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作家张泌-诗词风格
他的诗词,小说,绝大多数作于唐末时期,尤以写湖湘桂一带风物的作品为多。其词,大多为艳情词,风格介乎温庭筠、韦庄之间,而倾向于韦庄。用字工炼,章法巧妙,描绘细腻,用语流便。
张泌,生平,前人多与五代南唐张佖相混,《全唐诗》,小传,亦错误,参李定广《唐末五代乱世文学研究》一书之附录《千年张泌疑案断是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唐末作家张泌-作品
浣溪沙
选三首
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
消息未通何计是,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
马上凝情忆旧游,照花淹竹小溪流,钿筝罗幕玉搔头。
早是出门长带月,可堪分袂又经秋?晚风斜日不胜愁。
枕障熏垆隔绣帏,二年终日两相思,杏花名月始应知。
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黄昏微雨画帘垂。
江城子
浣花溪上见卿卿,眼波明,黛眉轻。
绿云高绾,金簇小晴蜓。
好是问他:“来得么?”和笑道:“莫多情”
胡蝶儿
胡蝶儿,晚春时。
阿娇初著淡黄衣,倚窗学画伊。
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无端和泪湿胭脂,惹教双翅垂。
其他诗词
【惜花】
蝶散莺啼尚数枝,日斜风定更离披。
看多记得伤心事,金谷楼前委地时。
【寄人二首】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酷怜风月为多情,还到春时别恨生。
倚柱寻思倍惆怅,一场春梦不分明。
【边上】
戍楼吹角起征鸿,猎猎寒旌背晚风。
千里暮烟愁不尽, 一川秋草恨无穷。
山河惨澹关城闭,人物萧条市井空。
只此旅魂招未得,更堪回首夕阳中。
【长安道中早行】
客离孤馆一灯残,牢落星河欲曙天。
鸡唱未沈函谷月, 雁声新度灞陵烟。
浮生已悟庄周蝶,壮志仍输祖逖鞭。
何事悠悠策羸马,此中辛苦过流年。
【洞庭阻风】
空江浩荡景萧然,尽日菰蒲泊钓船。
青草浪高三月渡, 绿杨花扑一溪烟。
情多莫举伤春目,愁极兼无买酒钱。
犹有渔人数家住,不成村落夕阳边。
【春日旅泊桂州】
暖风芳草竟芊绵,多病多愁负少年。弱柳未胜寒食雨, 好花争奈夕阳天。
溪边物色堪图画,林畔莺声似管弦。 独有离人开泪眼,强凭杯酒亦潸然。
【晚次湘源县】
烟郭遥闻向晚鸡,水平舟静浪声齐。高林带雨杨梅熟, 曲岸笼云谢豹啼。
二女庙荒汀树老,九疑山碧楚天低。 湘南自古多离怨,莫动哀吟易惨凄。
【惆怅吟】
秋风丹叶动荒城,惨澹云遮日半明。昼梦却因惆怅得, 晚愁多为别离生。
江淹彩笔空留恨,壮叟玄谭未及情。 千古怨魂销不得,一江寒浪若为平。
秋晚过洞庭
征帆初挂酒初酣,暮景离情两不堪。千里晚霞云梦北, 一洲霜橘洞庭南。
溪风送雨过秋寺,涧石惊龙落夜潭。 莫把羁魂吊湘魄,九疑愁绝锁烟岚。
【题华严寺木塔】
六街晴色动秋光,雨霁凭高只易伤。一曲晚烟浮渭水, 半桥斜日照咸阳。
休将世路悲尘事,莫指云山认故乡。 首汉宫楼阁暮,数声钟鼓自微茫。
【经旧游】
暂到高唐晓又还,丁香结梦水潺潺。
不知云雨归何处,历历空留十二山。
【碧户】
碧户扃鱼锁,兰窗掩镜台。落花疑怅望,归燕自裴回。
咏絮知难敌,伤春不易裁。恨从芳草起,愁为晚风来。
衣惹湘云薄,眉分楚岫开。香浓眠旧枕,梦好醉春杯。
小障明金凤,幽屏点翠苔。宝筝横塞雁,怨笛落江梅。
卓氏仍多酒,相如正富才。莫教琴上意,翻作鹤声哀。
【芍药】
香清粉澹怨残春,蝶翅蜂须恋蕊尘。闲倚晚风生怅望, 静留迟日学因循。
休将薜荔为青琐,好与玫瑰作近邻。 零落若教随暮雨,又应愁杀别离人。
【春晚谣】
雨微微,烟霏霏,小庭半拆红蔷薇。钿筝斜倚画屏曲, 零落几行金雁飞。
萧关梦断无寻处,万叠春波起南浦。 凌乱杨花扑绣帘,晚窗时有流莺语。
【所思】
空塘水碧春雨微,东风散漫杨柳飞。
依依南浦梦犹在, 脉脉高唐云不归。
江头日暮多芳草,极目伤心烟悄悄。
隔江红杏一枝明,似玉佳人俯清沼。休向春台更回望,
销魂自古因惆怅。银河碧海共无情,两处悠悠起风浪。
【春夕言怀】
风透疏帘月满庭,倚栏无事倍伤情。烟垂柳带纤腰软, 露滴花房怨脸明。
愁逐野云销不尽,情随春浪去难平。 幽窗谩结相思梦,欲化西园蝶未成。
【春江雨】
雨溟溟,风泠泠,老松瘦竹临烟汀。空江冷落野云重, 村中鬼火微如星。
夜惊溪上渔人起,滴沥篷声满愁耳。 规叫断独未眠,罨岸春涛打船尾。
寄 人
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 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 犹为离人照落花。
以诗代柬,来表达自己心里要说的话,这是古代常有的事。这首题为《寄人》的诗,就是用来代替一封信的。
这诗,深情宛转的内容,诗人曾与一女子相爱,后来,彼此分手了。然而,诗人对她始终没有忘怀。在封建宗法社会的“礼教”阻隔下,既不能直截痛快地倾吐衷肠,只好借用诗的形式,曲折,隐约地加以表达,希望她到底能够了解自己。这是题为《寄人》的原因。
诗,是从叙述一个梦境开始的。“谢家”,代指女子的家,盖以东晋才女谢道韫,借称其人。大概,诗人曾经在女子家里待过,或者,在她家里,和她见过面。曲径回廊,本来,都是当年旧游或定情的地方。因此,诗人在进入梦境以后,就觉得,自己飘飘荡荡地进到了她的家里。这里的环境,是这样熟悉:院子里,四面走廊,那是两人曾经谈过心的地方;曲折的阑干,象往常一样,似乎留着自己抚摸过的手迹;可是,眼前廊阑依旧,独不见所思之人。他的梦魂,绕遍回廊,倚尽阑干,他失望地徘徊着,追忆着,直到连自己也不知道怎样脱出这种难堪的梦境。
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周邦彦《玉楼春》词:“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一种物是人非的依恋心情,写得同样动人。然而,“别梦”两句,以梦境出之,则前此旧游,往日欢情,别后相思,都在不言之中,在梦里,难寻觅所爱之人,那惆怅的情怀,就加倍使人难堪了。
人,是再也找不到了,那么,还剩下些什么呢?这时候,一轮皎月,正好把它幽冷的清光,洒在园子里,地上的片片落花,反射出惨淡的颜色。花是落了,然而,曾经映照过枝上芳菲的明月,依然如此多情地临照着,似乎还没有忘记一对爱侣,在这里,结下的一段恋情呢!这后两句诗,就是诗人要告诉她的话。
正因为这首诗是“寄人”的。前两句,写入梦之由与梦中所见之景,是向对方表明,自己思忆之深;后两句,写出多情的明月,依旧照人,那就更是对这位女子的鱼沉雁杳,有点埋怨了。“花”,固然已经落了,然而,春庭的明月,还是多情的,诗人言外之意,还是希望彼此一通音问的。
这首诗,创造的艺术形象,鲜明准确,含蓄深厚。诗人善于通过富有典型意义的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深沉曲折的思相感情,运用得十分成功。他只写小廊曲阑、庭前花月,不需要更多语言,比作者自己直接诉说心头的千言万语,更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科场才俊——颜仁郁, 字文杰,号品俊。福建德化三班泗滨人。生于唐大和(827~835)间。祖籍河南温县。祖父颜景茂,为兵曹参军,入闽任福州侯官县令。父颜芳(787~860),随其父入闽,辗转来到永福(今永泰)县归德场归义乡山亭里(今德化县三班镇泗滨村),受聘于金员外为家塾教师,后怡情当地山水,定居肇基于此。仁郁为颜芳第七子。
中文名: 颜仁郁
别名: 字文杰,号品俊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唐大和
主要成就: 科场才俊之称
幼承庭训,博览经史,饱学多才,擅长文学,胸有抱负。他生活的晚唐年代,政治腐朽衰败,农村经济破产,疾病灾荒四起,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水深火热。
仁郁,面对国家社会人民的灾难,无限忧虑与同情,寄怀笔端,抒发胸臆,写下许多忧国忧民、揭露时弊的诗篇;并在“政荒民散”、社会萧条、民不聊生的困难时期接任归德场(德化县前身)场长。他上任后,勤政爱民,抚慰百姓,解困扶危,安定民心,倡导农桑,兴办陶瓷,发展生产。“一年襁负至,二年田莱辟,三年民用足”,历经数年努力,给归德场,村村带来喜悦与丰收,出现了社会局部的稳定与繁荣。仁郁看到境内,处处丰收,百姓欢乐喜悦,他乐民所乐,兴奋地写下《赞神曲》:
村南村北春雨晴, 东家西家地碓声;
麦黄正满绿针密, 稻黄无际红云平。
前年谷与金同价, 家家啼哭伐桑柘;
颜仁郁
岂知还复有今年, 酒肉如山祭春社。
吏不登门白昼眠, 老稚雅乐如登仙:
县里归来传好语, 黄纸赎放身丁钱。
颜仁郁是古瓷都德化历史上,一位关心民瘼的出色领导者。他博学多才,爱好吟咏,是当时的知名诗人之一。其诗篇《谕农》的首章,收辑于《全唐诗》。他长期生活于农村,接触人民最底层,了解百姓的疾苦,与广大劳动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在《谕农》、《贫女》等篇中,写出了贫苦农民的疾苦与呼声,写出封建社会贫女的不幸遭遇、闺妇的痛苦哀怨、封建礼教对女子的束缚,残害,以及她们对爱情的憧憬。如,《谕农》:(一)夜半呼儿趁晓耕, 赢牛无力渐艰行;时人不识农家苦, 将谓田中谷自生。(八) 夏日炎炎如火钻,野田禾秀半枯干;皇天不雨农家望,何恨龙神不我看!
颜仁郁所写的诗篇,富有强烈的人民性,与社会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人民的疾苦与欢乐。其,《谕农》,(又名,《桑农》)、《朱门》、《客路》、《边庭》、《城市》、《贫女》
他上任后,勤政爱民,抚慰百姓,解困扶危,安定民心,倡导农桑,兴办陶瓷,发展生产。“一年襁负至,二年田莱辟,三年民用足”,历经数年努力,给归德场,村村带来喜悦与丰收,出现了社会局部的稳定与繁荣。仁郁看到,境内处处丰收,百姓欢乐喜悦,他乐民所乐,兴奋地写下《赞神曲》:村南村北春雨晴, 东家西家地碓声;麦黄正满绿针密, 稻黄无际红云平。前年谷与金同价, 家家啼哭伐桑柘;岂知还复有今年, 酒肉如山祭春社。吏不登门白昼眠, 老稚雅乐如登仙:县里归来传好语, 黄纸赎放身丁钱。
知名诗人
颜仁郁是古瓷都德化历史上,一位关心民瘼的出色领导者。他博学多才,爱好吟咏,是当时的知名诗人之一。其诗篇《谕农》的首章,收辑于《全唐诗》。他长期生活于农村,接触人民最底层,了解百姓的疾苦,与广大劳动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在《谕农》、《贫女》等篇中,写出了贫苦农民的疾苦与呼声,写出封建社会贫女的不幸遭遇、闺妇的痛苦哀怨、封建礼教对女子的束缚残害以及她们对爱情的憧憬。如,《谕农》:(一)夜半呼儿趁晓耕, 赢牛无力渐艰行;时人不识农家苦, 将谓田中谷自生。(八) 夏日炎炎如火钻,野田禾秀半枯干;皇天不雨农家望,何恨龙神不我看!
颜仁郁所写的诗篇,富有强烈的人民性,与社会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人民的疾苦与欢乐。其《谕农》(又名《桑农》)、《朱门》、《客路》、《边庭》、《城市》、《贫女》、《负薪》、《空门》、《山居》、《渔家》,十门百首(各10首),反映了农家、朱门、城市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揭露封建社会腐朽、黑暗、罪恶的现实,道出人民的心声,同时,表达了自己看透现实,寄情田园,娱于山居、闲逸淳朴、洁身自好的思想境界。因此,这些诗篇,很快在民间广为传诵,人们称其为“颜长官诗”,并流入京师。昔曾编入《龙浔志》,惜大多已失传。
农家
颜仁郁
夜半呼儿趁晓耕,
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
将谓田中谷自生。
译文:
半夜里,就喊起孩子们,趁著天刚破晓,赶紧到田里,去犁土,瘦弱的老牛,有气,无力,正拉著犁在田里,艰难地走著,越走,越慢,累得几乎拖不动犁具了。
一般人不知道种田人的辛苦,竟说田里的稻禾,是自然而然就长成的。
【注解】:
1、颜仁郁:福建泉州人,晚唐诗人。
2、羸牛:瘦弱的牛。
3、渐:正。
4、将谓:以为。
【赏析】:
这首诗,反映当时农民生活的艰苦。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时人”无知的批评。
后两句,与李绅《悯农》诗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表达的意思相似,但,感情更加强烈,有相当的批判力度,过去,常用来讥讽那些不知耕作辛苦、不懂谋生艰难、耽于吃喝玩乐的人们。
公子,过的是锦衣玉食的寄生生活,哪里懂得农民的辛苦和稼穑的艰难,所以,他们只顾在田野上纵马狂奔,兜风赏景,全然不顾地里的庄稼,把踩烂麦苗,视作儿戏。“不识农夫辛苦力”,这句诗,看似平平,其实,这正是剥削阶级轻视劳动人民的表现。诗句,非常切合贵族子弟的身份特点,很能发人深思。
唐末作家張泌-詩詞風格
他的詩詞,小說,絕大多數作於唐末時期,尤以寫湖湘桂一帶風物的作品為多。其詞,大多為艷情詞,風格介乎溫庭筠、韋莊之間,而傾向於韋莊。用字工煉,章法巧妙,描繪細膩,用語流便。
張泌,生平,前人多與五代南唐張佖相混,《全唐詩》,小傳,亦錯誤,參李定廣《唐末五代亂世文學研究》一書之附錄《千年張泌疑案斷是非》(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出版)。
唐末作家張泌-作品
浣溪沙
選三首
晚逐香車入鳳城,東風斜揭繡簾輕,慢回嬌眼笑盈盈。
消息未通何計是,便須佯醉且隨行,依稀聞道太狂生。
馬上凝情憶舊遊,照花淹竹小溪流,鈿箏羅幕玉搔頭。
早是出門長帶月,可堪分袂又經秋?晚風斜日不勝愁。
枕障熏壚隔繡幃,二年終日兩相思,杏花名月始應知。
天上人間何處去?舊歡新夢覺來時,黃昏微雨畫簾垂。
江城子
浣花溪上見卿卿,眼波明,黛眉輕。
綠雲高綰,金簇小晴蜓。
好是問他:“來得麼?”和笑道:“莫多情”
胡蝶兒
胡蝶兒,晚春時。
阿嬌初著淡黃衣,倚窗學畫伊。
還似花間見,雙雙對對飛。
無端和淚濕胭脂,惹教雙翅垂。
其他詩詞
【惜花】
蝶散鶯啼尚數枝,日斜風定更離披。
看多記得傷心事,金谷樓前委地時。
【寄人二首】
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酷憐風月為多情,還到春時別恨生。
倚柱尋思倍惆悵,一場春夢不分明。
【邊上】
戍樓吹角起征鴻,獵獵寒旌背晚風。
千里暮煙愁不盡, 一川秋草恨無窮。
山河慘澹關城閉,人物蕭條市井空。
只此旅魂招未得,更堪回首夕陽中。
【長安道中早行】
客離孤館一燈殘,牢落星河欲曙天。
雞唱未沈函谷月, 雁聲新度灞陵煙。
浮生已悟莊周蝶,壯志仍輸祖逖鞭。
何事悠悠策羸馬,此中辛苦過流年。
【洞庭阻風】
空江浩蕩景蕭然,盡日菰蒲泊釣船。
青草浪高三月渡, 綠楊花撲一溪煙。
情多莫舉傷春目,愁極兼無買酒錢。
猶有漁人數家住,不成村落夕陽邊。
【春日旅泊桂州】
暖風芳草竟芊綿,多病多愁負少年。弱柳未勝寒食雨, 好花爭奈夕陽天。
溪邊物色堪圖畫,林畔鶯聲似管弦。獨有離人開淚眼,強憑杯酒亦潸然。
【晚次湘源縣】
煙郭遙聞向晚雞,水平舟靜浪聲齊。高林帶雨楊梅熟, 曲岸籠雲謝豹啼。
二女廟荒汀樹老,九疑山碧楚天低。湘南自古多離怨,莫動哀吟易慘淒。
【惆悵吟】
秋風丹葉動荒城,慘澹雲遮日半明。晝夢卻因惆悵得, 晚愁多為別離生。
江淹彩筆空留恨,壯叟玄譚未及情。千古怨魂銷不得,一江寒浪若為平。
秋晚過洞庭
征帆初掛酒初酣,暮景離情兩不堪。千里晚霞雲夢北, 一洲霜橘洞庭南。
溪風送雨過秋寺,澗石驚龍落夜潭。莫把羈魂吊湘魄,九疑愁絕鎖煙嵐。
【題華嚴寺木塔】
六街晴色動秋光,雨霽憑高只易傷。一曲晚煙浮渭水, 半橋斜日照咸陽。
休將世路悲塵事,莫指雲山認故鄉。首漢宮樓閣暮,數聲鐘鼓自微茫。
【經舊遊】
暫到高唐曉又還,丁香結夢水潺潺。
不知雲雨歸何處,歷歷空留十二山。
【碧戶】
碧戶扃魚鎖,蘭窗掩鏡台。落花疑悵望,歸燕自裴回。
詠絮知難敵,傷春不易裁。恨從芳草起,愁為晚風來。
衣惹湘雲薄,眉分楚岫開。香濃眠舊枕,夢好醉春杯。
小障明金鳳,幽屏點翠苔。寶箏橫塞雁,怨笛落江梅。
卓氏仍多酒,相如正富才。莫教琴上意,翻作鶴聲哀。
【芍藥】
香清粉澹怨殘春,蝶翅蜂須戀蕊塵。閒倚晚風生悵望, 靜留遲日學因循。
休將薜荔為青瑣,好與玫瑰作近鄰。零落若教隨暮雨,又應愁殺別離人。
【春晚謠】
雨微微,煙霏霏,小庭半拆紅薔薇。鈿箏斜倚畫屏曲, 零落幾行金雁飛。
蕭關夢斷無尋處,萬疊春波起南浦。凌亂楊花撲繡簾,晚窗時有流鶯語。
【所思】
空塘水碧春雨微,東風散漫楊柳飛。
依依南浦夢猶在, 脈脈高唐云不歸。
江頭日暮多芳草,極目傷心煙悄悄。
隔江紅杏一枝明,似玉佳人俯清沼。休向春台更回望,
銷魂自古因惆悵。銀河碧海共無情,兩處悠悠起風浪。
【春夕言懷】
風透疏簾月滿庭,倚欄無事倍傷情。煙垂柳帶纖腰軟, 露滴花房怨臉明。
愁逐野雲銷不盡,情隨春浪去難平。幽窗謾結相思夢,欲化西園蝶未成。
【春江雨】
雨溟溟,風泠泠,老松瘦竹臨煙汀。空江冷落野雲重, 村中鬼火微如星。
夜驚溪上漁人起,滴瀝篷聲滿愁耳。規叫斷獨未眠,罨岸春濤打船尾。
寄 人
張泌
別夢依依到謝家, 小廊回合曲闌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 猶為離人照落花。
以詩代柬,來表達自己心裡要說的話,這是古代常有的事。這首題為《寄人》的詩,就是用來代替一封信的。
這詩,深情宛轉的內容,詩人曾與一女子相愛,後來,彼此分手了。然而,詩人對她始終沒有忘懷。在封建宗法社會的“禮教”阻隔下,既不能直截痛快地傾吐衷腸,只好藉用詩的形式,曲折,隱約地加以表達,希望她到底能夠了解自己。這是題為《寄人》的原因。
詩,是從敘述一個夢境開始的。 “謝家”,代指女子的家,蓋以東晉才女謝道韞,借稱其人。大概,詩人曾經在女子家裡待過,或者,在她家裡,和她見過面。曲徑迴廊,本來,都是當年舊遊或定情的地方。因此,詩人在進入夢境以後,就覺得,自己飄飄蕩盪地進到了她的家裡。這裡的環境,是這樣熟悉:院子裡,四面走廊,那是兩人曾經談過心的地方;曲折的闌干,象往常一樣,似乎留著自己撫摸過的手跡;可是,眼前廊闌依舊,獨不見所思之人。他的夢魂,繞遍迴廊,倚盡闌干,他失望地徘徊著,追憶著,直到連自己也不知道怎樣脫出這種難堪的夢境。
崔護《題都城南莊》詩:“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周邦彥《玉樓春》詞:“當時相候赤闌橋,今日獨尋黃葉路。”一種物是人非的依戀心情,寫得同樣動人。然而,“別夢”兩句,以夢境出之,則前此舊遊,往日歡情,別後相思,都在不言之中,在夢裡,難尋覓所愛之人,那惆悵的情懷,就加倍使人難堪了。
人,是再也找不到了,那麼,還剩下些什麼呢?這時候,一輪皎月,正好把它幽冷的清光,灑在園子裡,地上的片片落花,反射出慘淡的顏色。花是落了,然而,曾經映照過枝上芳菲的明月,依然如此多情地臨照著,似乎還沒有忘記一對愛侶,在這裡,結下的一段戀情呢!這後兩句詩,就是詩人要告訴她的話。
正因為這首詩是“寄人”的。前兩句,寫入夢之由與夢中所見之景,是向對方表明,自己思憶之深;後兩句,寫出多情的明月,依舊照人,那就更是對這位女子的魚沉雁杳,有點埋怨了。 “花”,固然已經落了,然而,春庭的明月,還是多情的,詩人言外之意,還是希望彼此一通音問的。
這首詩,創造的藝術形象,鮮明準確,含蓄深厚。詩人善於通過富有典型意義的景物描寫,來表達自己深沉曲折的思相感情,運用得十分成功。他只寫小廊曲闌、庭前花月,不需要更多語言,比作者自己直接訴說心頭的千言萬語,更有動人心弦的力量。
科場才俊——顏仁鬱, 字文傑,號品俊。福建德化三班泗濱人。生於唐大和(827~835)間。祖籍河南溫縣。祖父顏景茂,為兵曹參軍,入閩任福州侯官縣令。父顏芳(787~860),隨其父入閩,輾轉來到永福(今永泰)縣歸德場歸義鄉山亭裡(今德化縣三班鎮泗濱村),受聘於金員外為家塾教師,後怡情當地山水,定居肇基於此。仁鬱為顏芳第七子。
中文名: 顏仁鬱
別名: 字文傑,號品俊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唐大和
主要成就: 科場才俊之稱
幼承庭訓,博覽經史,飽學多才,擅長文學,胸有抱負。他生活的晚唐年代,政治腐朽衰敗,農村經濟破產,疾病災荒四起,社會動盪不安,人民水深火熱。
仁鬱,面對國家社會人民的災難,無限憂慮與同情,寄懷筆端,抒發胸臆,寫下許多憂國憂民、揭露時弊的詩篇;並在“政荒民散”、社會蕭條、民不聊生的困難時期接任歸德場(德化縣前身)場長。他上任後,勤政愛民,撫慰百姓,解困扶危,安定民心,倡導農桑,興辦陶瓷,發展生產。 “一年襁負至,二年田萊闢,三年民用足”,歷經數年努力,給歸德場,村村帶來喜悅與豐收,出現了社會局部的穩定與繁榮。仁鬱看到境內,處處豐收,百姓歡樂喜悅,他樂民所樂,興奮地寫下《贊神曲》:
村南村北春雨晴, 東家西家地碓聲;
麥黃正滿綠針密, 稻黃無際紅雲平。
前年谷與金同價, 家家啼哭伐桑柘;
顏仁鬱
豈知還復有今年, 酒肉如山祭春社。
吏不登門白晝眠, 老稚雅樂如登仙:
縣里歸來傳好語, 黃紙贖放身丁錢。
顏仁鬱是古瓷都德化歷史上,一位關心民瘼的出色領導者。他博學多才,愛好吟詠,是當時的知名詩人之一。其詩篇《諭農》的首章,收輯於《全唐詩》。他長期生活於農村,接觸人民最底層,了解百姓的疾苦,與廣大勞動群眾,有著深厚的感情。在《諭農》、《貧女》等篇中,寫出了貧苦農民的疾苦與呼聲,寫出封建社會貧女的不幸遭遇、閨婦的痛苦哀怨、封建禮教對女子的束縛,殘害,以及她們對愛情的憧憬。如,《諭農》:(一)夜半呼兒趁曉耕, 贏牛無力漸艱行;時人不識農家苦, 將謂田中谷自生。 (八) 夏日炎炎如火鑽,野田禾秀半枯乾;皇天不雨農家望,何恨龍神不我看!
顏仁鬱所寫的詩篇,富有強烈的人民性,與社會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反映人民的疾苦與歡樂。其,《諭農》,(又名,《桑農》)、《朱門》、《客路》、《邊庭》、《城市》、《貧女》
他上任後,勤政愛民,撫慰百姓,解困扶危,安定民心,倡導農桑,興辦陶瓷,發展生產。 “一年襁負至,二年田萊闢,三年民用足”,歷經數年努力,給歸德場,村村帶來喜悅與豐收,出現了社會局部的穩定與繁榮。仁鬱看到,境內處處豐收,百姓歡樂喜悅,他樂民所樂,興奮地寫下《贊神曲》:村南村北春雨晴, 東家西家地碓聲;麥黃正滿綠針密, 稻黃無際紅雲平。前年谷與金同價, 家家啼哭伐桑柘;豈知還復有今年, 酒肉如山祭春社。吏不登門白晝眠, 老稚雅樂如登仙:縣里歸來傳好語, 黃紙贖放身丁錢。
知名詩人
顏仁鬱是古瓷都德化歷史上,一位關心民瘼的出色領導者。他博學多才,愛好吟詠,是當時的知名詩人之一。其詩篇《諭農》的首章,收輯於《全唐詩》。他長期生活於農村,接觸人民最底層,了解百姓的疾苦,與廣大勞動群眾有著深厚的感情。在《諭農》、《貧女》等篇中,寫出了貧苦農民的疾苦與呼聲,寫出封建社會貧女的不幸遭遇、閨婦的痛苦哀怨、封建禮教對女子的束縛殘害以及她們對愛情的憧憬。如,《諭農》:(一)夜半呼兒趁曉耕, 贏牛無力漸艱行;時人不識農家苦, 將謂田中谷自生。 (八) 夏日炎炎如火鑽,野田禾秀半枯乾;皇天不雨農家望,何恨龍神不我看!
顏仁鬱所寫的詩篇,富有強烈的人民性,與社會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反映人民的疾苦與歡樂。其《諭農》(又名《桑農》)、《朱門》、《客路》、《邊庭》、《城市》、《貧女》、《負薪》、《空門》、《山居》、 《漁家》,十門百首(各10首),反映了農家、朱門、城市各階層人民的生活,揭露封建社會腐朽、黑暗、罪惡的現實,道出人民的心聲,同時,表達了自己看透現實,寄情田園,娛於山居、閒逸淳樸、潔身自好的思想境界。因此,這些詩篇,很快在民間廣為傳誦,人們稱其為“顏長官詩”,並流入京師。昔曾編入《龍潯志》,惜大多已失傳。
農家
顏仁鬱
夜半呼兒趁曉耕,
羸牛無力漸艱行。
時人不識農家苦,
將謂田中谷自生。
譯文:
半夜裡,就喊起孩子們,趁著天剛破曉,趕緊到田裡,去犁土,瘦弱的老牛,有氣,無力,正拉著犁在田裡,艱難地走著,越走,越慢,累得幾乎拖不動犁具了。
一般人不知道種田人的辛苦,竟說田裡的稻禾,是自然而然就長成的。
【註解】:
1、顏仁鬱:福建泉州人,晚唐詩人。
2、羸牛:瘦弱的牛。
3、漸:正。
4、將謂:以為。
【賞析】:
這首詩,反映當時農民生活的艱苦。表達了對農民的同情,和對“時人”無知的批評。
後兩句,與李紳《憫農》詩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表達的意思相似,但,感情更加強烈,有相當的批判力度,過去,常用來譏諷那些不知耕作辛苦、不懂謀生艱難、耽於吃喝玩樂的人們。
公子,過的是錦衣玉食的寄生生活,哪裡懂得農民的辛苦和稼穡的艱難,所以,他們只顧在田野上縱馬狂奔,兜風賞景,全然不顧地裡的莊稼,把踩爛麥苗,視作兒戲。 “不識農夫辛苦力”,這句詩,看似平平,其實,這正是剝削階級輕視勞動人民的表現。詩句,非常切合貴族子弟的身份特點,很能發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