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各樣的鼻煙壺,有翡翠的,玻璃的,玉石的,瓷器的
十二生肖:
1.盛鼻煙的容器盛鼻煙的容器
2.解剖學名詞解剖學名詞
1.盛鼻煙的容器-鼻煙壺,簡而言之,就是盛鼻煙的容器。小可手握,便於攜帶。
明末清初,鼻煙傳入中國,鼻煙盒漸漸東方化,產生了鼻煙壺。現在,人們嗜用鼻煙的習慣,幾近絕跡
鼻煙壺作為一種精美藝術品流傳下來,長盛不衰,被譽為“集中各國多種工藝之大成的袖珍藝術品”。中國鼻煙壺,作為精美的工藝品,集書畫、雕刻、鑲嵌、琢磨等技藝於一身,採用瓷、銅、象牙、玉石、瑪瑙、琥珀等材質,運用青花、五彩、雕瓷、套料、巧作、內畫等技法,汲取了域內外多種工藝的優點,被雅好者視為珍貴文玩,在海內外享有盛譽。成為中外人士珍愛收藏的對象。
目錄
簡介
鼻煙壺的起源
鼻煙壺的傳說
鼻煙
藝術特色
鼻煙壺的材料
鼻煙壺的製作
鼻煙壺的歷史
內畫鼻煙壺四派京派
魯派
冀派
粵派
內畫內書名家代表一丁(聶磊)
人物成長經歷
成就和榮譽
社會評價
活動年表
內畫書畫名家代表墨源(趙慶田)
藝術家簡介
代表作品及榮譽
收藏與鑑賞
鼻煙壺的鑑定秘訣
料質鼻煙壺的鑑定
瓷質鼻煙壺的鑑定
玉石類鼻煙壺的鑑定
琥珀鼻煙壺的鑑定
碧璽鼻煙壺的鑑定
藝術價值
世界十大最昂貴的鼻煙壺
鼻煙壺拍賣成交排行榜(前10名)
清代鼻煙壺
鼻煙壺的種類
鼻煙壺的保養簡介
鼻煙壺的起源
鼻煙壺的傳說
鼻煙
藝術特色
鼻煙壺的材料
鼻煙壺的製作
鼻煙壺的歷史
內畫鼻煙壺四派
京派 魯派 冀派 粵派
內畫內書名家代表一丁(聶磊)
人物成長經歷,成就和榮譽, 社會評價, 活動年表
內畫書畫名家代表墨源(趙慶田)
藝術家簡介
代表作品及榮譽
收藏與鑑賞
鼻煙壺的鑑定秘訣
料質鼻煙壺的鑑定
瓷質鼻煙壺的鑑定
玉石類鼻煙壺的鑑定
琥珀鼻煙壺的鑑定
碧璽鼻煙壺的鑑定藝術價值
世界十大最昂貴的鼻煙壺
鼻煙壺拍賣成交排行榜(前10名)
清代鼻煙壺鼻煙壺的種類
鼻煙壺的保養
Blonde(金發碧眼的美女,少女,姑娘,女孩,女青年) Billionaires Empire Inc.Of USA
QQ: 1,779,642,876
E-Mail: 1779642876@qq.com
(USA)Blonde (西方人)Billionaires Empire Inc.
QQ: 1,779,642,876
E-Mail: 1779642876@qq.com
簡介
鼻煙是一種煙草製品,係將煙烘烤、去莖、粉、發酵並加入香料配製而成,用鼻嗅服。鼻煙,17世紀期,在歐洲開始流行,後期,傳入中國。中國最初,並無特製容器,自清代道光年間,由宮內養心殿造辦處特製鼻煙壺,壺蓋內附小細匙,以便舀取煙粉。康熙年間清宮造辦處製造的玻璃、銅胎畫琺瑯等各種鼻煙壺,開闢了一項工藝美術的新門類。清宮造辦處經常做鼻煙壺的作坊,有玻璃廠、琺瑯作、玉作、牙雕作和鑲嵌作;壺蓋、勺由鍍金作或牙雕作配製。咸豐、同治以後,官辦作坊用貴重材料製作的鼻煙壺顯著減少,多為玻璃、瓷製品。這時民間作坊的產品大量出現,造型較單調,裝飾圖案中出現歷史人物、戲劇情節、市井風俗等題材。清末出現內畫壺,在玻璃或水晶煙壺磨砂的內壁上,反畫人物、山水、花鳥等,堪稱精品。 20世紀70年代後,內畫壺發展迅速
在世界上,中國素有「煙壺之鄉」的稱譽,其中,鼻煙壺以其精巧卓絕的製作技術,被稱為「集多種工藝之大成於一身的袖珍藝術品」。鼻煙壺為盛裝鼻煙之容器,鼻煙系一種煙草製品,原為西洋之物,明末清初自歐洲傳入中國後,加工轉化後成為粉末狀藥材,吸聞之後不但具有明目避疫的功效,吸聞鼻煙在各階層更是蔚為風尚,且迅速地融入了中國的藝術風格,發展出匠心獨運的各式鼻煙壺,在清代美學工藝上大放異彩,成為清代藝術的重要表徵之一。
鼻煙壺之所以受重視,除了本身的實用性外,還具有著送禮餽贈、身分象徵等功能,自清代發展至今雖然只有三百年的歷史,因其小巧精緻、宜於把玩,一直受到中西方博物館及收藏界的青睞,成為中國近代文物的重要項目之一。鼻煙壺集結了中國雕刻、書畫、燒瓷、鑲嵌等手工藝技術,其珍貴性除了從形制、材質、紋飾、色澤上加以鑑別外,精緻秀雅、端正勻稱,是評賞的要點之一。
國立歷史博物館為推廣鼻煙壺藝術,促進各界對藝術文物的收藏及研究興趣,特邀收藏家葉博文先生提供珍藏鼻煙壺近兩百件,舉辦展覽,內容包含了翡翠、玻璃、玉石、瓷器、漆器、水晶、竹、木、牙、金屬等材質,琳瑯滿目、巧奪天工,期透過這些精選珍品的展出,帶領觀眾,領略掌中珍玩的審美意趣和豐富的藝術內涵,使國人再度欣賞精緻工藝之美。
鼻煙壺的起源
吸鼻煙的習俗,源自煙草發明者印第安人。意大利人大約在14世紀,選用上好的菸葉、摻入薄荷、冰片等藥材碾成粉,密封入窖陳化,經數年而生產商業化的鼻煙。
漢人吸聞鼻煙始於明代。明末鼻煙進口甚少,僅廣東一地有人吸聞。康熙開放海禁,西方傳教士攜帶大量的鼻煙和盛裝鼻煙的玻璃瓶。吸鼻煙漸成風尚。西方諸國相率進貢鼻煙和玻璃制的鼻煙瓶,先是葡萄牙,接著是英國、法國等國家。乾隆皇帝常以鼻煙賜賞王公大臣,如此上下沿襲,漸漸地吸鼻煙成為社會時尚。
鼻煙壺是專門盛裝鼻煙用的,為了便於攜帶,一般大小如一包香煙。從存世遺物中,順治程榮章造的銅雕雲龍鼻煙壺二十餘件鼻煙壺,是最早的鼻煙壺。康熙對西方工藝品情有獨鍾,他吸納了一批通曉玻璃煙壺製作和畫琺瑯的西方人,於紫禁城內製作鼻煙壺。鼻煙壺藝術在乾隆一朝達到極盛。玩賞收藏鼻煙壺成風,盛入鼻煙的用途漸至其次。中國傳統藝術的全部技藝:繪畫、書法、燒瓷、施釉、碾玉、冶犀、刻牙、雕竹、剔漆、套料、盪匏、鑲金銀、嵌螺鈿、貼黃等等都用在了鼻煙壺上。乾隆時鼻煙壺成了鬥富顯示身份的東西。
鼻煙壺的傳說
內畫的形成,有一段有趣的傳說,乾隆末年,一位地方上的小官吏進京辦事,他為人正直,
為官清廉,希望以正常途徑得到辦理。由於朝廷官員辦事效率低,也沒有進行賄賂,儘管等了很長時間但他的事仍一拖再拖。地方小官吏錢糧耗盡,無奈的寄宿在京城的一所寺廟裡,他嗜好鼻煙成癖,當玻璃鼻煙壺中的鼻煙用盡時,他便用煙簽去掏挖壺壁上粘有的鼻煙,在內壁上形成許多的划痕,這個鼻煙壺讓一個有心機和尚看見,這和尚通過實驗,用竹籤烤彎削出尖頭,蘸上墨在透明的鼻煙壺的內壁上畫上圖畫,這種奇特的畫就誕生了。
鼻煙
鼻煙是把優質的煙草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加入麝香等名貴藥材,或用花卉等提煉,製作工藝十分考究,煙味分五種:羶、糊、酸、豆、苦。因為鼻煙放在鼻煙壺裡容易發酵,所以一般把它用臘密封幾年乃至幾十年才開始出售。
藝術特色
鼻煙壺是一種傳統工藝品,始於明朝,盛於清代。內畫鼻煙壺出現於嘉慶末年道光初期。它是用特製的微小勾形畫筆,在透明的壺內繪製而成的。最初的內畫鼻煙壺是內壁沒有磨砂的透明玻璃壺,因為內壁光滑不易附著墨和顏色,只能畫一些簡單的畫面和圖案,比如:蟈蟈白菜、龍、鳳和簡筆的山水、人物等,後來,藝人們用鐵砂和金剛砂加水在鼻煙壺的內面來回的搖磨,這樣使鼻煙壺的內壁呈乳白色的磨砂玻璃,細膩而不光滑,容易附著墨色,效果就像宣紙一樣,內畫鼻煙壺後來出現了一些比較精細的作品,再後來發展為詩書畫並茂藝術精品。
鼻煙傳入中國後,中國人先是利用傳統藥瓶盛放鼻煙,在此基礎上利用了多種材質和製作工藝來完善鼻煙的盛具。他們在使用過程中發現,這種口小腹大的瓶子存放鼻煙更有好處,能夠保證鼻煙在長期使用也不變質,並且攜帶方便,樣式具有中國傳統的美感,因此受到鼻煙煙民們的喜愛。在中國的清代,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吸聞鼻煙甚是風行。以皇帝為首的封建貴族,奢靡至極,他們使用的鼻煙壺往往蒐集名貴的材料,技藝精湛的工匠為他們設計、製造的。在國際上有的收藏家認為,鼻煙壺是集中國工藝美術之大成的袖珍藝術。
鼻煙壺的材料
內蒙以銀器等金屬工藝鼻煙壺為主;遼寧盛產瑪瑙,以瑪瑙鼻煙壺為主;西藏亦以金屬工藝鼻煙壺為主。能夠製作鼻煙壺的材料很多,有金、銅、銀、瓷、料、玉石、珊瑚、瑪瑙、琥珀、翡翠、水晶、木、竹根、木變石、漆器、葫蘆、果核等,人們可以根據各自所好廣泛選擇。鼻煙壺的造型除了扁瓶式外,還有知了、象、獅、荷花、鐘、人物、魚、雞、靈芝、茄子、蠟燭等形狀。鼻煙壺的紋飾有山水草木、花鳥蟲魚、瑞禽珍獸、亭台樓榭、喜鵲報春、鳳穿牡丹、馬上平安、榴開百子、鯉魚龍門、貓蝶連年等。另外壺面上的文字也寓有吉祥之意,如”福祿壽”、”喜”、”事無不可向人言”、”風去在掌中”等。鼻煙壺體積微小,乃為掌中之物,便於攜帶,可以隨時地取出把玩欣賞,令人愛不釋手。
中國鼻煙壺集中了中國繪畫,書法、雕刻、鑲嵌及玉石、瓷器、料器、漆器、琺瑯、金屬等工藝於一體,博採眾長,自顯奇姿。
鼻煙壺的製作
鼻煙壺從材質上分為:金屬、玉石、有機物、陶瓷、料器、內畫和琺瑯。鼻煙是在研磨極細的優質煙草末中,摻入麝香,冰片,薄荷等名貴藥材,並在密封蠟丸中陳化數年以至數十年而成。吸聞此煙,對解除疲勞起著一定的作用。清代文物,小可手握,便於攜帶。係將菸葉烘烤、去莖、磨粉、發酵並加入香料配製而成,用鼻嗅服。中作為我國一種特有的傳統工藝,內畫藝術的產生就起源於鼻煙壺。內畫的畫法是以特製的變形細筆,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質的壺坯內,手繪出細緻入微的畫面,格調典雅、筆觸精妙。
瑪瑙漂壺的製作在整個鼻煙壺製作之中可稱得上是精品,最珍貴之處在於它的精湛工藝。壺雖然膛大,但壁很薄,壺裡裝的東西,從外面都能看清,最絕的是匠師掏膛時左右前後相差無幾,故蓋上蓋,放在水中,壺不下沉,可稱得上精品。圖冊上的鼻煙壺為天眼瑪瑙鼻煙壺。
水上漂鼻煙壺
鼻煙壺的歷史
它起源於美洲印地安,後被歐洲到美洲探險的旅行家發現,帶回歐洲,很快流行一時。當時,法國宮廷裡,上至國王、王子、公主,下至僕從,都競相吸聞鼻煙,把此舉,當成一種時髦。
拿破崙一世是一個嗜喜鼻煙愛好者,據記載,他每月耗費鼻煙達7磅多。
十六世紀後,鼻煙通過歐洲、菲律賓、日本、朝鮮傳入中國東北地區,那兒的游牧民族在馬背上無法用煙筒吸煙。因此鼻煙傳入正適合他們野外吸聞特點,為了讓鼻煙壺具備堅固,不怕摔碰,遊民們用各種玉器、金屬、骨角材料來製作鼻煙壺。據史籍記載鼻煙在當時蒙古人社會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每逢客人拜訪主人的帳篷時,主人必須鞠躬,用雙手捧著
鼻煙人給客人,而客人也必須用雙手主人的鼻煙過倒出少許鼻煙,放在鼻上吸聞一會兒,然後用雙手將鼻煙壺還給主人。這一非常細小的舉動,卻充滿文明的禮儀,其目的是為了建立相互尊敬和信任。
鼻煙和鼻煙壺不是誕生於中國,而是地地道道的舶來品,傳入中國後,很快在關內外盛行。最初到中國的外國鼻煙壺,均是玻璃製品,王士禎在《晉祖筆記》中寫著:“鼻煙以玻璃為瓶貯之。瓶之形種種不一,顏色具紅黃紫白黑綠諸色,白如水晶,紅如火齊,極可愛玩,以像齒為匙,就像鼻之,遠納於瓶”。然而終究舶來數量較少,滿足不了百姓需求,聰明的工藝匠用各式各樣的材料來製作精巧的鼻煙壺,諸如悲翠、寶石、象牙、玉石、瓷器、漆器、骨料、金屬等材料。越是珍貴材料製成的煙壺,越能反映出主人的身份。 18世紀初中國製作的鼻煙壺,已成為一種流行的手工藝品,並通過歐放商人、羅馬教皇的使節、各國的使節和傳教士、官員們逐漸流傳到國外。當年沙皇俄國欽差大臣到中國朝拜康熙皇帝,獻上了彼得大帝送給清皇宮的一大批珍貴禮物,而康熙皇帝回贈的禮品是每人一件由皇室工場製作的鼻煙壺。到了清代嘉慶時期,中國的鼻煙壺曾作為國與國交流的最珍貴禮品又流傳到海外,名聞遐邇。
曾有人評論中國清代製作的鼻煙壺:“小小的鼻煙壺,集歷代文化藝術精華於一爐,沒有一項中國藝術工藝中能集這麼多工藝變化於一身”。因此,早在19世紀末歐美藝品收藏家,就開始注意中國鼻煙壺的集藏。東南亞地區只是在1989年後,才出現收藏鼻煙壺之熱潮,至今方興未艾,促使鼻煙壺價格迅速上漲。 1992年4月1日,香港太古佳士得公司舉辦的一次中國藝術品拍賣會上,一件清代乾隆年制的金胎掐絲琺瑯仙鶴紋鼻煙壺,以104.5萬港元的高價被台灣一位收藏家購得,創下世界鼻煙壺拍賣紀錄。
內畫鼻煙壺四派
京派
當今內畫鼻煙壺四派均起源於北京,其中京派的歷史最為久遠。北京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王朝的皇都,也內畫鼻煙壺的發祥地,百業興旺人才咸集,經濟文化的發達,蘊育出內畫鼻煙壺藝術有著必然性,內畫畫工們汲取京都深厚的文化底蘊,逐漸地形成詩書畫印並茂的京派藝術風格。京派內畫以周樂元、馬少宣、葉仲三為代表,當今京派首屈一指的,為劉守本先生。
魯派
魯派畫工雲集地在山東博山,魯派因著山東博山籍的內畫藝術師畢九榮在清光緒十六年(1890)從北京回到博山後發展起來。魯派最有特色的是能夠利用瓷器上用的釉彩在鼻煙盒的內壁上作畫,然後,烘燒形成內畫鼻煙壺的瓷釉畫,即使盛水畫面也毫不受損。魯派內畫的代表人物是畢九榮,當今的內畫藝術名家為李克昌先生。
冀派
冀派是當代的形成,雖然形成的較晚,然而,現在冀派內畫鼻煙壺及其相關產業的從業人員是最多的。冀派內畫的藝術特點是精皴細染、造型準確、風格典雅,以國畫色和油畫色綜合表現手法摹擬多個畫種的
畫面效果,尤其是在肖像題材方面的創作上非常突出。冀派使用的內畫工具為王習三首創的金屬桿鉤筆。冀派內畫畫工雲集地為衡水,饒陽縣是衡水內畫鼻煙壺從業人員最多的地方。冀派的開山鼻祖為王習三鼻煙壺是中國獨有的特色藝術.她融多種藝術於一身。精巧別緻,百賞不厭,由於體積小,便於攜帶和收藏,贏得世人喜愛。內畫只有二百多年的歷史,這一年輕的藝術品類一直以獨有的魅力,吸引著觀者讚賞稱絕的目光。今天隨著社會的發展開放,人們步入了信息網絡時代,盡享Internet給人們帶來足不出戶萬事皆能得便利。內畫煙壺也將會隨這一潮流被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冀派內畫大師雨農先生創作的<<涼州曲>>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此圖是一唐詩意畫作品,主題人物只佔畫面一角,卻寓繁於蔬,意境悠遠,筆墨細緻剛勁而又淋漓奔放。畫面主角是一威武戰將,一手持著寒光閃閃的龍泉劍,一手握著玲瓏剔透的夜光杯,對著香氣馥郁的葡萄酒,伴著激越的琵琶聲盡情暢飲。把勇士醉臥沙場的曠達豪放,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英姿雄風都表現的神完意足。人物衣紋的運筆如行雲流水,筆觸有力的提按轉折表現著戰將的剛健威猛。畫面背景用清淡而灑脫的筆墨描繪,與主題人物細緻剛勁的表現形成強烈對比,時而潑墨淋漓,時而枯索飛白,極具抽象之美。
粵派
粵派以艷麗的色彩和裝飾風格著稱於世,他也是一個年輕的派系。粵派在廣東汕頭。代表人物為吳松齡。
內畫內書名家代表一丁(聶磊)
人物成長經歷
內畫在海內外被譽為“鬼斧神工”、“中國一絕”,是中國傳統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內畫的創作更是需要高超的技藝,它區別於外畫的是:首先作畫順序相反,內壁反著書畫,外壁才能是正順序;其次壺口小限製書畫的操作,內壁繪畫時不容易看到筆的位置。所以內畫不但要有紮實的外畫基礎,還要經過嚴格的訓練才能完成一件好的作品。正是因為內畫創作的不易,故而當一件精品呈現出時,才俞顯珍貴。當在晶瑩剔透的水晶鼻煙壺裡,看到聶磊(一丁)那清雅流動,圓潤古樸的書法作品,是那麼的富有神韻,宛若新鮮的生命汁液在瑩潤的壺壁上流淌,感動之情便油然而生。審視愈久,愈感覺他的書法中有著“清風出袖”、“攬月入懷”的生命意蘊,實在令人難以置信如此高超的藝術竟出自一個儒雅書生之手,後生可畏,誠哉斯言!
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始於商代,成熟於東周,兩晉和隋唐時書家輩出,達到巔峰。宋、元、明書法繼以晉唐法度,不斷創新。清代書家,崇尚北碑之學,也熔凝出新的風格。能在毫釐之大的壺內作書,又能夠做到筆法不苟,點畫清晰,還能在結體、佈局方面別出心裁,獨樹一幟,而卓然自成一家,實屬當代書法藝術之奇蹟。
中國畫講究詩、書、畫、印,四位一體,才能算一件完整的作品,對一個中國畫家來說,不懂書法意味著藝術前途是黑暗的。自決定從事內畫藝術之初,就立志要把內書藝術進一步發揚光大,開闢出一片屬於自己的藝術新天地。
自幼酷愛書法的聶磊(一丁),從小便隨父親練習書法,他的父親在當地,就是一位很有名氣的書家,在家父嚴格的教導下開始從歐陽詢的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練起,逐漸延伸到永字八法,歐陽詢36法,黃自元92法。他在臨摹學習過程中,不避寒暑,心摹手追,日日臨池,堅持不懈,不敢有半點馬虎,努力體悟楷書的精微與奧妙,從中領會歐體楷書筆法結構的真諦。即使在吃飯和上廁所間隙也不忘練懸腕懸肘,平時吃飯時把拿筷子都當做練習的機會。在此期間,他遍學歐陽詢的《化度寺碑》、《皇甫君碑》以及《夢奠帖》、《卜商帖》、《張翰帖》等。聶磊(一丁)在長期的練習中,體悟到:書法以用筆為上,形者次之。楷書貴在靜中求動,點畫向背,縱橫有像。如果說金文天真爛漫,渾然天成,還有之取法乎自然具象得話,那麼,楷書更是取法乎自然得抽象和規範。為此,在學書之餘,他的師法對像也不僅限於歐陽詢一家,而是廣集諸家。他還學王羲之的《蘭亭序》,以得其空靈飄逸,高情遠韻。學虞世南的《孔子廟堂碑》,以得其高古的廟堂之氣,學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以得其秀勁靈動,醇厚自然之風。在進行內書創作時,對寫字的重心與筆劃的配合進行認真揣摩,努力掌握運筆的奧妙,力求運筆要圓潤、挺拔,而避諱狀如算子。在下筆時努力用好中鋒,起筆處或尖而收筆處則圓。考慮到內畫鼻煙壺的造型,在創作中認識到,向左向右略作弧形,筆劃就會生動而有情致;點欲尖而圓,挑欲尖而銳,彎欲內方而外圓,鉤半曲半直。運筆靈活多變,莫可限定。尤其是整篇字,要筆筆不同,而又協調一致,一行字寫出來,錯落有致,卻又一直在一條線上,如是則行氣自然貫串,望之如串串珍珠項鍊,神采飛揚。同時,他又深知,字外功的重要。他從學習哲學、古詩詞、散文、音律、舞蹈等各個方面全方位照觀書法,以揣摩和體會其中所蘊涵的人格魅力和思想才情。為此,他的一筆一畫中深見其書法富有技巧和修養,看似信手寫來,輕鬆優雅,實則是學養豐錘煉所得。
成就和榮譽
經過近十年的艱苦磨礪,終於將中國歐體字的間架結構惟妙惟肖的書於壺中,結構整齊而不板滯,緊密而不局促,用筆看似橫平豎直,然略有傾斜,起、收筆乾淨利落,撇、捺圓潤飽滿。字字求生動,行行有活字。如虎踞龍盤之態,如蒼鷹將展未展,如鳥之傖忙回首,剛健秀美,完全把內書藝術在鼻煙壺裡完全體現了出來,把這種高難度,高技巧的藝術發揮到了極限,繼清代內畫名家馬少宣之後把內書藝術推向了又一個高峰。
一丁內書
近年來,聶磊(一丁)書寫的內書《千字文》,大小僅有1毫米,難度之大,至今,仍無人能企及,堪稱內書之最,是現存內書作品中的稀世珍品。其他內書作品,有《蘭亭序》,《心經》,《岳陽樓記》,《百家姓》,《千字文》等,曾被稱讚為“鬼斧神工,內書奇人”。其中內書小楷《千字文》獲2007年“習三杯”內畫大獎賽銀獎。其草書《芙蓉樓送辛漸》獲“草聖杯”全國書畫大賽金獎,作品被載入其他作品還被載入《中國書畫藏典》、《國際書法家全集》、《中國藝術家精品大典》等典集。並刊入《中華熱土》、《人民畫報》等報刊。其傳略收入《世界名人錄》、《世界人物辭海》、《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等。本人被授予“二十一世紀中國知名書畫藝術家”、“當代中國華人書畫藝術家”、“百名作品最具有收藏價值藝術家”、“中國當代書壇畫苑中堅人物”等榮譽稱號。在海內外收藏界享有很高的聲譽。受到眾多收藏家和藝術愛好者的廣泛關注。
社會評價
江山代有人才出。內畫如今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榮獲聯和國教科文組織“傑出手工藝品徽章”認證,歷史賦予內畫這一偉大的民族藝術既要繼承而又必鬚髮展的使命,有繼承才有發展,發展了就是最好的繼承。聶磊(一丁)作為其中的佼佼者,志存高遠,功苦同鑄、德藝雙修,不斷進行著內書藝術的探索!相信屬於他的內書藝術天地會更加廣闊。
活動年表
1996年作品在首屆“北京旅遊書畫大賽”榮獲一等獎
一丁內畫作品選集(27張) 1997年作品被載入《中國書畫藏典》 1998年作品被載入《中國書畫家全集》 2001年被河北省輕工業廳評為河北民間工藝美術家2003年作品被載入《中國藝術家精品大典》 2004年作品在首屆“中國畫·畫家鄉”全國書畫大賽榮獲二等獎2007年草書《芙蓉樓送辛漸》獲“草聖杯”全國書畫大賽金獎,作品被載入《中國當代實力派書畫家代表作典庫》,並被組委會永久收藏。 2007年內書小楷《千字文》獲“習三杯”內畫大獎賽銀獎。 2008年被授予“中國當代書壇畫苑中堅人物”等榮譽稱號2009年被授予“百名作品最具有收藏價值藝術家” 2010年內書《心經》獲“習三杯”內畫大獎賽銅獎。 2010事蹟被衡水市委宣傳部載入《衡水文化名人》 2011年6件作品入選《冀派內畫圖典》 2011年部分作品入選《內畫藝術》
內畫書畫名家代表墨源(趙慶田)
藝術家簡介
趙慶田,筆名墨源,禪道墨海齋主,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內畫藝術大師,世界教科文衛組織專家成員,“世界非物質遺產”中國內畫藝術傳承人、領軍人物之一,擅長人物、肖像、山水、花鳥草蟲、動物。
1962年出生於河北省景縣,受父親儒家思想的熏陶,自幼酷愛書法、繪畫,少年就受教於畫家馬書芳先生學習傳統國畫,又在縣文化館藝術班學習素描、色彩等西方繪畫技法,奠定了堅實的繪畫書法基礎。
1979年高中畢業進入河北省師範大學美術系深造,又學習於中國廣播大學廣告藝術系,後受教於天津美術學院博士後導師著名畫家白庚延先生。畢業後,工作於滄州市人民影劇院宣傳科任電影廣告設計師,後調到衡水文化局廣告裝潢設計師。
1985年專業從事書畫、內畫藝術創作與研究,並對歷代著名書畫大家、王羲之、王獻之、柳公權、米芾、顏真卿、陳老蓮、任伯年、黃均、戴敦幫、劉奎齢、黃冑等碑帖、繪畫多年的臨摹硏究形成了自己獨特風格,並創辦了墨海藝苑書畫社,墨海藝苑文化藝術傳媒工作室、培養了一批書畫、內畫藝術人才。不少的作品多次參加過國內外美展,同年,受冀派內畫創始人王習三先生的影響、王千先生、王冠宇先生、多成雲先生的引導,開始對內畫技藝潛心研究,融中西技法為一爐,其作品體裁廣泛、畫風雅緻秀美、詩、書、畫為一體、畫面生動、韻味悠遠、情感滿溢,無不彰顯出畫家對自然、生活、生命等質樸的感悟、如月禪心。因此,被稱為藝術界收藏界具有升值潛力不可多得的實力派畫家,倒書第一人。
代表作品及榮譽
1994年開始,接受中國國際書畫聯誼會和北美洲太平洋國際藝術發展有限公司的邀請,分別出席了奧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國際龍舟藝術節,美國太平洋國際博覽會,其參展的內畫、書畫作品受到國內外藝術家的高度評價,被授予特等藝術獎,並有多件作品被各國收藏家所收藏。參展代表作品有《希望和平》《和平之春》《江山如此多嬌》《福祿壽》《長城秋色》《觀世音》《鄧小平會見撒切爾夫人》《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肖像等。同時,當地新聞媒體“世界日報”、 “星島日報”、“明報”,中英文電視台“新時代”、“城市”、“TVPORBC”都做了專題採訪與報導。 1996年9月11日,《鄧小平》《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開國大典》《毛主席去鞍源》肖像作品被中國華僑文學藝術家協會組委會授予跨世紀青年書畫藝術家精品大展授予為藝術精品獎。 1996年6月24日,《延安頌歌》《長征紅色之路》繪畫作品被北京國際書畫攝影藝術博覽會組織委員會授予特別藝術獎。 1997年元月8日《中國萬里長城》繪畫作品被中國文化藝術研究院評委會授予特等藝術獎。 1997年10月12日《鄉情》《大愛》繪畫作品被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香港工藝美術學院組委會授予藝術精品獎。 1998年2月18日《北國雪霽圖》繪畫作品被中原國際藝術博覽會組織委員會授予精品獎。 1998年6月11日《江南春情圖》繪畫作品被孫臏杯國際書畫大展組織委員會授予藝術最高榮譽獎。 2006年,先後參展有中國文化部、國家旅遊局舉辦的“中國國際民間文化藝術交流巡迴展”,參展作品受到英國、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瑞士等國家專家的好評。同時被英國倫敦國家BBC電視台、“世界新聞報”、“太陽報”等當地新聞媒體都作了專題採訪與報導。作品有中國“歷代帝王像”、毛澤東詩詞書法、和各國元首肖像多件作品被收藏家收藏。歷年來,作品參加《華拍國際拍賣》《北京翰海典藏拍賣》《北京東方德雅國際拍賣》等公司的邀請拍賣,先後被載入《中國民間名人錄》、《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世界名人錄》、《海峽兩岸書畫名人大辭典》,現為世界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專家學術委員會授予“世界教科文衛組織專家成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河北省工藝美術家”、“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家學會會員,中國民間藝術研究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家協會內畫藝術委員會會員,同時任中國中原書畫研究院聘任為組聯部副部長。
趙慶田內畫作品
收藏與鑑賞
鼻煙是舶來品,但鼻煙壺卻是地道的中國發明。明代時,鼻煙開始從國外大量流入我國,一般是用大玻璃瓶裝的,重量從四兩至一斤不等。國人為了攜帶和吸食方便,一般把鼻煙放在盛藥的小瓶中。到了清代初年,國人吸食鼻煙風大盛,開始出現了以硬木、貴重金屬、珍貴野牛角製作的鼻煙壺。由於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滿族、蒙古族等一些少數民族野外生活的時間很長,所以要求鼻煙壺必須堅固耐用,強調實用性。這也是早期鼻煙壺的重要特點。隨著時間的推移,鼻煙壺逐漸由實用品發展成為工藝品和欣賞品。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成為鼻煙壺生產的鼎盛時期。清代,鼻煙壺的產地主要集中在北京、廣州、遼寧、西藏、內蒙古等地,其製作工藝走得是由簡到繁、由粗到細、由素面到加彩、加雕的過程。鼻煙壺一般為大中小三類,以滿把抓的體輕殼薄者為上品。其料質有水晶、翡翠、玉石、瑪瑙、象牙、犀角、牛角、珊瑚、琺瑯、瓷、銅、玻璃料等。加工工藝有內畫、浮雕、陰刻、陽刻、套色等。可以說,鼻煙壺是中國書畫、雕刻、鑲嵌及玉石、瓷器、琺瑯、漆器等藝術、工藝的集大成者。
鼻煙壺中,用玻璃製作的為最多。玻璃制鼻煙壺,也被稱為料煙壺。清康熙朝發明了一種套料製作工藝,就是在白地或藕粉地上,再套上紅、藍、黑等其他顏色。在白地套以紅、藍兩色則成為紅、藍、綠、黑四彩,這種套法,也被稱為單套。還有一種重疊套法,如,在白地上套紅色,在紅色上再套藍色。套料鼻煙壺以康熙、乾隆兩朝製作的為佳品,其他年代,也有精品出現。如,蘇富比,1995年春季拍賣會推出的一件,清晚期白地套紅金魚及小鳥紋玻璃鼻煙壺,以120,750港元成交;1997年,推出的一件,清代玻璃胎畫琺瑯彩鼻煙壺竟以167萬港元成交。
中國是製瓷大國,故瓷製鼻煙壺也非常盛行,數量也很多。瓷鼻煙壺以清乾隆年間製造的為上品。道光朝時以繪製蟈蟈圖案的瓷鼻煙壺也很名貴。瓷製鼻煙壺種類很多,有三彩鼻煙壺、青花鼻煙壺、紅彩鼻煙壺、琺瑯彩鼻煙壺等。
瑪瑙鼻煙壺多產自遼寧,因為遼寧瑪瑙出產較多。瑪瑙是貴重礦物質,故此瑪瑙鼻煙壺上面的彩雕圖案精美絕倫,深受藏家喜愛。嘉德,1996年春季拍賣會拍出的一件瑪瑙雕鍾馗嫁妹鼻煙壺,成交價為人民幣68,000元。
琺瑯彩據記載是從清康熙年間傳入我國的,故此,清代的銅胎琺瑯彩鼻煙壺藝術價值也很多。蘇富比,1995年春季拍賣會拍出的一件銅胎畫琺瑯花卉紋鼻煙壺,成交價為48300港元。另外,由於中國製作玉器的歷史很久遠,工藝精湛,所以,玉制的鼻煙壺更是美不勝收。玉制鼻煙壺的製作,開始於清乾隆年間。如果發現早於這個時期的鼻煙壺,一般為贗品。玉制鼻煙壺的樣式最多,可謂千變萬化,瓜、果、梨、桃、魚、蟬、龜等形態各異的壺型很常見。玉制鼻煙壺,還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選用翡翠、碧璽等寶石做壺蓋,這也使得玉制鼻煙壺更加名貴。嘉德1996年“春拍”推出的一件,清道光年間的白玉素鼻煙壺及煙碟,成交價為人民幣70,000元,另一件,同是道光年間的黃玉刻詩文鼻煙壺,成交價為人民幣280,000元。
除了上面介紹的幾種材質的鼻煙壺外,還有用琥珀、大理石、核桃、葫蘆、紫砂等材質製作的鼻煙壺,其中,不乏精品。鼻煙壺是個大家族,收藏要循序漸進,不可貪全,因為,誰也不可能把各類鼻煙壺收集齊了。收藏是一種永遠有遺憾的行為,很苦,也很累。當你收藏到一件有藝術價值的鼻煙壺時,面對這個掌中奇珍,心情肯定不一樣,那以前苦苦尋覓時的勞累,頃刻間無影無踪了。
鼻煙壺的鑑定秘訣
由於鼻煙壺質料很多,有料質的、瓷質的、玉質的、翡翠質的、金屬質的、寶石質的等等,一般鑑賞家只能對某種質料的鼻煙壺有研究,懂得玉煙壺和瓷煙壺的,未必能認識翡翠和寶石煙壺,所以鑑別鼻煙壺時應該分門別類,逐一研究。
古月軒琺瑯彩鼻煙壺(由風華製)
料質鼻煙壺的鑑定
料,即今天的玻璃。玻璃本身不名貴,故料質鼻煙壺貴在做工。做工最妙的為“古月軒彩”,其次是西洋製作的五色玻璃。那種白如水晶、紅如火齊、黃如蒸栗、藍如寶石、綠如翠玉的玻璃,也屬名貴之列。清代北京內廷所燒的料煙壺,稱之為官料鼻煙壺。康熙時的官料已甚精美,它們仿天然礦石或半寶石,顏色幾乎可以亂真。官料還仿瑪瑙、琥珀、翡翠和羊脂白玉,質地滋潤,閃閃生輝。古月軒料器,以乾隆生產最多。康熙、雍正朝也有,但為數較少。嘉慶以後就絕跡了。鑑別古月軒料鼻煙壺的關鍵是:凡古月軒一定是堆料款(字銘用琺瑯彩書寫,燒成後凸起)。此外,一定要敷琺瑯釉和琺瑯彩。清代的玻璃料中,有料胎琺瑯彩,即把琺瑯彩釉繪在玻璃上焙燒而成。清代的料胎畫琺瑯,是乾隆時的特產,多小扁圓形,通體彩繪不同的花卉圖案,有些加書吉語文字,但很少畫山水人物。花卉圖案以纖細繁複為上品,色彩要鮮潤有層次,切勿有刮損或剝落的痕跡。乾隆年制者有四字款識,用藍料書仿宋槧體,十分工整,仿品難以達致。
瓷胎鼻煙壺
瓷質鼻煙壺的鑑定
鼻煙壺以瓷製者最多,從清代康熙朝起,直至清代末期,各代帝王無不製造瓷煙壺,不過仍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製最佳。康熙期間,首先燒製的是青花瓷鼻煙壺,用的是珠明料,色彩明快,現今存甚少。雍正時期的青花釉里紅官窯鼻煙壺亦胎細釉鮮,以所燒的漿胎青花鼻煙壺較有創意,而且胎體幼薄。乾隆時注重立體感強的琺瑯彩鼻煙壺,成就蓋過青花。嘉慶的官窯青花鼻煙壺產量不多,以奇釉青花為貴,但比不上那時的雕瓷鼻煙壺那麼出色。道光時大多是民窯燒製瓷鼻煙壺,數量較多,側重粉彩。不少青花色澤飄浮,厚薄不勻,釉與胎體結合不緊。民窯鼻煙壺大都無保值作用。自嘉慶至咸豐、光緒期間,造型、紋飾和題材等大都抄襲前期,具有創意的委實不多。
內畫作品
玉石類鼻煙壺的鑑定
玉石類鼻煙壺主要看“料泡”。用玻璃料和松香料造出的假翠玉鼻煙壺,缺乏重量感,色凋欠鮮明,透明度差,毫無“靈氣”可言。若屬玻璃料,用力摩擦其表面,便會發現壺身起毛。翡翠鼻煙壺的翠質最貴的為“祖母綠”,即深綠而質地瑩淨的翡翠。其次為“黃楊綠”,色稍黃而綠。再次是“菠菜綠”,綠似菠菜。
瑪瑙鼻煙壺的鑑定鑑定瑪瑙鼻煙壺要注意觀察,作偽者常常把色差的瑪瑙染上鮮紅色或其他鮮豔的色彩。假瑪瑙煙壺花紋混亂,好比調和漆,而且過分光滑,並不明亮。假瑪瑙煙壺硬度差,多雜質與瑕疵。要防止作偽者把瑪瑙放入電爐中用高溫燒出“紅色”,這种红瑪瑙叫“燒紅瑪瑙”。
琥珀鼻煙壺的鑑定
要觀察質地是否密集,若質地軟容易受刀刻飾,大多是假琥珀。市場上含有木皮昆蟲的琥珀鼻煙壺,屬人為製成的;即使琥珀裡確有些微小動物,大都是缺頭缺足的。
碧璽鼻煙壺的鑑定
碧璽鼻煙壺主要看質地,碧璽色帶變化較多,晶面上有縱紋,凡是佳品,壺身內部顏色均勻,少“棉柳”狀體,透明度高。有些碧璽鼻煙壺含雲霧狀,色不鮮勻,也不明亮,屬次品。清代西太后特別喜愛碧璽,一時廣為風行,價格日益提高。西太后去世後,碧璽身分一落千丈。
藝術價值-世界十大最昂貴的鼻煙壺
有關專家認為,從目前的發展形勢來看,鼻煙壺的升值空間不可估量。但同時,有鼻煙壺鑑定專家認
為,目前,鼻煙壺的價格或多或少,有些水分,只是其中的精品,有升值空間,因此,投資鼻煙壺,要從精品入手。
此次創造拍賣記錄的清乾隆御製琺瑯彩西洋人物圖鼻煙壺,在極度稀少的半透明料胎上的主圖彩繪半透明的琺瑯彩,開光及周邊則用不透明琺瑯彩,效果尤其突出。在北京故宮,可以看到類似造型但圖畫不同的料胎鼻煙壺,並先後經過鼻煙壺收藏名家LiuWenChoo、戴福保、Hugh Moss收藏。
當一件精品鼻煙壺拍出高價之後,對於類似的品種具有很好的帶動效應。在2004年小有洞天–J&J鼻煙壺珍藏第一部分拍賣中,一隻晚清民國時期的水晶內畫壽臣畫像鼻煙壺(馬少宣款),以174.375萬港元,創造了單只內畫鼻煙壺的世界紀錄。在第二部分的拍賣中,馬少宣的另外一隻水晶內畫人物肖像圖鼻煙壺,成交價超過了129萬元。
有關專家表示,鼻煙壺在內地市場之所以尚未火爆,有諸多原因。由於歷史的因素,在內地的古董收藏市場,鼻煙壺算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古玩,特別是在收藏市場上普通品種太多了,造成了一般投資者的視覺疲勞。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鼻煙壺投資領域中,真正具有價值的還是精品。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可以先從佳士得和蘇富比的相關目錄入手,了解究竟什麼才是鼻煙壺的精品,以此來指導自己的投資。
鼻煙壺拍賣成交排行榜(前10名)
排名名稱成交價(萬) 拍賣時間拍賣行
1-清乾隆御製琺瑯彩西洋人物圖鼻煙壺550 2005.3.30 紐約佳士得
2-北京造辦處的乾隆粉彩銅胎鼻煙壺(仕女圖) 393 2005.4.1 紐約蘇富比
3-清康熙御製銅胎畫琺瑯蓮池圖鼻煙壺270 2005.3.30 紐約佳士得
4-清乾隆御製白料琺瑯彩牡丹翠鳥鼻煙壺244 2004.4.25 香港佳士得
5-清乾隆古月軒煙壺242 2000.5.6 天津文物公司
6-清乾隆銅胎畫琺瑯西洋畫景圖鼻煙壺241 2002.4.29 香港佳士得
7-清乾隆御製料胎琺瑯彩梅花圖葫蘆形鼻煙壺236 2005.3.30 紐約佳士得
8-清乾隆御製銅胎畫琺瑯人物圖鼻煙壺217 2005.3.30 紐約佳士得
9-清乾隆牙雕山水人物圖鼻煙壺198 2005.3.30 紐約佳士得
10-清乾隆御製銅胎畫五福人物鼻煙壺189 2004.4.25 香港佳士得。
清代鼻煙壺
鼻煙壺的發展貫穿整個清朝歷史,真實地濃縮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鼻煙壺雖然在明朝由境外傳入,但到了清代中國製作出了很多材質的鼻煙壺,它的體積有大有小,造型卻是各式各樣,大的似小瓷瓶,小的只有寸餘,材質有瓷、玉、瑪瑙、燒藍、木、竹、象牙等,還有北京生產的大量玻璃煙壺。鼻煙壺,顧名思義是盛放鼻煙的容器。鼻煙壺雖然體積小巧,但是造型多種多樣,每個時期都有其獨特的閃光點。鼻煙壺大體上的形制是均有一小口,順口往裡挖膛,膛越大越好。鼻煙壺大多有似饅頭形的蓋,以雕刻花紋為最好,蓋下有像牙或木等質地的小鏟,用於鏟鼻煙。口小膛大,年頭較早,質量好,價值高。例如:瑪瑙煙壺講究膛大胎薄,俗稱“飄”。到了清代晚期玉質的鼻煙壺有一種口較小,無頸,膛直上直下,常稱之為“一膛鑽”,這種煙壺底部無圈足,只有一個小平底。鼻煙壺最主要的材質是用玻璃製作的,佔有主導地位,原材料大多從山東博山買進,北京加工,顏色多種多樣,有單色料,有雜色料,屬素色料,年代越早色的品種越少,清代中期不僅顏色多種多樣,還有套色煙壺,分為單色套料煙壺和多色套料煙壺,其技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兩色不同的單色料套在一起燒,然後在外面這一層上刻花;另一種是直接用半熔色料在胎上做花紋。不管採用哪種手法都有凸雕的效果,立體感強,而後一種技法在清代的中晚期運用最為廣泛。常見的有套三色、套五色,最多的是套九色。本人在學習過程中曾見過套九色料煙壺,鼻煙壺的外壁上雕有九種不同顏色的螭虎,雕工精細,尤其是螭虎脊背上的刀工乾淨利索,脊背上的淺細陰刻線紋使得九條螭虎活靈活現,立體感極強,其藝術價值遠遠超過了實用價值。真正質量好的鼻煙壺往往都已經不再使用,大多成為了收藏品,或珍貴的掌中玩物,用於欣賞它的製作工藝,或是成為饋贈的佳品。
在鼻煙壺收藏過程中,首先要先學一些鼻煙壺的理論知識,了解鼻煙壺的歷史,然後把其材質進行分類,重點收藏一種材質或幾種材質,少收藏不易保存的材質,如:椰殼或匏器等。也根據年代收藏,如料煙壺,就可以按照清代歷史來收藏,使之成為系列。
鼻煙壺的種類
鼻煙壺器型之繁多,圖案之豐富,用料之廣泛,工藝之博雜,致使其品種難於細列,現就用料的情況加以分類。
料器鼻煙壺,即我國以前對玻璃的稱謂。料器鼻煙壺有其獨特好處,除不漏氣、不受濕外,還能看到所盛鼻煙的份量、成色,因此,很受歡迎。料器鼻煙壺不以質地取勝,而以做工見長。其質雖為玻璃,卻能模仿各色名質,且惟妙惟肖,生動無比,比如金星料、花料、雄黃料及各種仿寶石料等。
料器鼻煙壺製作中,最著名的工藝當推“套料”,也稱“套彩”,即在藕粉地上再飾以紅、藍等各色顏料,並琢碾成不同圖案,隨類敷彩,色波流動。套料技法有兩種,一種是在料胎上遍套與胎色不同的另一色料,再於外套料色上雕琢花紋;另一種是,用經加熱半熔的色料棒,直接在胎上,做花紋。套料工藝很有凸雕效果。套料有套一色和套多色之分,並由各色的變換使用,做成絢麗多彩的套料器物,當時,最著名的套料有“辛家皮”、“勒家皮”、“袁家皮”。其中辛家所製的套料以珍珠著稱,質量清靈秀潔。勒家所製以藕粉色取勝,質如冰雪;袁家皮與辛家皮相似。料器鼻煙壺製作中還有一種複合工藝,叫做玻璃胎琺瑯彩,即將琺瑯彩釉繪在玻璃上,焙燒後乃成。這項工藝採用乳白色玻璃而琺瑯效果尤佳,將琺瑯的質色美襯托得淋漓盡致。因二者熔點接近,燒製尤其困難,技術難度相當大。
據前人筆錄,清代的料器鼻煙壺製作數古月軒著名,其製作工巧,雕畫精美,並刻有款識,是當時的俏貨。
瓷鼻煙壺 瓷鼻煙壺即瓷胎鼻煙壺。從康熙至清末二百餘年間,琺瑯彩瓷皆由江西景德鎮制胎,運往京城後,由宮廷畫師彩畫燒成,其他品種則可由景德鎮獨立燒製。清代瓷器業相當發達,因此瓷鼻煙壺種類也很齊全,什麼青花、鬥彩、粉彩、釉里紅等等瓷鼻煙壺都應有盡有。 這裡又要提到古月軒了。據說清代瓷鼻煙壺製作最精的要數古月軒。但古月軒究竟如何,歷來說法不一。有人說,它是清宮中一處軒名,有人說它設在圓明園中,後人曾多次查訪,均未見其踪,也有人說,它是清廷收藏歷代瓷器精品的所在,還有人說它是代指一個姓胡的畫師,是乾隆游江南時見其自設小作坊所製瓷器及鼻煙壺異常精美,便將其帶回京城,專管御窯,名號仍用其蘇州舊名,為“古月軒”。據說,古月軒瓷胎畫琺瑯異常精美,其料胎上琺瑯釉彩微微凸起,畫工細緻,色彩絢麗,題詞高雅,皆出自名家,因此書卷氣橫溢,很多瓷器有畫家金成的款,另外,許多宮廷畫家也參與製作。
有景德鎮著名畫師陳國治精於瓷鼻煙壺彩繪,其作品百子圖、仕女、草蟲等,皆秀麗清新,人稱海內無二。
銅胎畫琺瑯鼻煙壺清康熙帝非常喜愛法國里摩日的琺瑯器皿,曾通過法國傳教士邀法國琺瑯匠師來清宮造辦處傳藝,生產畫琺瑯鼻煙壺,由於清朝宮廷匠師們令人驚異的模仿力,又具創新精神,在以後的年代中,畫琺瑯技藝日趨精湛,在鼻煙壺的製作上大放異彩。
當銅料用特殊溶液浸泡後,去除雜質,洗淨,便製成了銅胎,然後,在其上塗飾琺瑯釉。若在釉料中加溶解銅,燒製後即能產生輝煌的黃金般的色彩效果;若加溶解銀,則會產生瑩白流動的錦緞般的藝術效果。畫琺瑯器皿的底色多為深藍色、黑色或黃色。在彩繪上,用粗壯的黑線勾勒,突出主題和輪廓,使對比更加強烈。在整個製作過程中,要保持絕對的清潔,否則燒製後的成品會有疵點。
另外,有金、銀胎畫琺瑯。
玉鼻煙壺玉器製作在清代發展到頂峰,玉鼻煙壺的製作當然也極精妙。乾隆時期,和田美玉年年源源不斷地運進皇宮,翡翠也大量使用,為玉鼻煙壺的製作提供了極優秀的材料,特別是一些小而圓潤的子玉,溫潤細膩,潔白無瑕,正是鼻煙壺的天賜美材。匠師們對材料巧加利用,或因此施藝,琢成天然隨形之物,或巧運匠心,將其雕琢成各類瓜果魚虫,生動可愛。
各類寶石鼻煙壺清代御用鼻煙壺製作物異常雄厚,因此任何珍貴之材,皆可利用。紅藍寶石、珊瑚、瑪瑙、琥珀、水晶、碧璽、青金石、木變石、珍珠等奇珍異寶,都成了鼻煙壺的原材料,再由技藝超群的匠師們奇特構思,精心雕琢,真可謂價值連城。傳說清代曾有一非常名貴的珍珠煙壺,是用一特大天然珍珠挖腹製成的。
石類鼻煙壺石類鼻煙壺中,數端石壺最為珍貴。在唐代,肇慶端硯便已名聞天下。肇慶、斧柯山的宋坑、梅花坑、水坑等,都是唐宋時代的老坑,其質地滋潤堅實,紋理美觀,實為良材。
漆鼻煙壺漆鼻煙壺有平雕、雕漆、彩漆,及在樓雕處嵌鑲等種類,其色朱紅艷麗,色彩華美。
象牙雕鼻煙壺這類鼻煙壺材料既珍貴,工藝上也很講究,多運用深淺浮雕和鏤雕,玲瓏剔透、有時還施以彩繪,更顯華美。
葫蘆鼻煙壺葫蘆歷來用以裝藥,其造型獨特有趣;所製鼻煙壺風格樸素,拙趣橫生,一般在其底座和口部鑲以金、銀邊,以防磨損。
竹雕、木雕、根雕鼻煙壺這類鼻煙壺製作都順其天然,隨形施藝,巧雕細琢,風格樸實、自然、生動。
內畫壺
內畫壺是料器的一類,有水晶質地的。因其數量多,影響大,這裡,單獨列出作為一類。由風華大師贈北京鼻煙壺博物館典藏
鼻煙壺的保養
收藏鼻煙壺貴在精,寧精勿濫;不要以不合理的高價收購鼻煙壺,應靜待時機,不能操之過急。
1、 翡翠鼻煙壺怕汗液、怕鹼、怕阿摩尼亞。尤其是“老坑玻璃種”和“冰種”更忌油脂,故切勿將翡翠鼻煙壺放近有油煙的地方,亦不可曬。 2、 每次把玩鼻煙壺後,應用柔軟白布抹試,不可用任何化學清潔劑或洗潔精之類洗擦。
3、 室內噴灑空氣清新劑,或使用噴髮膠、殺蟲劑時,要先把鼻煙壺收藏好,切勿沾濺。
4、 壺本身有氣孔或質地嬌嫩,如松石鼻煙壺,切忌近油煙或蒸汽。抽煙時亦勿靠近這類鼻煙壺,防止松石變色,從藍色變成灰綠色。 5、 切勿將鼻煙壺放在高濕處。在高濕下,松石鼻煙壺會變成淡色。
6、 清代名貴鼻煙壺都不宜接觸強烈陽光,因為紅外線會促使鼻煙壺內部濕度增加,分子活化,分子內解,內部的應力變化,產生龜裂或翹曲;紫外線可損壞內繪鼻煙壺的色彩。為此,鼻煙壺應放在與天然光隔絕的地方,亦要避免強烈燈光、紫外光燈或太陽光管。放置的玻璃櫃最好用一種有機玻璃。
鑑別鼻煙壺優劣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清代大鑒賞家趙汝珍在《鑑辨鼻煙壺》一書中指出:“古玩的鑑別,注意點有二,一是辨其真偽;一是鑑定其優劣。先確定真偽,然後再鑑定其優劣,這是器物鑑定的常規程序。所有古玩器物的鑑別方法,無一例外,都是如此。惟獨鼻煙壺的鑑別,情況卻不同,它只需鑑別器質的優劣就足夠了,不必考證它的真偽。大概是煙壺的名貴程度,完全看煙壺質料的高下和作工的粗細,而與產生的年代和製作的主人無關。質料如果確屬珍異作工又奇巧,無論它是何時出產,也不管它出自誰人之手,亦為上品。相反,質料平凡,作工一般,即使是康熙、雍正朝所造,為康、雍皇帝所御用,也不值錢。質料無法偽充,作工也難掩飾。偽造既得不到好價錢,又不能欺瞞世人,所以煙壺作偽,一無所獲,這樣使得偽制的鼻煙壺也就極為少見。即使偶而出現,它與真品也無天懸地隔之殊,任何人都能把它分辨出來。正是基於這些原因,所以對煙壺的真偽,不必十分注意;鑑別煙壺只要考察它的優劣就行了。”
Blonde Billionaires Empire Inc.Of U.S.A.
QQ: 1,779,642,876
E-Mail: 1779642876@qq.com
(U.S.A.)Blonde Billionaires Empire Inc.
QQ: 1,779,642,876
E-Mail: 1779642876@qq.com
鼻煙傳入中國後,中國人先是利用傳統藥瓶,盛放鼻煙,後來,利用了瑪瑙、陶瓷器或像牙等多種材質和製作工藝,來完善鼻煙的盛具,這種盛具,被人們稱作鼻煙壺。中國鼻煙壺的製作相當講究,加上雕鏤細膩的圖樣。
從明末,到康熙年間,對於鼻煙壺的鑑賞相當流行,直至今時今日,中國古代鼻煙壺,依然是許多古董收藏家的愛好。至今,已有四百年的歷史。 《春冰室野乘》裡說,孫士毅在乾隆接見時,送給皇帝一隻鼻煙壺,和珅在途中,向他索要,他不肯給。後來,和珅直接向皇帝索得,可見:和珅的權力之大。
內畫鼻煙壺四派:魯派(代表人物:張廣慶),冀派(代表人物:王習三),京派(代表人物:劉守本),粵派(代表人物:吳松齡)。
現代對內畫鼻煙壺作出重要貢獻的有索振海,他將外部繪畫的內容和內畫的技巧結合起來,給內畫的創作打開了一片新天地。
十二生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由12種源於自然界的動物即鼠、牛、虎、兔、蛇、馬、羊、猴、雞、狗、豬以及傳說中的龍所組成,用於記年,順序排列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在中華文化圈內被廣泛使用。有諸多描寫十二生肖的文學作品。同時,十二生肖還被用於中藥藥材和動畫片名稱。
參考價格:每套十萬元(=100,000);或六百萬元(=6,000,0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