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驾(851~ ?),晚唐诗人,字大用,自号守素先生,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大顺元年(890),登进士第,仕至礼部员外郎。后,弃官,归隐。与郑谷、司空图友善,诗风亦相近。其绝句,构思巧妙,自然流畅。司空图《与王驾评诗书》赞曰:“今王生者,寓居其间,浸渍益久,五言所得,长于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

王驾(851~ ?),晚唐诗人,字大用,自号守素先生,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大顺元年(890),登进士第,仕至礼部员外郎。后,弃官,归隐。与郑谷、司空图友善,诗风亦相近。其绝句,构思巧妙,自然流畅。司空图《与王驾评诗书》赞曰:“今王生者,寓居其间,浸渍益久,五言所得,长于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
中文名: 王驾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陕西
出生日期: 851年
职业: 晚唐诗人
代表作品: 《社日》,《雨晴》
词语解释  
wáng jià   
详细解释   
1. 王者的车驾。   
《史记·高祖本纪》:“ 楚 因四面击之。将军 纪信 乃乘王驾,诈为 汉王 ,诳 楚 , 楚 皆呼万岁。”   
2. 指王者。   汉 焦赣《易林·小畜之大畜》:“辰次降娄,王驾巡狩。” 清 金埴《不下带编》卷五:“王驾日临,分题拈韵。”《英烈传》第八回:“ 于锦标 闻听……躬身施礼:‘王驾千岁,千千岁!’”编辑本段生平简介  
《全唐诗》录存其诗六首,《全唐诗外编》补诗一首,虽不多,但颇有名,尤其是《社日》和《雨晴》,两首,流传很广。
前者,写农村的春社胜景:稻粱肥熟,桑柘影斜,此时“家家扶得醉人归”,真是一醉方休,痛快人心啊;
后者,写春雨过后,从前明明看见过的叶里花蕊现在却没了踪影,此刻忽然注意到蛱蝶纷纷飞过墙去,于是诗人不禁怀疑“春色在邻家”,写得十分幽默生动,妙趣横生。
部份诗作  
【社日】(一作张演诗)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对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雨晴】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古意】   
夫戍萧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乱后曲江】(一作羊士谔诗)   
忆昔争游曲水滨,未春长有探春人。   
游春人尽空池在,直至春深不似春。   
【过故友居】   
邻笛寒吹日落初,旧居今已别人居。   
乱来儿侄皆分散,惆怅僧房认得书。   
【夏雨】  
非惟消旱暑,且喜救生民。
天地如蒸湿,园林似却春。   
洗风清枕簟,换夜失埃尘。
又作丰年望,田夫笑向人。
全唐诗外编诗作  
【永和县上巳】   
记得兰亭祓禊表,今朝兼是永和春。   
一觞一咏无诗侣,病倚山窗忆故人。   
注:《全宋诗》卷三七三八收王驾《永和县上巳》,此诗,收入《全唐诗补编·全唐诗续补遗》卷九,疑为唐代诗人王驾所作。
【 桑世昌《兰亭考》十二】
经典诗作鉴赏  
【社日】   
鹅湖山下稻粱肥, 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归。
诗词鉴赏
  
古时的春秋季节,有两次例行的祭祀土神的日子,分别叫作:春社和秋社。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同时,借这样的节日,开展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的娱乐活动。在社日到来时,民众集会竞技,进行各种类型的作社表演,并集体欢宴,非常热闹。
宋代诗人杨万里《观社》,有生动描写:“作社朝祠有足观,山农祈福更迎年。忽然箫鼓来何处?走煞儿童最可怜!虎头豹面时自顾,野讴市舞各争妍。王侯将相饶尊贵,不博渠侬一晌癫!”王驾这首《社日》,写法,完全不同,它没有一字正面写作社的情景,写出了这个节日的欢乐,而且,远比杨万里的那首诗脍炙人口。   
诗一开始,不写“社日”的题面,从村居风光写起。鹅湖山,在今江西铅山县境内,这地名本身,十分诱人。湖的得名,使人想到鹅鸭成群,鱼虾满塘,一派山明水秀的南方农村风光。春社时,属仲春,“稻粱肥”,是指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村外,风光是这样迷人,那么,村内呢?到处是一片富庶的景象,猪满圈,鸡栖埘,联系第一句描写,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所以,一、二句,只字未提作社的事,先就写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这两句,没有写到村居的人,“半掩扉”三字,告诉读者,村民都不在家,门儿,都半掩着。“半掩”,而不上锁,可见,民风淳厚,丰年富足。古人常用“夜不闭户”,表示环境的太平安宁,“半掩扉”这个细节,描写是很有表现力的。同时,它暗示出,村民家家都参加社日去了,巧妙地将诗意,向后联过渡。   
后两句,写“社日”正题。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没有就作社表演热闹场面着笔,却写社散后的景象。“桑柘影斜”,夕阳西下,树影在地,越来越长,说明,天色向晚。同时,村里植有“桑柘”,可见,养蚕,搞得不错。遣词用语,体现出诗人的艺术匠心。春社散后,人声渐稀,到处都可以看到一种情景,即,一些为庆祝社日,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邻里,搀扶着回家。“家家”是夸张说法,说明,这种情形之普遍。不正写社日的热闹与欢乐场面,选取高潮之后,渐归宁静的这样一个尾声,来表现它,是颇为别致的。它的暗示性很强,读者通过这个尾声,会自然联想到,作社、观社的全过程。“醉人”这个细节,可以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正因为,心里高兴,才不觉贪杯,这种高兴,是与丰收的喜悦分不开的。   
此诗,不写正面写侧面,通过富有典型意义和形象暗示作用的生活细节,写社日景象,笔墨极省,反映的内容,极为丰富。这种含蓄的表现手法,与绝句短小体裁,极为适应,使人读后,不觉其短,回味深长。当然,在封建社会,农民的生活,一般不可能象此诗所写的那样好,诗人显然把田家生活,作了“桃花源”式的美化。但也应看到,在自然灾害减少、农业丰收的情况下,农民过节时,显得快活,也是很自然的。  
 
【雨晴】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注释
  
1.选自《全唐诗》。王驾,自大用,唐代诗人。生卒年月不详。   
2.蕊(rui第三声):花朵开放后,中间露出的柱头花丝等,分雄蕊、雌蕊。
诗词鉴赏
  
这首即兴小诗,写雨后漫步小园,所见的残春之景。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很平常,但,平中见奇,饶有诗趣。   
诗的前两句,扣住象征春色的“花”字,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比、映衬,吐露出一片惜春之情。
雨前,春天刚刚降临,花才吐出骨朵儿,尚未开放;
雨后,花事已了,只剩下满树绿叶了,说明,这场雨下得多么久,好端端的花光春色,被这一场苦雨,给闹杀了。诗人望着花落春残的小园之景,是多么扫兴,而生感喟啊!   
扫兴的,不光是诗人,还有那蜜蜂和蝴蝶。诗的下两句,由花,写到蜂蝶。被苦雨久困的蜂蝶,好不容易,盼到大好的春晴天气,它们怀着和诗人同样高兴的心情,翩翩飞到小园中来,满以为,可以在花丛中,饱餐春色,不料,扑了空,小园,无花,空有叶;它们象诗人一样,大失所望,懊丧地纷纷飞过院墙而去。花落了,蜂蝶纷纷离开了,小园,岂不显得更加冷落,诗人的心,岂不更加怅惘!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满怀着惜春之情的诗人,刹那间,产生出一种奇妙的联想:“却疑春色在邻家”。院墙那边,是邻家,诗人想得似乎真实有据;但,一墙之隔的邻家小园,自然不会得天独厚,诗人想得,是多么天真烂漫;毕竟,墙高,遮住视线,不能十分肯定,故诗人只说“疑”,“疑”字,极有分寸,格外增加了真实感。这两句诗,把蜜蜂、蝴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更把“春色”写活了,似乎“阳春”真的“有脚”,她不住自家小园,偏偏跑到邻家,她是多么调皮、多么会捉弄人啊!   
“却疑春色在邻家”,可谓“神来之笔”,造语奇峰突起,令人顿时耳目一新。这一句,乃是全篇精髓,起了点铁成金的作用,经它点化,小园、蜂蝶、春色,一齐焕发出异样神采,妙趣横生。
古人谓“诗贵活句”(《围炉诗话》),就是指这种最能表达诗人独特感受的新鲜生动的诗句吧。
王驾之妻  
陈玉兰 唐陈玉兰,王驾之妻也。驾戍边,玉兰制衣,并诗寄之云:
“夫在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寄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冯梦龙《情史》)
王驾相关诗文  
《与王驾评诗书》   唐 司空图   
足下。末伎之工,虽蒙誉於贤哲,未足自信,必俟推於其类,而后神跃而色扬。今之贽艺者反是,若即医而靳其病也,惟恐彼之善察,药之我攻耳。以是率人以谩,莫能自振。痛哉!且工之尢者,莫若工於文章。其能不死於诗者,比他伎尢寡。岂可容易较量哉?国初主上好文雅,风流特盛。沈宋始兴之後,杰出於江宁,宏肆於李杜极矣。左丞苏州,趣味澄 ,若清风之出岫。大历十数公,抑又其次焉。力 而气孱,乃都市豪估耳。刘公梦得、杨公巨源,亦各有胜会。阆仙东野、刘得仁辈,时得佳致,亦足涤烦。厥後所闻,逾褊浅矣。然河汾蟠郁之气,宜继有人。今王生者,寓居其间,浸渍益久,五言所得,长於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则前所谓必推於其类,岂止神跃色扬哉!经乱索居,得其所录,尚累百篇,其勤亦至矣。吾适又自编一鸣集,且云撑霆裂月,作者之肝脾,亦当吾言之无怍也(一本有道之不疑四字)。   
《喜王驾小仪重阳相访》   
唐 司空图   
白菊初开卧内明,闻君相访病身轻。
樽前且拨伤心事, 溪上还随觅句行。
幽鹤傍人疑旧识,残蝉向日噪新晴。   
拟将寂寞同留住,且劝康时立大名   
《题进士王驾郊居》   唐 郑谷   
前山微有雨,永巷净无尘。牛卧篱阴晚,鸠鸣村意春。   
时浮应寡合,道在不嫌贫。后径临陂水,菰蒲是切邻。   
《雨晴》   唐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唐彦谦(?~893?),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馀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汉中市东)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汉中)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阆中)、壁州(今四川通江)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 昭宗景福二年(893)前后,卒于汉中。
历史人物-唐彦谦,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才高负气,以博学多艺闻名乡里。能作诗,《旧唐书·唐彦谦传》说他,“尤能七言诗,少时师温庭筠,故文格类之”,杨亿称其“为诗纂慕玉溪,得其清峭感怆”代表作有《采桑女》和《宿田家》。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登第。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光启末造,因事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汉中市东)时,担任判官。
著有《鹿门集》3卷,附拾遗1卷,续补遗1卷,并由吏部侍郎薛庭圭作序。
成就及荣誉  
彦谦博学多艺,文词壮丽,至於书、画、音乐、博饮之技,无不出于辈流。
《旧唐书·唐彦谦传》说,他“尤能七言诗,少时师温庭筠,故文格类之”。宋人杨亿称,其“为诗纂慕玉溪,得其清峭感怆”。但,他的诗作中,接近温庭筠、李商隐的,主要是一部分近体诗。
其古诗,如《感物二首》、《和陶渊明贫士诗七首》、《早行遇雪》、《舟中望紫岩》等,抒情写景,峻切明畅,有魏晋遗风。就是那些师法温、李的近体律绝,如,《七夕》、《八月十六日夜月》、《无题十首》、《垂柳》,比较清浅流转,不同于温诗的繁缛和李诗的深曲。其诗“用事精巧,对偶亲切”(《石林诗话》述杨亿、刘筠语),象“烟横博望乘槎水,日上文王避雨陵”(《蒲津河亭》)。这样的对仗,对北宋西昆体诗人颇有影响。集中多为羁旅、赠别、怀古之作,亦有少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如,《采桑女》、《宿田家》。中和四年(884年),归仁泽撰唐王重荣德政碑,为其所书。   
有《鹿门集》三卷传世。《全唐诗》收诗二卷,又十一首,《全唐诗续拾》补诗一首,并由吏部侍郎薛庭珪作序。
清代沈宗畸辑《晨风阁丛书》。《唐诗百名家全集》中也曾收录,题作《鹿门诗集》。事迹见《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历代评论  
鹿门先生唐彦谦,为诗纂慕玉溪,得其清峭感怆,盖其一体也,然警绝之句亦多有。(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五三)   
山谷言,唐彦谦诗最善用事,其《过长陵诗》云:‘耳闻明主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抔,千古腐儒骑瘦马,灞陵斜日重回头。’又《题沟津河亭》云:‘烟横博望乘槎水,月上文王避雨陵。’皆佳句。”(宋·洪刍《洪驹父诗话》   
博学足艺,尤长于诗,亦其道古心雄,发言不苟,极能用事,如自己出。初师温庭筠,调度逼似,故多纤丽之词,后变淳雅,尊崇工部。唐人效甫者,惟彦谦一人而已。(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九)   
唐彦谦绝句,用事隐僻,而讽谕悠远似李义山。如《奏捷西蜀题沱江驿》云“野客乘轺非所宜,况将儒服报戎机。锦江不识临邛酒,幸免相如渴病归。”即李义山“相如未是真消渴,犹放沱江过锦城”之意也。余如《登兴元城观烽火》云:“汉川城上角三呼,护跸防边列万夫。褒姒冢前烽火起,不如泉下破颜无。”《邓艾庙》云:“昭烈遗黎死尚羞,挥刀斫石恨谯周。如何千载留遗庙,血食巴山伴武侯。”此,即唐人《题吴中范蠡庙》云“千年宗国无穷恨,只合江边祀子胥”之句也。
《汉殿》云:“鸟去云飞意不通,夜坛斜月转桐风。君王寂虑无消息,却就真人觅钜公。”首首有酝藉,堪吟咏,比之贯休、胡曾辈天壤矣。考其世,盖僖宗时人也。 (明杨慎·《升庵诗话》)   
此君全法飞卿,时有玉溪之集,皆西昆所祖也。(清·殷元勋、宋邦绥《才调集补注》)   
唐彦谦师温八叉,而颇得义山飞致,但稍弱耳。(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二)

代表诗作  

《葡萄》   
金谷风露凉,绿珠醉初醒。   

珠帐夜不收,月明堕清影。   
卷671_1 「逢韩喜」唐彦谦   

相逢浑不觉,只似茂陵贫。袅袅花骄客,潇潇雨净春。   

借书消茗困,索句写梅真。此去青云上,知君有几人。   

卷671_2 「夜坐示友」唐彦谦   

夜久烛花落,凄声生远林。有怀嫌会浅,无事又秋深。   

黄叶归田梦,白头行路吟。山中亦可乐,不似此同襟。   

卷671_3 「梅亭」唐彦谦   

东海穷诗客,西风古驿亭。发从残岁白,山入故乡青。   

世事徒三窟,儿曹且一经。丁宁速赊酒,煮栗试砂瓶。   

卷671_4 「岁除」唐彦谦   

索索风搜客,沈沈雨洗年。残林生猎迹,归鸟避窑烟。   

节物杯浆外,溪山鬓影前。行藏都未定,笔砚或能捐。   

卷671_5 「咏月」唐彦谦   

阴盛此宵中,多为雨与风。坐无风雨至,看与雪霜同。   

抱湿离遥海,倾寒向远空。年年不相值,还似道难通。   

卷671_6 「闻应德茂先离棠溪」唐彦谦   

落日芦花雨,行人谷树村。青山时问路,红叶自知门。   

苜蓿穷诗味,芭蕉醉墨痕。端知弃城市,经席许频温。   

卷671_7 「松」唐彦谦   

托根蟠泰华,倚干蚀莓苔。谁云山泽间,而无梁栋材。   

卷671_8 「梅」唐彦谦   

玉人下瑶台,香风动轻素。画角弄江城,鸣珰月中堕。   

卷671_9 「兰二首」唐彦谦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于焉忽相见,岁晏将如何。   

卷671_10 「葡萄」唐彦谦   

金谷风露凉,绿珠醉初醒。珠帐夜不收,月明堕清影。   

卷671_11 「春草」唐彦谦   

随梦入池塘,无心在金谷。青风自年年,吹遍天涯绿。   

卷671_12 「渔」唐彦谦   

相聚即为邻,烟火自成簇。约伴过前溪,撑破蘼芜绿。   

卷671_13 「留别四首」唐彦谦   

鹏程三万里,别酒一千钟。好景当三月,春光上国浓。   

野花红滴滴,江燕语喃喃。鼓吹翻新调,都亭酒正酣。   

登庸趋俊乂,厕用野无遗。起喜赓歌日,明良际会时。   

盐车淹素志,长坂入青云。老骥春风里,奔腾独异群。   

卷671_14 「秋葵」唐彦谦   

月瓣团栾剪赭罗,长条排蕊缀鸣珂。   

倾阳一点丹心在,承得中天雨露多。   

卷671_15 「春草」唐彦谦   

天北天南绕路边,托根无处不延绵。   萋萋总是无情物,吹绿东风又一年。   

卷671_16 「春日偶成」唐彦谦   

筝箫管和琵琶,兴满金尊酒量赊。   歌舞留春春似海,美人颜色正如花。   

卷671_17 「秋日感怀」唐彦谦   

溪上芙蓉映醉颜,悲秋宋玉鬓毛斑。   无情最恨东流水,暗逐芳年去不还。   

卷671_18 「七夕」唐彦谦   

会合无由叹久违,一年一度是缘非。   而予愿乞天孙巧,五色纫针补衮衣。   

卷671_19 「怀友」唐彦谦   

金井凉生梧叶秋,闲看新月上帘钩。   冰壶总忆人如玉,目断重云十二楼。   

卷671_20 「翡翠」唐彦谦   

莎草江汀漫晚潮,翠华香扑水光遥。   玉楼春暖笙歌夜,妆点花钿上舞翘。   

卷671_21 「咏马二首」唐彦谦   

紫云团影电飞瞳,骏骨龙媒自不同。   骑过玉楼金辔响,一声嘶断落花风。   

崚嶒高耸骨如山,远放春郊苜蓿间。   百战沙场汗流血,梦魂犹在玉门关。   

卷671_22 「留别」唐彦谦   

丹湖湖上送行舟,白雁啼残芦叶秋。   采石江头旧时路,题诗还忆水边楼。   

卷671_23 「咏竹」唐彦谦   

醉卧凉阴沁骨清,石床冰簟梦难成。   月明午夜生虚籁,误听风声是雨声。   

卷671_24 「忆孟浩然」唐彦谦   

郊外凌兢西复东,雪晴驴背兴无穷。   句搜明月梨花内,趣入春风柳絮中。   

卷671_25 「寄友三首」唐彦谦   

新酒秦淮缩项鳊,凌霄花下共流连。   

别来客邸空翘首,细雨春风忆往年。   

寒灯孤对拥青毡,牢落何如似客边。   

却忆花前酣后饮,醉呼明月上遥天。   

客里逢春一惘然,梅花落尽柳如烟。   

无情最恨东来雁,底事音书不肯传。   

卷671_26 「无题十首」唐彦谦   

细草铺茵绿满堤,燕飞晴日正迟迟。   

寻芳陌上花如锦,折得东风第一枝。   

锦筝银甲响鹍弦,勾引春声上绮筵。   

醉倚阑干花下月,犀梳斜亸鬓云边。   

楚云湘雨会阳台,锦帐芙蓉向夜开。   

吹罢玉箫春似海,一双彩凤忽飞来。   

春江新水促归航,惜别花前酒漫觞。   

倒尽银瓶浑不醉,却怜和泪入愁肠。   

谁知别易会应难,目断青鸾信渺漫。   

情似蓝桥桥下水,年来流恨几时干。   

漏滴铜龙夜已深,柳梢斜月弄疏阴。   

满园芳草年年恨,剔尽灯花夜夜心。   

夜合庭前花正开,轻罗小扇为谁裁。   

多情惊起双蝴蝶,飞入巫山梦里来。   

忆别悠悠岁月长,酒兵无计敌愁肠。   

柔丝漫折长亭柳,绾得同心欲寄将。   

杨柳青青映画楼,翠眉终日锁离愁。   

杜鹃啼落枝头月,多为伤春恨不休。   

云色鲛绡拭泪颜,一帘春雨杏花寒。   

几时重会鸳鸯侣,月下吹笙和彩鸾。   

卷671_27 「寄同上人」唐彦谦   

高高山顶寺,更有最高人。定起松鸣屋,吟圆月上身。   

云藏三伏热,水散百溪津。曾乞兰花供,无书又过春。   

卷671_28 「夜坐」唐彦谦   

愁鬓丁年白,寒灯丙夜青。不眠惊戍鼓,久客厌邮铃。   

汹汹城喷海,疏疏屋漏星。十年穷父子,相守慰飘零。   

卷671_29 「吊方干处士二首」唐彦谦   

不谓高名下,终全玉雪身。交犹及前辈,语不似今人。   

别号行鸣雁,遗编感获麟。敛衣应自定,只著古衣巾。   

不比他人死,何诗可挽君。渊明元懒仕,东野别攻文。   

沧海诸公泪,青山处士坟。相看莫浪哭,私谥有前闻。   

卷671_30 「题证道寺」唐彦谦   

弯环青径斜,自是野僧家。满涧洗岩液,插天排石牙。   

炉寒馀柏子,架静落藤花。记得逃兵日,门多贵客车。   

卷671_31 「宿赵gj别业」唐彦谦   

溪山兵后县,风雪旅中人。迫夜愁严鼓,冲寒托软巾。   

摧藏名字在,疏率馔肴真。今代徐元直,高风自可亲。   

卷671_32 「原上」唐彦谦   

危桥横古渡,村野带平林。野鹜寒塘静,山禽晓树深。   

雨微风矗□,云暗雪侵寻。安道门前水,清游岂独吟。   

卷671_33 「寄台省知己」唐彦谦   

久怀声籍甚,千里致双鱼。宦路终推毂,亲帏且著书。   

才名贾太傅,文学马相如。辙迹东巡海,何时适我闾。   

卷671_34 「自咏」唐彦谦   

白发三千丈,青春四十年。两牙摇欲落,双膝痹如挛。   

强仕非时彦,无闻惜昔贤。自期终见恶,未忍舍遗编。   

卷671_35 「游阳明洞呈王理得诸君」唐彦谦   

禹穴苍茫不可探,人传灵笈锁烟岚。初晴鹤点青边嶂,   欲雨龙移黑处潭。

北半斋坛天寂寂,东风仙洞草毵毵。   堪怜尹叟非关吏,犹向江南逐老聃。   

卷671_36 「新丰」唐彦谦   

沛中歌舞百馀人,帝业功成里巷新。

半夜素灵先哭楚,一星遗火下烧秦。

貔貅扫尽无三户,鸡犬归来识四邻。   

惆怅故园前事远,晓风长路起埃尘。   

卷671_37 「拜越公墓因游定水寺有怀源老」唐彦谦   

越公已作飞仙去,犹得潭潭好墓田。

老树背风深拓地,野云依海细分天。

青峰晓接鸣钟寺,玉井秋澄试茗泉。   

我与源公旧相识,遗言潇洒有人传。   

卷671_38 「任潜谋隐之作」唐彦谦   

江边秋日逢任子,大理索诗吾欲忘。

为问山资何次第, 只馀丹诀转凄凉。

黄金范蠡曾辞禄,白首虞翻未信方。   

千古浮云共归思,晓风城郭水花香。   

卷671_39 「晚秋游中溪」唐彦谦   

淡竹冈前沙雁飞,小花尖下柘丸肥。山云不卷雨自薄,   天气欲寒人正归。

招伴只须新稻酒,临风犹有旧苔矶。   故人旧业依稀在,怪石老松今是非。   

卷671_40 「寄陈少府兼简叔高」唐彦谦   

怀人路绝云归海,避俗门深草蔽丘。万事渐消闲客梦,   一年虚白少年头。

山螀啼缓从除架,淮雁来多莫上楼。   近日邻家有新酿,每逢诗伴得淹留。   

卷671_41 「过清凉寺王导墓下」唐彦谦   

江左风流廊庙人,荒坟抛与梵宫邻。多年羊虎犹眠石,   败壁貂蝉只贮尘。

万古云山同白骨,一庭花木自青春。   永思陵下犹凄切,废屋寒风吹野薪。   

卷671_42 「第三溪」唐彦谦   

日晏霜浓十二月,林疏石瘦第三溪。云沙有径萦寒烧,   松屋无人闻昼鸡。

几聚衣冠埋作土,当年歌舞醉如泥。   早知涉世真成梦,不弃山田春雨犁。   

卷671_43 「蒲津河亭」唐彦谦   

宿雨清秋霁景澄,广亭高树向晨兴。烟横博望乘槎水,   日上文王避雨陵。

孤棹夷犹期独往,曲阑愁绝每长凭。   思乡怀古多伤别,况此哀吟意不胜。   

卷671_44 「毗陵道中」唐彦谦   

百年只有百清明,狼狈今年又避兵。烟火谁开寒食禁,   簪裾那复丽人行。

禾麻地废生边气,草木春寒起战声。   渺渺飞鸿天断处,古来还是阖闾城。   

卷671_45 「越城待旦」唐彦谦   

策策虚楼竹隔明,悲来展转向谁倾。天寒胡雁出万里,   月落越鸡啼四更。

为底朱颜成老色,看人青史上新名。   清溪白石村村有,五尺乌犍托此生。   

卷671_46 「过浩然先生墓」唐彦谦   

人间万卷庞眉老,眼见堂堂入草莱。行客须当下马过,   故交谁复裹鸡来。

山花不语如听讲,溪水无情自荐哀。   犹胜黄金买碑碣,百年名字已烟埃。   

卷671_47 「赠孟德茂(浩然子)」唐彦谦   

江海悠悠雪欲飞,抱书空出又空归。沙头人满鸥应笑,   船上酒香鱼正肥。

尘土竟成谁计是,山林又悔一年非。   平生万卷应夫子,两世功名穷布衣。   

卷671_48 「秋霁丰德寺与玄贞师咏月」唐彦谦   

露冷风轻霁魄圆,高楼更在碧山巅。四溟水合疑无地,   八月槎通好上天。

黯黯星辰环紫极,喧喧朝市匝青烟。   夜深独与岩僧语,群动消声举世眠。   

卷671_49 「长陵」唐彦谦   

长安高阙此安刘,祔葬累累尽列侯。丰上旧居无故里,沛中原庙对荒丘。

耳闻明主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坏。千载腐儒骑瘦马,渭城斜月重回头。   

卷671_50 「留别」唐彦谦   

西入潼关路,何时更盍簪。年来人事改,老去鬓毛侵。   

花染离筵泪,葵倾报国心。龙潭千尺水,不似别情深。   

卷671_51 「宿独留」唐彦谦   

日晚宿留城,人家半掩门。群鸦栖老树,一犬吠荒村。   

争买鱼添价,新篘酒带浑。船头对新月,谁与共清论。   

卷671_52 「客中感怀」唐彦谦   

客路三千里,西风两鬓尘。贪名笑吴起,说国叹苏秦。   

托兴非耽酒,思家岂为莼。可怜今夜月,独照异乡人。   

卷671_53 「过三山寺」唐彦谦   

三山江上寺,宫殿望岧峣.石径侵高树,沙滩半种苗。   

一僧归晚日,群鹭宿寒潮。遥听风铃语,兴亡话六朝。   

卷671_54 「望夫石」唐彦谦   

江上见危矶,人形立翠微。妾来终日望,夫去几时归。   

明月空悬镜,苍苔漫补衣。可怜双泪眼,千古断斜晖。   

卷671_55 「过湖口」唐彦谦   

江湖分两路,此地是通津。云净山浮翠,风高浪泼银。   

人行俱是客,舟住即为邻。俯仰烟波内,蜉蝣寄此身。   

卷671_56 「夜泊东溪有怀」唐彦谦   

水昏天色晚,崖下泊行舟。独客伤归雁,孤眠叹野鸥。   

溪声牵别恨,乡梦惹离愁。酒醒推篷坐,凄凉望女牛。   

卷671_57 「登庐山」唐彦谦   

五老峰巅望,天涯在目前。

湘潭浮夜雨,巴蜀暝寒烟。   

泰华根同峙,嵩衡脉共联。

凭虚有仙骨,日月看推迁。   

卷671_58 「金陵九日」唐彦谦   

野菊西风满路香,雨花台上集壶觞。

九重天近瞻钟阜,五色云中望建章。

绿酒莫辞今日醉,黄金难买少年狂。   

清歌惊起南飞雁,散作秋声送夕阳。   

卷671_59 「游清凉寺」唐彦谦   

白云红树路纡萦,古殿长廊次第行。

南望水连桃叶渡,北来山枕石头城。

一尘不到心源净,万有俱空眼界清。   

竹院逢僧旧曾识,旋披禅衲为相迎。   

卷671_60 「高平九日」唐彦谦   

云净南山紫翠浮,凭陵绝顶望悠悠。

偶逢佳节牵诗兴,漫把芳尊遣客愁。

霜染鸦枫迎日醉,寒冲泾水带冰流。   

乌纱频岸西风里,笑插黄花满鬓秋。   

卷671_61 「金陵怀古」唐彦谦   

碧树凉生宿雨收,荷花荷叶满汀洲。

登高有酒浑忘醉,慨古无言独倚楼。

宫殿六朝遗古迹,衣冠千古漫荒丘。   

太平时节殊风景,山自青青水自流。   

卷671_62 「道中逢故人」唐彦谦   

兰陵市上忽相逢,叙别殷勤兴倍浓。

良会若同鸡黍约,暂时不放酒杯空。

愁牵白发三千丈,路入青山几万重。   

行色一鞭催去马,画桥嘶断落花风。   

卷671_63 「早行遇雪」唐彦谦   

下马天未明,风高雪何急。

须臾路欲迷,顷刻山尽白。   

鸡犬寂无声,曙光射寒色。

荒村绝烟火,髯冻布袍湿。   

王事不可缓,行行动凄恻。   

卷671_64 「樊登见寄四首」唐彦谦   

新辞翦秋水,洗我胸中尘。

无由惬良会,极目空怀人。   

醉来拔剑歌,字字皆阳春。   

轻黄著柳条,新春喜更始。

感时重搔首,怅望不能已。   

无由托深情,倾泻芳尊里。   

明月入我室,天风吹我袍。

良夜最岑寂,旅况何萧条。   

驰情望海波,一鹤鸣九皋。   

悠悠括城北,眄眄岩泉西。

宿草暝烟绿,苦竹含云低。   

幽怀不可托,鹧鸪空自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