義志士的黨同伐異,乃至揮之不去的,潛在“反清朝情結”。這樣,就使我們難以對這位重要歷史人物,及其相關史事,作出客觀而公正的評述。  
黎元洪在中國人走向共和的道路上,儘管步履蹣跚,坎坷曲折,但,畢竟是邁開了第一步的先行者之一,我們理應給其必要的尊敬。同時,要像張謇說的那樣,以“公平之心理,遠大之眼光”,看待這個歷史人物,“勿愛其長而因護其短,勿恨其過而並沒其功;為天下惜人才,為萬世存公正。”   
斯人已去幾十載,作為政治家,他出任首義都督,為號召天下,震懾清廷​​,使辛亥革命一舉成功,建立了不朽的功勳;他在武漢,首倡的“軍民分治”,開創了民國黨政分開、軍政分開的先河;他率先實行的“省長制”、他二度當國時提出的“廢督裁兵”等依法治國主張,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他旗幟鮮明地反對袁世凱的帝制,斷然起用自己的政敵段祺瑞,鎮壓張勛復辟,將永載史冊;作為軍事家,他在治軍方面,打造了近代中國與北洋軍齊名的“南洋軍”的品牌;作為與實業家,他是發展中國近代工業,與對外開放的實踐者。他與華僑創辦的中國遠洋貨船公司,開通了香港,經上海,至美國舊金山的遠洋航線,填補了中國遠洋運輸的一項空白;作為書法家,他繼承創新,其書法作品,遍及海內外,名山,名院,名寺內。

個人軼事
黎元洪-1911年10月17日,湖北軍政府門前,祭壇高築。祭壇前,香煙繚繞,壇上,黃帝軒轅氏靈位,莊嚴肅穆。靈前,擺設香案,陳玄酒,旗立兩側,鼓樂喧天,湖北軍政府都督黎元洪,跪讀祝文,三軍鳴槍,全體跪拜,山呼萬歲。這是湖北軍政府祭黃帝儀(一說,為祭天大典)的盛典,也是黎元洪視職的慶賀大典。辛亥革命首義取得成功,照理說,應該推選一個有才幹、孚眾望的革命中堅人物,出來擔任新政權的首領,以便把革命進行到底。但,湖北的革命黨人,拉出一個與革命毫無淵源,且一直視革命為大敵的舊軍官-黎元洪,來作為軍政府的都督。關於此事之巔末,外間傳說,不一,至今,幾成疑案。特別是,關於革命黨人把他從床下拖出來,推上都督寶座的故事,一直在社會上,傳得沸沸揚揚,黎元洪,因此,有了“床下都督”的雅號。
有的革命黨人回憶說,武昌起義爆發後,黎元洪及其他的湖北軍政要員紛紛躲藏,逃路,省城,很快被革命軍控制。當時,黎元洪躲在姨太太黎本危的床底下,被部下馬隊第一標第一營的排長蕭燮增知道。蕭排長帶班長虞長庚,把黎元洪從床底下拖出來,他們用手槍,逼黎元洪,來到省諮議局(即,今閱馬元紅樓),將其關押在樓以上,由兵守衛。黎元洪當時,嚇得魂不附體,一言不發,像個木菩薩。
有的人,持另一種說法:武昌起事後,黎元洪更換便衣,由執事官王安瀾帶領,躲到黃土坡劉文吉參謀家中。當革命軍聞訊找來時,黎元洪嚇得,躲到屋中,蚊帳後面,又從帳後,鑽入床下。革命軍馬榮,將子彈上膛,命令他出來,黎元洪見再也無法躲避,只好從床下,爬出來,最後,被革命軍推上了湖北軍政府都督的席位。以上兩種傳說,反映了黎元洪被脅迫參加革命的事。  
就在武昌起事的第二天早晨,革命軍在黃土坡,找到了黎元洪,當即將他帶到楚望台,接著,擁至資議局,讓他出任都督。但,黎元洪執意不肯接受。他說:“此舉,事體重大,務要慎重。我不是革命黨,我沒有做都督的資格,夠資格的,是孫文,你們何不接他,來擔任都督。”這時,革命軍將預先擬好的安民告示拿出來,要黎元洪簽字,黎元洪像怕被蛇咬一般,連聲說“莫害我,莫害我!”
黎元洪這種消極抗拒的態度,激怒了周圍的革命黨人,他們氣憤地罵道,“黎元洪不識抬舉,是滿清的忠實走狗”,“乾脆給他個槍子兒吃,算了”。在場的李翊東大怒,他舉槍,對著黎元洪吼道:“你本是滿清奴才,當殺!我們不殺你,舉你做都督,你還不願意。你甘心做清朝奴才,我槍斃你,另選都督。”說著,就要扣動板機,嚇得黎元洪面無人色,出了一身冷汗。此後幾天,黎元洪一直是,不思米食,緘默不語,他抱定主意,既不再做清朝官事吏,亦不宜擔任革命軍職務。直到10月13日,黎元洪仍不肯就任都督,革命軍只好將他軟禁在軍政府。他整天愁容滿面,心思重重。心想,這下可完了,朝廷把我當叛徒,黨人把我當囚徒,妻妾兒女,不得見面,如有手槍在身,莫如飲彈自盡,一致了之。由此可見,當時,黎元洪消極抗拒的決心之大。  
然而,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隨著漢口、漢陽的先後光復,以武昌為中心的革命,大有形成波瀾壯闊之勢。在這種形勢下,黎元洪看到:武漢三鎮已歸民軍掌握,於是,他的態度開始有了一些變化,這個變化的首要標誌就是,剪掉長辮。  
10月13日,革命軍的砲隊擊退了清政府的兵艦,黎元洪得知此消息後,表面上,一副苦愁,但暗中,已開始盤算,準備接受革命軍的要求。這天下午,他開口,同革命黨人甘績熙和陳磊說起話來。甘說:“你這幾天,總是苦臉,對待我們,太對不起我們。我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今天成績,抬舉你,做都督。革命成功了,你可做華盛頓;革命不成功,你可做拿破崙。你很討便宜呢!你再不下決心,我們就以手槍對你。”黎元洪答复說:“你年輕人說話,不要太激烈,我在此,近三日,有什麼事,對不起你們? ”陳磊接著說:“你的辮子,就對不起我們,現在,武漢三鎮,人人都剪辮子,你身為都督,就該做個模範,先剪掉辮子,以表示決心。”黎元洪此時,順水推舟地說道:“你們不要如此激烈,我決心與你們幫忙,就是。你們說,要剪辮子,我早有此意,你們找個理髮匠來,我把辮子剪去,就是了。   甘績熙見此狀,立即報告有關方面,並請來了理髮師。理髮師請示道:“都督剪去辮子,留多長頭髮? ”黎元洪簽道:“剃個光頭。 ”不到半小時,理髮師便給黎元洪理了個光頭。這時的黎元洪,頭是圓的,肩是圓的,身子是圓的,肥頭大耳,頂放青光。蔡濟民在旁,打趣道:“都督好像個羅漢。 ”黎元洪嘻嘻一笑說:“像個彌勒佛。 ”一句話,惹得周圍開懷大笑。黎元洪去掉髮辮後,吳兆麟特地買回一掛鞭炮,以示慶賀。接著,士兵們請去掉長辮的黎元洪訓話,黎元洪說道:“元洪不德,受各位抬舉,眾意難辭,自應受命。我前天,未下決心,昨天,也未下決心,今天上午,也未下決心,現在,是已下決心了。無論如何,我總算軍政府的人了。成敗利鈍,生死以之。 ”黎元洪的一席講話,贏得了與會者的熱烈掌聲。正是由於有了這種轉變,有了10月17日祭天大典中,黎元洪的就職表演。

黎元洪後代  

黎元洪有子女四人。  

長女黎紹芬,字介繁,生於1901年6月16日。 1923年,畢業於南開大學,赴美國,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 1927年,回國,任天津市教育局督學。 1933年8月,與徐璧文結婚。抗戰後,任天津市政府顧問。旋任天津二女中校長。 1949年後,加入民革。 “文化大革命”遭嚴重迫害,致心髒病發作;1966年12月9日,病逝於天津。育有一子,一女。  

長子黎紹基,字重光,生於1903年7月7日。 1920年,赴日本就讀於日本貴族學院,1921年,歸國,與唐閎律結婚,婚後,复去日本。 1923年歸國,旋入天津南開大學文科學習;1927年,夏畢業。黎元洪去世後,擔任中興煤礦公司董事、協理等職,又任中興輪船公司常務董事。 1949年後,曾任中興輪船公司董事長、棗莊煤礦公司副董事長。 “文化大革命”中,遭受嚴重迫害。 1977年後,任上海徐匯區政協副主席、上海市工商聯常委、上海市僑聯委員、徐匯區僑聯主任委員。致力僑務工作。 1983年1月31日,在上海病逝。育有三子,一女,均在國外。
  
次女黎紹芳,生於1906年12月29日。 1914年,與袁世凱第九子袁克玖訂婚。曾讀南開大學預科一年。因對婚姻不滿,憂鬱終日,而患精神病。 1934年,與袁克玖完婚,婚後,感情不合,病情加重,被送入精神病院。 1945年4月15日,病故。  

次子黎紹業,字仲修,生於1911年7月。曾就讀於南開中學,後,因病退學,在家庭教師指導下,完成學業。 1928年,黎元洪去世後,與兄紹基一起,經營產業。 1935 年3月3日,與原海軍總漢劉冠雄之女劉孝琛結婚。曾任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民革委員、天津市文史館館員。育有二子,二女。 1996年2月9日,黎紹業,因病逝世,享年八十五歲。

黎元洪宅-北京
  
黎元洪宅,在東城區王府井大街27號,原大門,開在東廠胡同。此處,是明代的東廠。清代時,兩廣總督瑞麟、宜隸總督榮祿,先後住過這裡。民國初期,此宅,歸黎元洪所有。張勛復辟時,被逐離京。 1922年,黎元洪再度出任總統,回東廠居住。 1926年,黎房宅,被日本“東方文化會”購得。 1949年後,此地,為考古研究所,仍保存部分花園,及古建築。在其圍牆的東北角,曾有一刻著“黎大德堂界址”的石碑。
北京黎元洪宅-整座黎宅,變化最大的階段,是在1977年和1978年,黎宅的家廟,與住宅部分,在這兩年,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幢新蓋的, 9層中國近代史研究所辦公樓,北面,留下了一幢原黎宅的​​小平房,共三間,是現在的世界史研究所辦公室。上世紀80年代,西邊的花窖,與僕人房,被拆掉,取而代之的,是六,七棟,五,六層的研究所職工宿舍樓。最東邊的花園部分,屬於考古研究所,正準備蓋一棟現代化的辦公樓,用工地師傅的話說,叫“轉著圈上去的現代樓”。為此,考古研究所,將原花園內的一幢蘇式辦公樓,拆掉了。花園裡的假山與迴廊,早已不見,留下了一小部分假山,和假山上的一間古建小房。在假山的北側,有一幢上世紀40年代日本東方文化研究所蓋的水泥建築,屋頂是綠色的,四角呈勾飛狀。窗戶是小長方形的那種,窗框安裝得很靠裡,據說,這棟樓,將會保留。

天津
  
其一,在英租界盛茂道(今和平區河北路219號),是他1912與1918年,先後以黎大德堂名義,購自英租界工部局,土地,共三塊8.096市畝,後,又購自張金鑑堂上地4.69市畝。黎氏在買進這些土地後,委託一個外國建築師,先後建成東樓、中樓、西樓、戲樓與花園等,共建房171間,建築面積8516.5平方米。其中,樓房150間,平房21間。東樓房,是一​​所西式二層帶地下室混合結構,機磚、瓦頂,雙槽門窗,菲律賓木地板;西樓,為法式三層樓房,高台階,樓上有平台、涼亭、裝飾富麗堂皇。中樓,又叫鴛鴦樓,是一所西式二層樓房,前後,被花園圍繞。戲樓,有休息廳、客廳,一些著名的演員,在此唱過堂會。  

其二,在德租界威廉路(今河西區解放南路256號),是黎氏1917年,以宋卿府君名義,購置的一塊3.72市畝房產,經拆除後,修建成一所花園住宅,共有房44間,建築面積,1878平方米,是一所西式三層洋樓,磚混結構,混水牆,砂石面,尖形瓦頂,大理石台階,整座建築與室內裝飾,都十分講究。院內,有噴水池、方亭、石雕仙人像等,黎氏,於1928年,即死於這寓所。以上兩所住宅,幾經拆,改建,原建築,不復存在。

大悟
  
黎元洪故居,位於大悟縣彭店鄉黎河村黎家河,就在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走出了一位政治風雲人物——黎元洪。黎元洪故居紀念館,及其設施的規劃,設計,已經形成,故居建設,將通過組織社會資金,積極捐資紀念場館建設,總投資300萬元,佔地面積4畝,故,居土地徵用工作,已展開。黎元洪總統故里建成後,將成為大悟名人文化旅遊景區。

黎元洪墓墓區簡介
  
隨著辛亥革命一百週年臨近,武漢市政府決定:投資近一千萬元人民幣,把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黎元洪墓,擴充,修建為黎元洪陵園,屆時,將作為辛亥百年的重要紀念場所。據武漢市文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1年,辛亥革命一百週年,武漢作為辛亥革命的爆發地,有眾多的歷史遺存。
該部門已製定總體方案,將按照辛亥革命文物遺存的現狀、工程的難易程度、投資額大小,分批進行修繕。其中,啟動的黎元洪陵園,擴建工程,投資將近千萬元。 2010年,武漢市為了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特別撥專款,對整個墓園進行了維護,拆除了周圍的四棟房子,將墓園,擴大到12畝,並進行了景觀設計, 增建了“黎公廳”、“遊廊”等旅遊設施,補種了櫻花、桂花等樹木,擴充為民國大總統陵園。牌坊正面,正中,四個大字“共和磐石”,蒼勁有力,背面正中,刻的是“乾坤正氣”四個大字。  
如今,整座墓園,由寢陵、照壁、黎公亭、休息長廊、墓園廣場等幾個部分構成,人性化地建設了一個停車場,可供10輛左右小車停放。  
這裡,成為武漢當地辛亥革命的紀念勝地之一,每天,到這裡來游玩的人,絡繹不絕。到訪華中師範大學的各界朋友,都一定要抽出時間,到黎元洪墓參觀。這裡,已經成為到華中師範大學的必遊之所。
祖籍武漢黃陂的黎元洪,在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湖北軍政府成立後,被起義士兵推舉為都督。此後,他兩度出任民國大總統,1928年6月3日,在天津去世,1932年,其靈柩,運回武昌,1935年11月,民國政府在全國三大陵園之一的洪山,為其舉行國葬,並遷其夫人靈柩,合葬一處。 1966年,黎元洪墓,被毀;如今,黎元洪墓,為衣冠塚,1981年,至今,武漢市曾在原地,四次投入數十萬元,重修黎墓,1988年,列為武漢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章開沅評價
  
2011年8月8日下午,雨後初霽。著名歷史學家章開沅先生,陪同中新社香港分社一行,參觀黎元洪墓,並就辛亥革命百年,接受專訪。章開沅一行,乘車,來到位於華中師範大學東南門旁邊的黎元洪墓。章開沅指著剛剛修繕好的黎元洪墓牌坊說:“這個是依照黎元洪墓舊址修建的,修建前,徵求過我們的意見,一切,都是按照歷史照片舊貌修建的,很好。”牌坊正面,正中,四個大字“共和磐石”蒼勁有力
黎元洪陵墓,概念性設計效果圖
背面,正中,刻的是“乾坤正氣”四個大字。曾有人提出過質疑,認為:黎元洪能稱得上這個幾個字嗎?這牽涉到對黎元洪的評價問題,畢竟,黎元洪是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的都督,也是中國歷史上,惟一一個兩任大總統和三任副總統的人。
作為一個舊官僚,被歷史和革命黨的槍口,推到前台,假逆賊袁世凱手,殺害辛亥革命元勳張振武,在武昌起義前不久,曾殺害革命黨,事實。  
順著長長的墓道,章開沅一行,走到黎元洪墓碑前。墓碑上,鐫刻著“大總統黎元洪之墓”的字樣。站在墓碑前,中新社記者問章開沅,“你怎樣看待政府重新修繕黎元洪墓”。章開沅回答說,“很好啊,作為辛亥革命重要的一個歷史人物,保護好黎元洪的陵墓,是今人的責任。紀念辛亥革命百年之際,重修黎元洪墓,就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章開沅向大家介紹了黎元洪墓的歷史。他說,黎元洪,是1928年6月,在天津去世的。出生於黃陂的黎元洪,發跡於武昌,因此,按其遺願,死後,要歸葬於武昌。 1932年,其子奉其靈柩,回武昌,並擇定武昌卓刀泉土公山,為墓地。當時,國民政府認為:黎元洪“首舉義旗、創造民國”,1935年,再次下令,舉行國葬。不久,舉行國葬。章開沅指著前面的湖北林業勘察設計院說,黎元洪墓原址,在前面,“文革”期間,被毀,無人修復。 1981年,市政府撥專款,在原址附近,重修黎元洪墓,就這現在這個地方。 1991年,在墓後,復建了當年章炳麟撰文的“大總統黎公碑”。章開沅走到碑牆前,告訴記者,“現在的碑文,和原文照舊,沒有改動,徵求過意見,內容屬實”。

旅遊路線
  
由於歷史的變遷,黎元洪墓,如今難以尋覓,筆者為此,專門踏訪,精心設立了幾條旅遊路線,可以供您方便地到達。旅遊路線
  
路線1:   華中師範大學東門進去—-沁園春食堂—–沿著食堂西邊的馬路筆直向前——越過幾棟教師宿舍走到底——頂頭學生宿舍樓——幾家小商店——上坡靠近坡邊東就是黎元洪墓
路線2:   華中師範大學北門進去——-校訓石往東走——行政樓東面路筆直往前—–學子餐廳—–職業技術學院—–職業技術學院教學樓——中百超市—–往南拐角—–黎元洪墓
路線3:   華中師範大學南門進去—–管理學院東拐——研究生樓—-學子餐廳—–職業技術學院—–職業技術學院教學樓——中百超市—–往南拐角—–黎元洪墓

黎元洪對聯集  
一身肝膽生無敵 百戰靈威歿有神。  
挽蔡鍔   
正倚濟時唐郭李竟嘆無命漢關張。
挽蔡鍔、黃興   
上壽伏生傳絕學通經高密擅名家。  
賀康有為六十壽成功卻隻身蕭散;   
大勇哪知世險夷。  
挽黃興   
司馬筆精堪接軌;公羊學統在傳經。  
挽王闓運   
燕市悲歌懷壯士;山陽聞笛嘆嵇生。  
挽湯覺頓   
當日風云隨叱吒;至今草木識威名。
題揚州徐園   
奧旨遐爾,道根永固;
辭機曠遠,名翼長飛。  
挽黃宗仰   
江漢啟元戎,仗公同定共和局;
乾坤試四顧,曠世誰為建設才。  
挽孫中山   
以時勢論英雄,即今還我河山,鼓聲不死;
為國民謀幸福,做個後來榜樣,劍氣猶生。  
挽吳祿貞   
為國家保衛治安,功首罪魁,評議質諸後世;惟天地監臨上下,私情公義,此心不負故人。  
挽張振武(張,係由黎元洪勾結袁世凱殺害,為民國第一起血案)   
仕隱系興亡,居然成邑成都,代養萬民光上國;
安危存語默,堪嘆先知先覺,未完七策奠新邦。  
挽張謇   
急難憶良朋,傷心鴻雁分行,風雨曾無相並影;
解懸辜大願,回首龍蛇起陸,鄉關猶有未招魂。  
挽湯化龍   
下游建國,多士同袍,屈指已經年,半壁江淮資保障;
大將橫屍,元兇漏網,傷心唯一哭,全軍縞素動哀思。  
挽徐寶山   
書生當艱危震撼之衝,以捨身成名,一死於君國無憾;
國人當共和回复而後,為哲人致祭,九京被涕倘歸來。  
挽湯化龍

軼聞與趣事  
辛亥革命時,黎元洪首先想到的,是家人。清兵進攻漢口時,他託人,在上海的公共租界,租房子,把家人送去避難。黎元洪家人,在上海,不隨便外出,遇人問話,不說來自武昌,也不說姓黎,而說:姓吳——用黎的妻子吳敬君的姓。  
黎元洪熱心教育,屢屢助學。他捐2000元,中國銀行股票,開辦天津北塘第一所小學。南開創校,他捐“七長公債”,1萬元。家鄉黃陂,創辦前川中學,他捐款3萬。他曾撥中興煤礦10萬元股票,籌備創辦江漢大學。後,學校未成,籌款,被用來建了一座體育館,即,現在武漢大學的宋卿(黎元洪字)體育館。

北洋軍閥

直系
馮國璋曹錕李純王占元陳光遠吳佩孚王懷慶齊燮元王承斌馮玉祥曹锳蔡成勳蕭耀南孫傳芳周蔭人張福來王汝勤盧香亭陳調元鄭俊彥張其鍠胡景翼

皖系
段祺瑞段芝貴靳雲鵬盧永祥倪嗣衝張懷芝田中玉吳光新徐樹錚

奉系
張作霖張學良張宗昌郭松齡吳俊升張作相

其他
袁世凱黎元洪唐繼堯那彥圖張錫鑾蔭昌王士珍江朝宗張紹曾陸錦蔣雁行聶憲藩楊增新張廣建陸洪濤薑桂題趙倜馬聯甲張勛閻錫山劉鎮華陸榮廷龍濟光袁祖銘劉存厚劉湘

辛亥革命 ·
1911 革命人士
同盟會興中會孫中山▪ 陳天華▪ 楊衢雲▪ 楊鶴齡▪ 陳少白▪ 尤列▪ 陸皓東

華興會
黃興▪ 宋教仁▪ 章士釗▪ 劉揆一

光復會
蔡元培▪ 陶成章▪ 秋瑾▪ 徐錫麟▪ 龔寶銓▪ 章炳麟▪ 熊成基▪ 陳魏

共進會
張振武▪ 焦達峰▪ 孫武▪ 熊秉坤▪ 伍廷芳

文學社
蔣翊武▪ 劉復基▪ 張廷輔▪ 胡瑛

其他成員
鄒容▪ 陳其美▪ 徐宗漢▪ 林覺民▪ 廖仲愷▪ 譚人鳳▪ 林森▪ 唐紹儀▪ 咸馬里▪ 閻錫山▪ 胡漢民▪ 趙聲▪ 陳炯明▪ 鄭祖蔭▪ 蔡鍔▪ 汪精衛

革命軍
黎元洪▪ 吳兆麟▪ 何貫中▪ 李濟深

清政府 執政皇族
光緒帝▪ 慈禧太后▪ 隆裕太后▪ 愛新覺羅·溥儀▪ 愛新覺羅·載灃▪ 愛新覺羅·載洵

立憲派
康有為▪ 梁啟超▪ 譚嗣同▪ 嚴復

出洋大臣
戴鴻慈▪ 端方▪ 李盛鐸▪ 尚其亨▪ 愛新覺羅·載澤▪ 紹英

鎮壓軍
薩鎮冰▪ 蔭昌▪ 博爾濟吉特·瑞澄

北洋軍閥
袁世凱▪ 段祺瑞▪ 馮國璋▪ 徐世昌▪ 吳佩孚▪ 曹錕▪ 張勛

歷任中華民國主要領導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 孫文 ( 1912.01-1912.04)
▪ 袁世凱 ( 1912.03-1913.10)

中華民國大總統 1,2,3,4,5,6,。 。 。

▪ 袁世凱 ( 1913.10-1915.12)
▪ 黎元洪 ( 1916.06-1917.07)
▪ 馮國璋 ( 1917.07-1918.10代理)
▪ 徐世昌 ( 1918.10-1922.06)
▪ 黎元洪 ( 1922.06-1923.06)
▪ 曹錕 ( 1923.10-1924.11)

中華民國臨時執政
▪ 段祺瑞 ( 1924.11-1926.04)

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
▪ 張作霖 ( 1927.06-1928.06)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委員會主席 廣州/武漢
國民政府主席
▪ 汪兆銘 ( 1925.07-1926.03)
▪ 譚延闓 ( 1926.03-1927.03代理)

南京/重慶
國民政府主席
▪ 譚延闓 ( 1928.02-1928.10)
▪ 蔣中正 ( 1928.10-1931.12)
▪ 林森 ( 1931.12-1932.01代理)
▪ 林森 ( 1932.01-1943.08)
▪ 蔣中正 ( 1943.06-1943.10代理)
▪ 蔣中正 ( 1943.10-1948.05)

中華民國總統
▪ 蔣中正 ( 1948.05-1949.01)
▪ 李宗仁 ( 1949.01-1949.10代理)

附錄1

黎元洪大事年表

1864年 1歲(虛歲下同)
10月19日,生於漢陽,原名秉經,後改元洪,字宋卿。祖籍江西豫章,世居湖
北黃陂。
1873年 10歲
入塾就學。
1877年 14歲
與漢陽吳敬君訂婚​​。敬君為吳海臣之女,生於1870年7月。是年全家遷天津北塘,
敬君亦隨往。
1878年 15歲
朝相升千總。 7月23日,弟元澤出世。 12月18日,母陳氏病故。繼續就學。
1880年 17歲
父朝相續娶崔氏。
1883年 20歲
春,考入天津水師學堂,入管輪班學習。
1884年21歲
2月26日,父朝相病故。是年與吳敬君完婚。
1888年 25歲
春,畢業考試考取優等,賞六品頂戴。五月赴北洋戰艦實習,表現出色,海軍
衙門同意以把總盡先拔補。實習後派“來遠”艦差遣。
1890年 27歲
調“廣甲”艦任三管輪。
1894年 31歲
5月,隨“廣甲”艦北上參加清海軍第二次檢閱。 9月17日中日甲午海戰爆發,
“廣甲”艦臨陣逃脫,於大連口外三山島附近觸礁擱淺。跳水逃生。上岸後輾轉赴
天津,被當局監禁數月。
1895年 32歲
2月,赴南京投效張之洞,得張器重,任砲台監修、總教習、專台官等職。
1896年 33歲
3月,隨張之洞調湖北。
1898年 35歲
2月,赴日本考察,學習騎兵。
5月,自日本歸國,建議張之洞派員赴日學習軍事。
1899年 36歲
10月,赴日本考察馬、步隊教育、軍紀及兵法。
1900年 37歲
6月,自日本返武昌。任護軍馬隊一營管帶。
1901年 38歲
5月28日,胞弟元澤病故。
6月16日,長女紹芬生。
9月,繼母崔氏病歿。赴日觀操。
11月,返武昌。
1903年 40歲
7月7日,長子紹基生於武昌。
1904年 41歲
8月,任湖北新軍第二鎮協統兼護統領。並提調兵工​​、鋼鐵兩廠。
9月,兼任絲、麻、紗、布四局會辦。
1905年 42歲
1月,娶如夫人危紅寶,改其名為黎本危,又名危文繡。
12月,任湖北新軍第二鎮第三協協統兼護該鎮統制。
奉令兼轄六楚(艦名為楚村、楚同、楚豫、楚有、楚觀、楚謙)艦隊和四湖
(艇名湖鵬、湖鵲、湖鷹、湖隼)雷艇。
1906年 43歲
4月,任暫編第二十一混成協統領,兼管馬、炮、工、輜各隊事務。兼陸軍小學
堂會辦。
10月,參加彰德秋操,代張勛指揮南軍,指揮得體,頗得好評。
12月29日,次女紹芳生。
1911年 48歲
以軍人代表加入鐵路協會,參與保路運動。
7月31日,次子紹業生。
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被黨人推為軍政府都督。初拒絕,不得已就任。 11、
12日,漢口、漢陽光復。 28日,黃興抵武昌。
11月3日,拜黃興為戰時總司令。 27日,漢陽失陷。
12月1日,清軍炮轟武昌,都督府中彈,退至城外數十里之王家店,和議開始方
返回。 9日,與北軍訂立停戰協議。通電各省派代表赴鄂籌商臨時中央政府問題。 1
2日,被各省代表會議推為大元帥。
1912年 49歲
1月1日,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 3日。各省代表會議舉為副總統。 16日,
民社成立,列名發起人,被舉為社長。
2月20日,臨時參議院連選為副總統。是月清帝退位,孫中山提出辭職,臨時參
議院選袁世凱為總統。平息群英會暴動。
4月9日,在武昌會見孫中山。 10日,通電力陳軍人柄權之害,主張軍民分治。
13日,兼任參謀總長。
5月9日,共和黨成立,被舉為理事長。
7月,鎮壓湖北“三次革命”。
8月,下令查封《大江報》,緝拿何海鳴、凌大同。 16日,假袁世凱之手殺張振
武、方維。被同盟會撤去協理名義並除名。
9月25日,與袁、孫、黃一起發布“八大政綱”。鎮壓南湖馬隊暴動。
1913年 50歲
4月,鎮壓改進團。
5月29日,進步黨成立,推舉為理事長。
7月,國民黨發動二次革命,不及兩個月即失敗。
8月5日,領銜通電全國,主張先選總統後定憲法。
10月7日,當選為正式副總統。
11月7日,應袁世凱之召入京,居瀛台。
12月22日,領銜邀集各省都督、民政長聯名通電,主張資遣議員、解散國會,
以“政治會議取而代之”。
1914年 51歲
5月26日,任參政院院長。主持制定袁世凱獨裁專制的“大總統選舉法”。
9月26日,由瀛台遷居東廠胡同,對袁世凱帝制活動消極,一再請辭副總統、總
參謀長、參政院長之職。
1915年 52歲
12月12日,袁接受帝位。封武義親王,固辭不受,將冊封匣退回。
12月25日,護國運動爆發。
1916年 53歲
5月8日,護國軍方面在廣東肇慶成立軍務院,遙奉為合法大總統。
6月6日,袁世凱病死。 7日,繼任大總統職位。
是年因府院權限等問題,多次與段祺瑞衝突,形成政潮。
1917年 54歲
因對德參戰問題,府院之爭更為激烈。
5月23日,下令免段祺瑞國務總理。 29日,皖系軍閥倪嗣衝宣布獨立,奉天、山
東、河南等十餘省響應。
6月1日,電召張勛入京調停。 12日,在張勛脅迫下下令解散國會,同時通電解
釋苦衷。 14日張勛進京。
7月1日,張勛復辟。 2日,任命段祺瑞為國務總理、命段興師討逆。電馮國璋代
行大總統職務。是日避入日本使館。
12日,復辟失敗。 14日,自日使館返東廠胡同私宅,通電聲明決不復任。 16日,
宅中發生兇案。
8月28日,離京赴津,住英租界私宅,自此息影津門五年之久。
1922年 59歲
6月2日,徐世昌辭總統職。曹錕領銜十省區督軍省長聯名通電籲請複職並恢復
六年國會。 6日,發表“廢督裁兵”之魚電。 11日,進京復職。
1923年 60歲
1月1日,發表“哀告”文電,痛斥各地兵匪之禍及督軍制度之流弊。
6月,直系軍閥策動直系閣員、政客,推倒張紹曾內閣。 6日後,頻遭軍警索晌、
“公民團”示威、包圍和騷擾之苦。 13日,通電聲稱因受逼迫,已無法在京執行職
務,離京赴津。
發布裁撤全國巡閱使、督軍,廢除釐金等七道命令。專車行至楊村遭直系軍閥王
承斌攔截,索要總統印信。糾纏至14日凌晨,告以印在北京東交民巷法國醫院內其
如夫人危文繡處,並令交出後仍不得行,复受脅迫簽署辭職文件,始離車返私宅。
14日發出致國會公函及通電,宣告直系劫車奪印、逼迫簽字種種不法行為,否認辭
職文件。
9月11日,由津抵滬,謀在上海組織政府,遭各方冷遇。
11月8日,東渡日本,於別府養病。
1924年 61歲
5月11日,自日本返天津。此後絕意政治,致力於實業投資,平素以書法、養花
自娛。
10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直系因馮玉祥倒戈敗北,段祺瑞出任臨時執政。
12月,孫中山應馮玉祥、段祺瑞之邀北上,經天津休息數日。偕李根源往張園
拜訪。
1928年 65歲
6月3日,因患腦溢血病逝天津。

附錄2

黎元洪後代概況

黎元洪有子女四人。
長女黎紹芬,字介繁,生於1901年6月16日。 1923年,畢業於南開大學,赴美國,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 1927年,回國,任天津市教育局督學。 1933年8月,與徐璧文結婚。
抗戰後,任天津市政府顧問。旋任天津二女中校長。 1949年後,加入民革。 “文化大革命”遭嚴重迫害,致心髒病發作,1966年12月9日,病逝於天津。育有一子,一女。

長子黎紹基,字重光,生於1903年7月7日。 1920年,赴日本,就讀於日本貴族學院,
1921年,歸國,與唐閎律結婚,婚後,复去日本。 1923年歸國,旋入天津南開大學文科學習,1927年夏,畢業。黎元洪去世後,擔任中興煤礦公司董事、協理等職,又任中興輪船公司常務董事。 1949年後,曾任中興輪船公司董事長、棗莊煤礦公司副董事長。
“文化大革命”中,遭受嚴重迫害。 1977年後,任上海徐匯區政協副主席、上海市工
商聯常委、上海市僑聯委員、徐匯區僑聯主任委員。致力僑務工作。 1983年1月31日
,在上海病逝。育有三子,一女,均在國外。

次女黎紹芳,生於1906年12月29日。 1914年,與袁世凱第九子袁克玖訂婚。曾讀
南開大學預科一年。因對婚姻不滿,憂鬱終日,患精神病。 1934年,與袁克玖完婚,
婚後,感情不合,病情加重,被送入精神病院。 1945年4月15日,病故。

次子黎紹業,字仲修,生於1911年7月對日。曾就讀於南開中學,後,因病退學,
在家庭教師指導下,完成學業。 1928年,黎元洪去世後,與兄紹基一起,經營產業。 1935年3月3日,與原海軍總漢劉冠雄之女劉孝琛結婚。曾任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民革委員、天津市文史館館員。育有二子,二女。

外孫,胡德元,屬龍

黎元洪(1864年-1928年)字宋卿,汉族,湖北黄陂人。1883年,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1888年,入海军服役。1894年,参加中日甲午海战。战后,投靠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袁世凯死后,由副总统继任总统。1922年,他在直系军阀支持下,复任总统。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因为脑溢血,在天津去世。黎元洪去死后,以国葬的形式,葬在土公山(现华中师范大学东南门附近)

中文名: 黎元洪
别名: 黎宋卿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湖北黄陂县
出生日期: 1864年
逝世日期: 1928年
职业: 中华民国总统,中兴煤矿董事长
毕业院校: 天津北洋水师学堂
主要成就: 修建黎氏宗桐
两次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葬处: 土公山

黎元洪,湖北黄陂人,世居湖北黄陂西乡、县城、东乡与北乡(包括,今湖北大悟黎家河),1864年10月19日(清同治三年九月十九),生于黄陂木兰乡东厂畈,14岁,随父移家北上,寓居天津。1883年,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1884年,编入北洋水师。1895年,应两江总督张之洞电召赴宁,曾三赴日本,考察军事、政治,颇受器重。1906年,擢升暂编陆二十一军统领。武昌起义时,任革命军湖北军政府都督。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当选为副总统。1915年,袁世凯称帝时,黎元洪极为反感,被封为武义亲王,未接受。
袁世凯死后,继任总统。后,段祺瑞利用张勋,将其驱走,由冯国璋代理大总统。1922年,在直系军阀支持下复任总统,后,又被直系军阀驱逐。晚年,投资实业,逝于天津。   
民国政坛,多以里望,称人名,故人称“黎黄陂”,至今,在武汉汉口,有一条路,称为“黎黄陂路”。   
黎元洪是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都督,也是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个两任大总统和三任副总统的人。

生平经历  
黎元洪,1883年(清光绪九年)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毕业后,派往广东服役,充二管轮,1888年,随“广甲”编入北洋水师。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随舰队北援。坐舰被日舰击沉,黎元洪投海,遇救,即得清廷官吏之青睐,始为鲁抚送南洋侯差,为两江总督张之洞派充自强军翻译,并监修南京狮子山炮台,炮台建成后,兼任教官。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又调黎元洪充湖北护军马队营帮带,遂派往日本见习。   1898年,至1901年,曾3次赴日本考察军事。   1904年,任护军,前锋一、二、三、四营督带。次年12月,湖北常备军,改编为两镇,黎元洪任第二镇第三协统领官兼护该镇统制官,后,随镇改编。   1906年,任陆军暂编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领,兼管马炮、工、辎各队事务。率部参加彰德新军秋操。   1909年,以军界代表身份,参加“湖北铁路协会”。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黎元洪被革命党人强迫推举为湖北都督。汉口、汉阳光复,各国领事宣布“中立”,才宣告就职。   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黎元洪被选为副总统,兼领鄂督。2月,南北和议告成,与孙武、刘成禺、张伯烈等,组织“民社”,任理事长,鼓动武昌和南京分裂;附和袁世凯,定都北京;镇压“群英会”;为排除异己,将原8个师的军队,改编为3个师。8月16日,与袁世凯合谋,诱杀湖北军政府军务部副部长张振武,和湖北将校团团长方维。
孙中山与湖北都督府黎元洪等,欢迎人员合影
  1913年,袁世凯扑灭“二次革命”。10月6日,袁世凯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黎元洪为正式副总统,兼鄂督。但,袁对黎元洪在鄂,视为心腹之患。12月,派段祺瑞到鄂,以“磋商要政”为词,逼迫黎元洪赴京。被安置在瀛台,与之结为儿女姻亲,以控制之。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黎迁居东厂胡同,闭门谢客。12月15日,袁册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黎元洪坚辞,不就。
孙中山(2排,左5)与黎元洪(2排,左4)合影.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死,黎元洪出任大总统。国务总理段祺瑞独断专行,演成“府院之争”。翌年6月,黎元洪引长江巡阅使张勋,入京斡旋,7月1日,张勋复辟,黎元洪被迫弃职。   1922年6月,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赶走皖系总统徐世昌,“法统重光”再任大总统。次年,初曹锟贿选,逼黎元洪下野。6月,黎元洪辞职,赴天津。   黎元洪,晚年,致力于实业,曾任中兴煤矿董事长、黄陂商业银行总董事,和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等企业的董事。投资企业45个,其中,银行17家,工厂12个、煤矿6家,总投资额,达200万元。又于武昌油坊岭等地,购置大量田产。   1920年,黎元洪眷念故乡,捐资,拆迁黎家河祖遗的一间半屋,修建黎氏宗祠。内设孝义小学堂,聘请塾师一人,塾师工资及学生学杂费用,都由黎元洪负担。   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因脑溢血,病逝于天津。   1935年11月24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武昌,为黎元洪举行国葬典礼,遗体,归葬于武昌卓刀泉。   1966年,黎元洪墓,毁于文革时红卫兵之手,黎氏夫妇的遗骸,不知所终。当地的公安将此事,告知湖北省博物馆。博物馆的人,无法制止,只能依据“地下文物,归国家所有”的政策,说服红卫兵,将随葬物品,交给博物馆收藏。黎元洪墓被毁后,墓园,被夷为平地,林勘院先后在上面,建了两座办公楼。1981年,辛亥革命70周年,武汉市政府拨款,在原址附近,修了个空冢。

人物评价  
严复评价黎元洪说:“黎公道德,天下所信。然救国图存,断非如此道德所能有效。何则?以柔暗故!遍读中公历史,以为天下最危险者,无过良善暗懦人。下为一家之长。将不足以庇其家,出为一国之长,必不足以保其国。”   
和别的政治人物不同,黎元洪,虽三任副总统,二任大总统,但,位尊,而权不重;名高,而实不符;人不微,而言轻。
他平生,牵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例如,反对袁世凯称帝,拒绝王封,为他赢得了较高的威望。其后,护国军拥戴他,护法力量争取他,他与护国护法运动相呼应,对袁世凯的垮台,北洋军阀的分裂,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当然,他的最大历史贡献是:介入武昌起义,并与众多辛亥志士一起,推翻二千余年的帝制,走向共和。在武昌起义中,他的介入与存在,是一个历史性的象征,已经正式敲响了满清政府及千年帝制的丧钟。这一历史贡献,是不容抹杀的,无法抹杀的。   
黎元洪是一个充满矛盾和争议的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北洋海军、湖北新军、首义都督、三任民国副总统和两任民国大总统;诸时段,其间,有功大于过者,亦有功过相偿者,还有过失难辞者。
辛亥史研究专家章开沅先生说:长期以来,黎元洪就没有享受过历史的公正。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国民党的正统史观的影响,有共产党革命史观的影响,此外,有湖北地区若干首义志士的党同伐异,乃至挥之不去的,潜在“反清朝情结”。这样,就使我们难以对这位重要历史人物,及其相关史事,作出客观而公正的评述。   
黎元洪在中国人走向共和的道路上,尽管步履蹒跚,坎坷曲折,但,毕竟是迈开了第一步的先行者之一,我们理应给其必要的尊敬。同时,要像张謇说的那样,以“公平之心理,远大之眼光”,看待这个历史人物,“勿爱其长而因护其短,勿恨其过而并没其功;为天下惜人才,为万世存公正。”   
斯人已去几十载,作为政治家,他出任首义都督,为号召天下,震慑清廷,使辛亥革命一举成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在武汉,首倡的“军民分治”,开创了民国党政分开、军政分开的先河;他率先实行的“省长制”、他二度当国时提出的“废督裁兵”等依法治国主张,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他旗帜鲜明地反对袁世凯的帝制,断然起用自己的政敌段祺瑞,镇压张勋复辟,将永载史册;作为军事家,他在治军方面,打造了近代中国与北洋军齐名的“南洋军”的品牌;作为与实业家,他是发展中国近代工业,与对外开放的实践者。他与华侨创办的中国远洋货船公司,开通了香港,经上海,至美国旧金山的远洋航线,填补了中国远洋运输的一项空白;作为书法家,他继承创新,其书法作品,遍及海内外,名山,名院,名寺内。

个人轶事
黎元洪-1911年10月17日,湖北军政府门前,祭坛高筑。祭坛前,香烟缭绕,坛上,黄帝轩辕氏灵位,庄严肃穆。灵前,摆设香案,陈玄酒,旗立两侧,鼓乐喧天,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跪读祝文,三军鸣枪,全体跪拜,山呼万岁。这是湖北军政府祭黄帝仪(一说,为祭天大典)的盛典,也是黎元洪视职的庆贺大典。 辛亥革命首义取得成功,照理说,应该推选一个有才干、孚众望的革命中坚人物,出来担任新政权的首领,以便把革命进行到底。但,湖北的革命党人,拉出一个与革命毫无渊源,且一直视革命为大敌的旧军官-黎元洪,来作为军政府的都督。关于此事之巅末,外间传说,不一,至今,几成疑案。特别是,关于革命党人把他从床下拖出来,推上都督宝座的故事,一直在社会上,传得沸沸扬扬,黎元洪,因此,有了“床下都督”的雅号。
有的革命党人回忆说,武昌起义爆发后,黎元洪及其他的湖北军政要员纷纷躲藏,逃路,省城,很快被革命军控制。当时,黎元洪躲在姨太太黎本危的床底下,被部下马队第一标第一营的排长萧燮增知道。萧排长带班长虞长庚,把黎元洪从床底下拖出来,他们用手枪,逼黎元洪,来到省咨议局(即,今阅马元红楼),将其关押在楼以上,由兵守卫。黎元洪当时,吓得魂不附体,一言不发,像个木菩萨。
有的人,持另一种说法:武昌起事后,黎元洪更换便衣,由执事官王安澜带领,躲到黄土坡刘文吉参谋家中。当革命军闻讯找来时,黎元洪吓得,躲到屋中,蚊帐后面,又从帐后,钻入床下。革命军马荣,将子弹上膛,命令他出来,黎元洪见再也无法躲避,只好从床下,爬出来,最后,被革命军推上了湖北军政府都督的席位。以上两种传说,反映了黎元洪被胁迫参加革命的事。   
就在武昌起事的第二天早晨,革命军在黄土坡,找到了黎元洪,当即将他带到楚望台,接着,拥至资议局,让他出任都督。但,黎元洪执意不肯接受。他说:“此举,事体重大,务要慎重。我不是革命党,我没有做都督的资格,够资格的,是孙文,你们何不接他,来担任都督。”这时,革命军将预先拟好的安民告示拿出来,要黎元洪签字,黎元洪像怕被蛇咬一般,连声说“莫害我,莫害我!”
黎元洪这种消极抗拒的态度,激怒了周围的革命党人,他们气愤地骂道,“黎元洪不识抬举,是满清的忠实走狗”,“干脆给他个枪子儿吃,算了”。在场的李翊东大怒,他举枪,对着黎元洪吼道:“你本是满清奴才,当杀!我们不杀你,举你做都督,你还不愿意。你甘心做清朝奴才,我枪毙你,另选都督。”说着,就要扣动板机,吓得黎元洪面无人色,出了一身冷汗。此后几天,黎元洪一直是,不思米食,缄默不语,他抱定主意,既不再做清朝官事吏,亦不宜担任革命军职务。直到10月13日,黎元洪仍不肯就任都督,革命军只好将他软禁在军政府。他整天愁容满面,心思重重。心想,这下可完了,朝廷把我当叛徒,党人把我当囚徒,妻妾儿女,不得见面,如有手枪在身,莫如饮弹自尽,一致了之。由此可见,当时,黎元洪消极抗拒的决心之大。   
然而,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随着汉口、汉阳的先后光复,以武昌为中心的革命,大有形成波澜壮阔之势。在这种形势下,黎元洪看到:武汉三镇已归民军掌握,于是,他的态度开始有了一些变化,这个变化的首要标志就是,剪掉长辫。   
10月13日,革命军的炮队击退了清政府的兵舰,黎元洪得知此消息后,表面上,一副苦愁,但暗中,已开始盘算,准备接受革命军的要求。这天下午,他开口,同革命党人甘绩熙和陈磊说起话来。甘说:“你这几天,总是苦脸,对待我们,太对不起我们。我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今天成绩,抬举你,做都督。革命成功了,你可做华盛顿;革命不成功,你可做拿破仑。你很讨便宜呢!你再不下决心,我们就以手枪对你。”黎元洪答复说:“你年轻人说话,不要太激烈,我在此,近三日,有什么事,对不起你们? ”陈磊接着说:“你的辫子,就对不起我们,现在,武汉三镇,人人都剪辫子,你身为都督,就该做个模范,先剪掉辫子,以表示决心。”黎元洪此时,顺水推舟地说道:“你们不要如此激烈,我决心与你们帮忙,就是。你们说,要剪辫子,我早有此意,你们找个理发匠来,我把辫子剪去,就是了。   甘绩熙见此状,立即报告有关方面,并请来了理发师。理发师请示道:“都督剪去辫子,留多长头发?”黎元洪签道:“剃个光头。”不到半小时,理发师便给黎元洪理了个光头。这时的黎元洪,头是圆的,肩是圆的,身子是圆的,肥头大耳,顶放青光。蔡济民在旁,打趣道:“都督好像个罗汉。”黎元洪嘻嘻一笑说:“像个弥勒佛。”一句话,惹得周围开怀大笑。黎元洪去掉发辫后,吴兆麟特地买回一挂鞭炮,以示庆贺。接着,士兵们请去掉长辫的黎元洪训话,黎元洪说道:“元洪不德,受各位抬举,众意难辞,自应受命。我前天,未下决心,昨天,也未下决心,今天上午,也未下决心,现在,是已下决心了。无论如何,我总算军政府的人了。成败利钝,生死以之。”黎元洪的一席讲话,赢得了与会者的热烈掌声。正是由于有了这种转变,有了10月17日祭天大典中,黎元洪的就职表演。

黎元洪后代  

黎元洪有子女四人。   

长女黎绍芬,字介繁,生于1901年6月16日。192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赴美国,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1927年,回国,任天津市教育局督学。1933年8月,与徐璧文结婚。抗战后,任天津市政府顾问。旋任天津二女中校长。1949年后,加入民革。“文化大革命”遭严重迫害,致心脏病发作;1966年12月9日,病逝于天津。育有一子,一女。   

长子黎绍基,字重光,生于1903年7月7日。1920年,赴日本就读于日本贵族学院,1921年,归国,与唐闳律结婚,婚后,复去日本。1923年归国,旋入天津南开大学文科学习;1927年,夏毕业。黎元洪去世后,担任中兴煤矿公司董事、协理等职,又任中兴轮船公司常务董事。1949年后,曾任中兴轮船公司董事长、枣庄煤矿公司副董事长。“文化大革命”中,遭受严重迫害。1977年后,任上海徐汇区政协副主席、上海市工商联常委、上海市侨联委员、徐汇区侨联主任委员。致力侨务工作。1983年1月31日,在上海病逝。育有三子,一女,均在国外。
  
次女黎绍芳,生于1906年12月29日。1914年,与袁世凯第九子袁克玖订婚。曾读南开大学预科一年。因对婚姻不满,忧郁终日,而患精神病。1934年,与袁克玖完婚,婚后,感情不合,病情加重,被送入精神病院。1945年4月15日,病故。   

次子黎绍业,字仲修,生于1911年7月。曾就读于南开中学,后,因病退学,在家庭教师指导下,完成学业。1928年,黎元洪去世后,与兄绍基一起,经营产业。1935 年3月3日,与原海军总汉刘冠雄之女刘孝琛结婚。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民革委员、天津市文史馆馆员。育有二子,二女。1996年2月9日,黎绍业,因病逝世,享年八十五岁。

黎元洪宅-北京
  
黎元洪宅,在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7号,原大门,开在东厂胡同。此处,是明代的东厂。清代时,两广总督瑞麟、宜隶总督荣禄,先后住过这里。民国初期,此宅,归黎元洪所有。张勋复辟时,被逐离京。1922年,黎元洪再度出任总统,回东厂居住。1926年,黎房宅,被日本“东方文化会”购得。1949年后,此地,为考古研究所,仍保存部分花园,及古建筑。在其围墙的东北角,曾有一刻着“黎大德堂界址”的石碑。
北京黎元洪宅-整座黎宅,变化最大的阶段,是在1977年和1978年,黎宅的家庙,与住宅部分,在这两年,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幢新盖的,9层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办公楼,北面,留下了一幢原黎宅的小平房,共三间,是现在的世界史研究所办公室。上世纪80年代,西边的花窖,与仆人房,被拆掉,取而代之的,是六,七栋,五,六层的研究所职工宿舍楼。最东边的花园部分,属于考古研究所,正准备盖一栋现代化的办公楼,用工地师傅的话说,叫“转着圈上去的现代楼”。为此,考古研究所,将原花园内的一幢苏式办公楼,拆掉了。花园里的假山与回廊,早已不见,留下了一小部分假山,和假山上的一间古建小房。在假山的北侧,有一幢上世纪40年代日本东方文化研究所盖的水泥建筑,屋顶是绿色的,四角呈勾飞状。窗户是小长方形的那种,窗框安装得很靠里,据说,这栋楼,将会保留。

天津
  
其一,在英租界盛茂道(今和平区河北路219号),是他1912与1918年,先后以黎大德堂名义,购自英租界工部局,土地,共三块8.096市亩,后,又购自张金鉴堂上地4.69市亩。黎氏在买进这些土地后,委托一个外国建筑师,先后建成东楼、中楼、西楼、戏楼与花园等,共建房171间,建筑面积8516.5平方米。其中,楼房150间,平房21间。东楼房,是一所西式二层带地下室混合结构,机砖、瓦顶,双槽门窗,菲律宾木地板;西楼,为法式三层楼房,高台阶,楼上有平台、凉亭、装饰富丽堂皇。中楼,又叫鸳鸯楼,是一所西式二层楼房,前后,被花园围绕。戏楼,有休息厅、客厅,一些著名的演员,在此唱过堂会。   

其二,在德租界威廉路(今河西区解放南路256号),是黎氏1917年,以宋卿府君名义,购置的一块3.72市亩房产,经拆除后,修建成一所花园住宅,共有房44间,建筑面积,1878平方米,是一所西式三层洋楼,砖混结构,混水墙,砂石面,尖形瓦顶,大理石台阶,整座建筑与室内装饰,都十分讲究。院内,有喷水池、方亭、石雕仙人像等,黎氏,于1928年,即死于这寓所。以上两所住宅,几经拆,改建,原建筑,不复存在。

大悟
  
黎元洪故居,位于大悟县彭店乡黎河村黎家河,就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走出了一位政治风云人物——黎元洪。黎元洪故居纪念馆,及其设施的规划,设计,已经形成,故居建设,将通过组织社会资金,积极捐资纪念场馆建设,总投资300万元,占地面积4亩,故,居土地征用工作,已展开。黎元洪总统故里建成后,将成为大悟名人文化旅游景区。

黎元洪墓墓区简介
  
随着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临近,武汉市政府决定:投资近一千万元人民币,把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黎元洪墓,扩充,修建为黎元洪陵园,届时,将作为辛亥百年的重要纪念场所。 据武汉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1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武汉作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地,有众多的历史遗存。
该部门已制定总体方案,将按照辛亥革命文物遗存的现状、工程的难易程度、投资额大小,分批进行修缮。其中,启动的黎元洪陵园,扩建工程,投资将近千万元。2010年,武汉市为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特别拨专款,对整个墓园进行了维护,拆除了周围的四栋房子,将墓园,扩大到12亩,并进行了景观设计, 增建了“黎公厅”、“游廊”等旅游设施,补种了樱花、桂花等树木,扩充为民国大总统陵园。牌坊正面,正中,四个大字“共和磐石”,苍劲有力,背面正中,刻的是“乾坤正气”四个大字。   
如今,整座墓园,由寝陵、照壁、黎公亭、休息长廊、墓园广场等几个部分构成,人性化地建设了一个停车场,可供10辆左右小车停放。   
这里,成为武汉当地辛亥革命的纪念胜地之一,每天,到这里来游玩的人,络绎不绝。到访华中师范大学的各界朋友,都一定要抽出时间,到黎元洪墓参观。这里,已经成为到华中师范大学的必游之所。
祖籍武汉黄陂的黎元洪,在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湖北军政府成立后,被起义士兵推举为都督。此后,他两度出任民国大总统,1928年6月3日,在天津去世,1932年,其灵柩,运回武昌,1935年11月,民国政府在全国三大陵园之一的洪山,为其举行国葬,并迁其夫人灵柩,合葬一处。1966年,黎元洪墓,被毁;如今,黎元洪墓,为衣冠冢,1981年,至今,武汉市曾在原地,四次投入数十万元,重修黎墓,1988年,列为武汉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章开沅评价
  
2011年8月8日下午,雨后初霁。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陪同中新社香港分社一行,参观黎元洪墓,并就辛亥革命百年,接受专访。章开沅一行,乘车,来到位于华中师范大学东南门旁边的黎元洪墓。章开沅指着刚刚修缮好的黎元洪墓牌坊说:“这个是依照黎元洪墓旧址修建的,修建前,征求过我们的意见,一切,都是按照历史照片旧貌修建的,很好。”牌坊正面,正中,四个大字“共和磐石”苍劲有力
黎元洪陵墓,概念性设计效果图
背面,正中,刻的是“乾坤正气”四个大字。曾有人提出过质疑,认为:黎元洪能称得上这个几个字吗?这牵涉到对黎元洪的评价问题,毕竟,黎元洪是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都督,也是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个两任大总统和三任副总统的人。
作为一个旧官僚,被历史和革命党的枪口,推到前台,假逆贼袁世凯手,杀害辛亥革命元勋张振武,在武昌起义前不久,曾杀害革命党,事实。   
顺着长长的墓道,章开沅一行,走到黎元洪墓碑前。墓碑上,镌刻着“大总统黎元洪之墓”的字样。站在墓碑前,中新社记者问章开沅,“你怎样看待政府重新修缮黎元洪墓”。章开沅回答说,“很好啊,作为辛亥革命重要的一个历史人物,保护好黎元洪的陵墓,是今人的责任。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之际,重修黎元洪墓,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章开沅向大家介绍了黎元洪墓的历史。他说,黎元洪,是1928年6月,在天津去世的。出生于黄陂的黎元洪,发迹于武昌,因此,按其遗愿,死后,要归葬于武昌。1932年,其子奉其灵柩,回武昌,并择定武昌卓刀泉土公山,为墓地。当时,国民政府认为:黎元洪“首举义旗、创造民国”,1935年,再次下令,举行国葬。不久,举行国葬。章开沅指着前面的湖北林业勘察设计院说,黎元洪墓原址,在前面,“文革”期间,被毁,无人修复。1981年,市政府拨专款,在原址附近,重修黎元洪墓,就这现在这个地方。1991年,在墓后,复建了当年章炳麟撰文的“大总统黎公碑”。章开沅走到碑墙前,告诉记者,“现在的碑文,和原文照旧,没有改动,征求过意见,内容属实”。

旅游路线
  
由于历史的变迁,黎元洪墓,如今难以寻觅,笔者为此,专门踏访,精心设立了几条旅游路线,可以供您方便地到达。 旅游路线
  
路线1:   华中师范大学东门进去—-沁园春食堂—–沿着食堂西边的马路笔直向前——越过几栋教师宿舍走到底——顶头学生宿舍楼——几家小商店——上坡靠近坡边东就是黎元洪墓   
路线2:   华中师范大学北门进去——-校训石往东走——行政楼东面路笔直往前—–学子餐厅—–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楼——中百超市—–往南拐角—–黎元洪墓   
路线3:   华中师范大学南门进去—–管理学院东拐——研究生楼—-学子餐厅—–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楼——中百超市—–往南拐角—–黎元洪墓

黎元洪对联集  
一身肝胆生无敌 百战灵威殁有神。   
挽蔡锷   
正倚济时唐郭李   竟叹无命汉关张。
挽蔡锷、黄兴   
上寿伏生传绝学   通经高密擅名家。   
贺康有为六十寿   成功却只身萧散;   
大勇哪知世险夷。   
挽黄兴   
司马笔精堪接轨;公羊学统在传经。   
挽王闿运   
燕市悲歌怀壮士;山阳闻笛叹嵇生。   
挽汤觉顿   
当日风云随叱咤;至今草木识威名。
题扬州徐园   
奥旨遐尔,道根永固;
辞机旷远,名翼长飞。   
挽黄宗仰   
江汉启元戎,仗公同定共和局;
乾坤试四顾,旷世谁为建设才。   
挽孙中山   
以时势论英雄,即今还我河山,鼓声不死;
为国民谋幸福,做个后来榜样,剑气犹生。   
挽吴禄贞   
为国家保卫治安,功首罪魁,评议质诸后世;惟天地监临上下,私情公义,此心不负故人。   
挽张振武(张,系由黎元洪勾结袁世凯杀害,为民国第一起血案)   
仕隐系兴亡,居然成邑成都,代养万民光上国;
安危存语默,堪叹先知先觉,未完七策奠新邦。   
挽张謇   
急难忆良朋,伤心鸿雁分行,风雨曾无相并影;
解悬辜大愿,回首龙蛇起陆,乡关犹有未招魂。   
挽汤化龙   
下游建国,多士同袍,屈指已经年,半壁江淮资保障;
大将横尸,元凶漏网,伤心唯一哭,全军缟素动哀思。   
挽徐宝山   
书生当艰危震撼之冲,以舍身成名,一死于君国无憾;
国人当共和回复而后,为哲人致祭,九京被涕倘归来。   
挽汤化龙

轶闻与趣事  
辛亥革命时,黎元洪首先想到的,是家人。清兵进攻汉口时,他托人,在上海的公共租界,租房子,把家人送去避难。黎元洪家人,在上海,不随便外出,遇人问话,不说来自武昌,也不说姓黎,而说:姓吴——用黎的妻子吴敬君的姓。   
黎元洪热心教育,屡屡助学。他捐2000元,中国银行股票,开办天津北塘第一所小学。南开创校,他捐“七长公债”,1万元。家乡黄陂,创办前川中学,他捐款3万。他曾拨中兴煤矿10万元股票,筹备创办江汉大学。后,学校未成,筹款,被用来建了一座体育馆,即,现在武汉大学的宋卿(黎元洪字)体育馆。

北洋军阀

直系
冯国璋 曹锟 李纯 王占元 陈光远 吴佩孚 王怀庆 齐燮元 王承斌 冯玉祥 曹锳 蔡成勋 萧耀南 孙传芳 周荫人 张福来 王汝勤 卢香亭 陈调元 郑俊彦 张其锽 胡景翼

皖系
段祺瑞 段芝贵 靳云鹏 卢永祥 倪嗣冲 张怀芝 田中玉 吴光新 徐树铮

奉系
张作霖 张学良 张宗昌 郭松龄 吴俊升 张作相

其他
袁世凯 黎元洪 唐继尧 那彦图 张锡銮 荫昌 王士珍 江朝宗 张绍曾 陆锦 蒋雁行 聂宪藩 杨增新 张广建 陆洪涛 姜桂题 赵倜 马联甲 张勋 阎锡山 刘镇华 陆荣廷 龙济光 袁祖铭 刘存厚 刘湘

辛亥革命 ·
1911 革命人士
同盟会 兴中会 孙中山 ▪ 陈天华 ▪ 杨衢云 ▪ 杨鹤龄 ▪ 陈少白 ▪ 尤列 ▪ 陆皓东

华兴会
黄兴 ▪ 宋教仁 ▪ 章士钊 ▪ 刘揆一

光复会
蔡元培 ▪ 陶成章 ▪ 秋瑾 ▪ 徐锡麟 ▪ 龚宝铨 ▪ 章炳麟 ▪ 熊成基 ▪ 陈魏

共进会
张振武 ▪ 焦达峰 ▪ 孙武 ▪ 熊秉坤 ▪ 伍廷芳

文学社
蒋翊武 ▪ 刘复基 ▪ 张廷辅 ▪ 胡瑛

其他成员
邹容 ▪ 陈其美 ▪ 徐宗汉 ▪ 林觉民 ▪ 廖仲恺 ▪ 谭人凤 ▪ 林森 ▪ 唐绍仪 ▪ 咸马里 ▪ 阎锡山 ▪ 胡汉民 ▪ 赵声 ▪ 陈炯明 ▪ 郑祖荫 ▪ 蔡锷 ▪ 汪精卫

革命军
黎元洪 ▪ 吴兆麟 ▪ 何贯中 ▪ 李济深

清政府 执政皇族
光绪帝 ▪ 慈禧太后 ▪ 隆裕太后 ▪ 爱新觉罗·溥仪 ▪ 爱新觉罗·载沣 ▪ 爱新觉罗·载洵

立宪派
康有为 ▪ 梁启超 ▪ 谭嗣同 ▪ 严复

出洋大臣
戴鸿慈 ▪ 端方 ▪ 李盛铎 ▪ 尚其亨 ▪ 爱新觉罗·载泽 ▪ 绍英

镇压军
萨镇冰 ▪ 荫昌 ▪ 博尔济吉特·瑞澄

北洋军阀
袁世凯 ▪ 段祺瑞 ▪ 冯国璋 ▪ 徐世昌 ▪ 吴佩孚 ▪ 曹锟 ▪ 张勋

历任中华民国主要领导人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孙文 ( 1912.01-1912.04)
▪ 袁世凯 ( 1912.03-1913.10)

中华民国大总统 1,2,3,4,5,6,。。。

▪ 袁世凯 ( 1913.10-1915.12)
▪ 黎元洪 ( 1916.06-1917.07)
▪ 冯国璋 ( 1917.07-1918.10代理)
▪ 徐世昌 ( 1918.10-1922.06)
▪ 黎元洪 ( 1922.06-1923.06)
▪ 曹锟 ( 1923.10-1924.11)

中华民国临时执政
▪ 段祺瑞 ( 1924.11-1926.04)

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
▪ 张作霖 ( 1927.06-1928.06)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委员会主席 广州/武汉
国民政府主席
▪ 汪兆铭 ( 1925.07-1926.03)
▪ 谭延闿 ( 1926.03-1927.03代理)

南京/重庆
国民政府主席
▪ 谭延闿 ( 1928.02-1928.10)
▪ 蒋中正 ( 1928.10-1931.12)
▪ 林森 ( 1931.12-1932.01代理)
▪ 林森 ( 1932.01-1943.08)
▪ 蒋中正 ( 1943.06-1943.10代理)
▪ 蒋中正 ( 1943.10-1948.05)

中华民国总统
▪ 蒋中正 ( 1948.05-1949.01)
▪ 李宗仁 ( 1949.01-1949.10代理)

附录1

黎元洪大事年表

1864年 1岁(虚岁下同)
10月19日,生于汉阳,原名秉经,后改元洪,字宋卿。祖籍江西豫章,世居湖
北黄陂。
1873年 10岁
入塾就学。
1877年 14岁
与汉阳吴敬君订婚。敬君为吴海臣之女,生于1870年7月。是年全家迁天津北塘,
敬君亦随往。
1878年 15岁
朝相升千总。7月23日,弟元泽出世。12月18日,母陈氏病故。继续就学。
1880年 17岁
父朝相续娶崔氏。
1883年 20岁
春,考入天津水师学堂,入管轮班学习。
1884年21岁
2月26日,父朝相病故。是年与吴敬君完婚。
1888年 25岁
春,毕业考试考取优等,赏六品顶戴。五月赴北洋战舰实习,表现出色,海军
衙门同意以把总尽先拔补。实习后派“来远”舰差遣。
1890年 27岁
调“广甲”舰任三管轮。
1894年 31岁
5月,随“广甲”舰北上参加清海军第二次检阅。9月17日中日甲午海战爆发,
“广甲”舰临阵逃脱,于大连口外三山岛附近触礁搁浅。跳水逃生。上岸后辗转赴
天津,被当局监禁数月。
1895年 32岁
2月,赴南京投效张之洞,得张器重,任炮台监修、总教习、专台官等职。
1896年 33岁
3月,随张之洞调湖北。
1898年 35岁
2月,赴日本考察,学习骑兵。
5月,自日本归国,建议张之洞派员赴日学习军事。
1899年 36岁
10月,赴日本考察马、步队教育、军纪及兵法。
1900年 37岁
6月,自日本返武昌。任护军马队一营管带。
1901年 38岁
5月28日,胞弟元泽病故。
6月16日,长女绍芬生。
9月,继母崔氏病殁。赴日观操。
11月,返武昌。
1903年 40岁
7月7日,长子绍基生于武昌。
1904年 41岁
8月,任湖北新军第二镇协统兼护统领。并提调兵工、钢铁两厂。
9月,兼任丝、麻、纱、布四局会办。
1905年 42岁
1月,娶如夫人危红宝,改其名为黎本危,又名危文绣。
12月,任湖北新军第二镇第三协协统兼护该镇统制。
奉令兼辖六楚(舰名为楚村、楚同、楚豫、楚有、楚观、楚谦)舰队和四湖
(艇名湖鹏、湖鹊、湖鹰、湖隼)雷艇。
1906年 43岁
4月,任暂编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领,兼管马、炮、工、辎各队事务。兼陆军小学
堂会办。
10月,参加彰德秋操,代张勋指挥南军,指挥得体,颇得好评。
12月29日,次女绍芳生。
1911年 48岁
以军人代表加入铁路协会,参与保路运动。
7月31日,次子绍业生。
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被党人推为军政府都督。初拒绝,不得已就任。11、
12日,汉口、汉阳光复。28日,黄兴抵武昌。
11月3日,拜黄兴为战时总司令。27日,汉阳失陷。
12月1日,清军炮轰武昌,都督府中弹,退至城外数十里之王家店,和议开始方
返回。9日,与北军订立停战协议。通电各省派代表赴鄂筹商临时中央政府问题。1
2日,被各省代表会议推为大元帅。
1912年 49岁
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3日。各省代表会议举为副总统。16日,
民社成立,列名发起人,被举为社长。
2月20日,临时参议院连选为副总统。是月清帝退位,孙中山提出辞职,临时参
议院选袁世凯为总统。平息群英会暴动。
4月9日,在武昌会见孙中山。10日,通电力陈军人柄权之害,主张军民分治。
13日,兼任参谋总长。
5月9日,共和党成立,被举为理事长。
7月,镇压湖北“三次革命”。
8月,下令查封《大江报》,缉拿何海鸣、凌大同。16日,假袁世凯之手杀张振
武、方维。被同盟会撤去协理名义并除名。
9月25日,与袁、孙、黄一起发布“八大政纲”。镇压南湖马队暴动。
1913年 50岁
4月,镇压改进团。
5月29日,进步党成立,推举为理事长。
7月,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不及两个月即失败。
8月5日,领衔通电全国,主张先选总统后定宪法。
10月7日,当选为正式副总统。
11月7日,应袁世凯之召入京,居瀛台。
12月22日,领衔邀集各省都督、民政长联名通电,主张资遣议员、解散国会,
以“政治会议取而代之”。
1914年 51岁
5月26日,任参政院院长。主持制定袁世凯独裁专制的“大总统选举法”。
9月26日,由瀛台迁居东厂胡同,对袁世凯帝制活动消极,一再请辞副总统、总
参谋长、参政院长之职。
1915年 52岁
12月12日,袁接受帝位。封武义亲王,固辞不受,将册封匣退回。
12月25日,护国运动爆发。
1916年 53岁
5月8日,护国军方面在广东肇庆成立军务院,遥奉为合法大总统。
6月6日,袁世凯病死。7日,继任大总统职位。
是年因府院权限等问题,多次与段祺瑞冲突,形成政潮。
1917年 54岁
因对德参战问题,府院之争更为激烈。
5月23日,下令免段祺瑞国务总理。29日,皖系军阀倪嗣冲宣布独立,奉天、山
东、河南等十余省响应。
6月1日,电召张勋入京调停。12日,在张勋胁迫下下令解散国会,同时通电解
释苦衷。14日张勋进京。
7月1日,张勋复辟。2日,任命段祺瑞为国务总理、命段兴师讨逆。电冯国璋代
行大总统职务。是日避入日本使馆。
12日,复辟失败。14日,自日使馆返东厂胡同私宅,通电声明决不复任。16日,
宅中发生凶案。
8月28日,离京赴津,住英租界私宅,自此息影津门五年之久。
1922年 59岁
6月2日,徐世昌辞总统职。曹锟领衔十省区督军省长联名通电吁请复职并恢复
六年国会。6日,发表“废督裁兵”之鱼电。11日,进京复职。
1923年 60岁
1月1日,发表“哀告”文电,痛斥各地兵匪之祸及督军制度之流弊。
6月,直系军阀策动直系阁员、政客,推倒张绍曾内阁。6日后,频遭军警索晌、
“公民团”示威、包围和骚扰之苦。13日,通电声称因受逼迫,已无法在京执行职
务,离京赴津。
发布裁撤全国巡阅使、督军,废除厘金等七道命令。专车行至杨村遭直系军阀王
承斌拦截,索要总统印信。纠缠至14日凌晨,告以印在北京东交民巷法国医院内其
如夫人危文绣处,并令交出后仍不得行,复受胁迫签署辞职文件,始离车返私宅。
14日发出致国会公函及通电,宣告直系劫车夺印、逼迫签字种种不法行为,否认辞
职文件。
9月11日,由津抵沪,谋在上海组织政府,遭各方冷遇。
11月8日,东渡日本,于别府养病。
1924年 61岁
5月11日,自日本返天津。此后绝意政治,致力于实业投资,平素以书法、养花
自娱。
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因冯玉祥倒戈败北,段祺瑞出任临时执政。
12月,孙中山应冯玉祥、段祺瑞之邀北上,经天津休息数日。偕李根源往张园
拜访。
1928年 65岁
6月3日,因患脑溢血病逝天津。

附录2

黎元洪后代概况

黎元洪有子女四人。
长女黎绍芬,字介繁,生于1901年6月16日。192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赴美国,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1927年,回国,任天津市教育局督学。1933年8月,与徐璧文结婚。
抗战后,任天津市政府顾问。旋任天津二女中校长。1949年后,加入民革。“文化大革命”遭严重迫害,致心脏病发作,1966年12月9日,病逝于天津。育有一子,一女。

长子黎绍基,字重光,生于1903年7月7日。1920年,赴日本,就读于日本贵族学院,
1921年,归国,与唐闳律结婚,婚后,复去日本。1923年归国,旋入天津南开大学文科学习,1927年夏,毕业。黎元洪去世后,担任中兴煤矿公司董事、协理等职,又任中兴轮船公司常务董事。1949年后,曾任中兴轮船公司董事长、枣庄煤矿公司副董事长。
“文化大革命”中,遭受严重迫害。1977年后,任上海徐汇区政协副主席、上海市工
商联常委、上海市侨联委员、徐汇区侨联主任委员。致力侨务工作。1983年1月31日
,在上海病逝。育有三子,一女,均在国外。

次女黎绍芳,生于1906年12月29日。1914年,与袁世凯第九子袁克玖订婚。曾读
南开大学预科一年。因对婚姻不满,忧郁终日,患精神病。1934年,与袁克玖完婚,
婚后,感情不合,病情加重,被送入精神病院。1945年4月15日,病故。

次子黎绍业,字仲修,生于1911年7月对日。曾就读于南开中学,后,因病退学,
在家庭教师指导下,完成学业。1928年,黎元洪去世后,与兄绍基一起,经营产业。1935年3月3日,与原海军总汉刘冠雄之女刘孝琛结婚。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民革委员、天津市文史馆馆员。育有二子,二女。

外孙,胡德元,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