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奥运上的中国制造。2012年
当地时间7月27日晚,第三十届夏季奥运动会在英国伦敦举行。早前,备受争议的美国代表团礼服问题,终于有了确切的答案-美国代表团依然穿着被美国某些参议员抗议的中国制造礼服,走进备受瞩目的开幕式现场。
其实,不仅是美国代表团的礼服,为中国制造,在整个伦敦奥运会里,中国制造的身影,随处可见。其中,甚至,包括东道主英国代表团的出场礼服,以及伦敦奥组委官员、裁判员的官方制服,等等。
来自英国美国的订单
作为东道主的英国,其体育代表团中,男性的开幕式入场服饰,来自中国山东省烟台的一家企业-南山博文服饰有限公司。
早在2011年6月,南山服饰公司博文工厂就顺利签下了英国伦敦奥运会11,000套订单。据南山纺织服饰总经理宋日友介绍,这11,000套高档入场式西服套装,均为男装,包括,奥组委官员着装和运动员代表着装。2011年12月23日,这批“南山制造”的奥运订单服饰,启程,发往英国伦敦。
“开幕当天,伦敦奥组委官员和部分运动员代表,将身着这批服装,集体亮相。”负责该批订单生产的南山服饰博文厂厂长王逊说。的确,我们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现场,看到了这一幕。
11,000万套“南山制造”服装,在伦敦奥运会上的亮相,给企业带来了宣传效果,更实质的影响是,在经济效益上。
为伦敦奥运会制作的11,000万套西装,工艺复杂,成本投入,比较大,收益不菲。据悉,南山博文服饰,此批为伦敦奥组委订制的西服套装,让该企业拿到不菲的附加值,每套,约为4,000元人民币。
回想当初,从争取订单,到最后终于拿下订单的过程,遇到了一些“波折”。因为,英国人以行事严谨著称,在传统印象里,甚至有些刻板。取得订单资格,“南山”并非一帆风顺。宋日友介绍,去年,南山服饰公司博文工厂,先后通过三次验厂,最终,敲定订单。
据负责该批订单生产的南山服饰博文厂厂长王逊讲,国外对于企业员工的薪酬、加班情况、福利待遇等方面的问题,十分注重,对他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进行了一系列严格审核。最终,于2011年6月23日,达到验厂二级(国内最好)水平,取得了生产伦敦奥运会订单资格,顺利签下英国伦敦奥运会订单。
对此,有人说,对于远在国门之外的伦敦奥运会,并非休闲运动服饰起家的烟台企业,成功在掘金体育用品中,实现借力,意外成为了“客场龙”。
除了南山博文,还有一个中国企业,在伦敦奥运会上,更加引人关注,那就是大杨创世。
在这次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美国代表团的入场式礼服,是由世界知名设计师拉夫 劳伦设计;其生产商是来自中国辽宁大连的大杨创世。
其实,这已经是这家曾经亲手为著名美国投资家巴菲特制作西装礼服的中国企业,第二次为美国奥运代表团制作礼服,之前,大杨创世为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美国代表团制作了礼服。那一届奥运会,大杨创世共为美国奥运代表团,1,821人,订制奥运礼服,这其中,包括了美国前总统老布什身上穿着的大杨创世生产的奥运官方礼服。此次,伦敦奥运会,大杨创世是为2,200多人,订制了奥运礼服。
大杨创世,此次为美国代表团订制礼服,遭到美国国内一些政客的反对;相对于美国国内的那些反对声音,大杨创世的员工们对此事引以为豪。对于这家企业,为美国代表团加工礼服的订单,并不大,甚至可以说,是一张小单子;其中的意义,很大。该公司一位员工表示:“我们公司和拉尔夫 劳伦一直有合作,也合作得很好。为美国代表团加工礼服,对我们公司而言,带来的,是一种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同感。”
在伦敦奥运期间,有一种特殊的服饰,被称为“奥运装”,主要是指一般大众观看火炬接力、游行、娱乐时,穿的,有男女老少,五种款式,需印上英国国旗等图案。这一奥运装,是出自中国浙江企业之手。去年11月,位于绍兴的畅宇公司,接到36万件,总价值4000多万元的2012伦敦奥运会“奥运装”订单。
“奥运装的要求,比较高,面料为摇粒绒,需经过织造、印染、定型、拉毛、缝制等多道工序,客户对其厚薄、颜色、风格等,都有严格要求。”该公司负责人沈海港说,为了做好这个来之不易的大单,他们投资,购买了定型机、拉毛机、打卷机等,10余台套设备。四,五月份,完成面料加工设计后,6月份,成衣交货。
“像我们这样的小企业,能为伦敦奥运生产服装,不光是为挣钱,更重要的是,打响绍兴纺织的品牌。”沈海港说。
另外,在本届伦敦奥运会上,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国家运动员,身穿的奥运会针织运动服,也是由中国浙江省宁波的一家制衣有限公司制造的。
为什么是中国制造?
据说,在今年4月份,2,000多套大杨集团生产的礼服,如约运到美国后,拉夫 劳伦满意之余,寄来了表扬信。
其实,早在上一届的北京奥运会时,著名设计师拉夫 劳伦就对大杨集团的品质,给予了高度赞扬,认为:服装不仅十分合体,而且,很好诠释了他的设计风格。正因为有上一次的愉快合作,此次,拉夫 劳伦再一次找到大杨集团,订制了伦敦奥运会美国代表团的开幕式入场礼服。
正如大杨企业集团董事长李桂莲所说,大杨集团与国外客户的合作,都是长期战略伙伴关系,这次美国奥运制服中国造,引发的风波,不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反而会让国人更加关注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中国制造”是靠品质和信誉,赢得市场。
大杨集团得到肯定,来源于他们对细节的苛求。大杨企业集团董事长李桂莲说,由于许多运动员身材特殊,所以决定了每套服装,都需要单裁订制,最终,大杨集团的产品,令客户非常满意。
据了解,大杨集团的高级量身定制业务,已经在欧美进驻了上百家西装专卖店。作为客户之一的巴菲特说,大杨集团的创世西装,改变了他的形象。“创世西装很舒适,大家说,我穿着很好看。我活了78岁,才有人夸我的外表”。
近年来,大杨服装在美国客户中,长期奠定了良好的质量口碑,大杨集团的单量,单裁高级订制业务服务,享誉国内外市场。
据大杨集团工作人员智勇介绍,近年来,企业不断对生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主要设备,都是世界一流的,管理水平,非常领先。大杨集团80%的产品,是为国外著名西装品牌贴牌加工,年出口西装500万套,职工达到上万人,已经成为中国西装出口最多的企业。
南山纺织服饰公司之所以得到东道主英国的青睐,和他们不断追求超越,有直接关系。南山纺织服饰总经理宋日友表示,为了更好、更快地与国际一流品牌接轨,自2006年以来,南山纺织服饰公司,就加快产业升级速度,并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扩充,已经顺利完成了整条纺织服装产业链的整合。除此之外,南山服饰通过品牌与国际化的运营战略,先后与众多国际一线顶级品牌合作,旗下控股的零售品牌,已在国内及北美市场,取得不俗的业绩。并且,他们成功收购了澳洲4大优质牧场,引进全球先进的毛条精疏加工、染色、纺纱、面料、成衣加工技术设备及工艺管理、技术人才……
“中国纺织行业,历来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典型,曾经以低廉的人力成本为制胜武器,赢得世界市场份额,‘创新’、‘科技’从来不是中国纺织企业呐喊的口号。这一次,我们烟台人证明了,并非全部如此!”回顾这一订单的前前后后,宋日友仍难掩激动之情。
提到科技和创新,在中国代表团的礼服上,更是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恒源祥为中国奥运代表团量身定做的礼服,既符合了作为奥运礼服所必需的时尚审美要求,更是处处为穿着者着想,怎样才能穿得舒适、健康,怎样才能达到视觉和触觉的双重满足,这是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不断思考的问题。
“要解决这一难题,就需要运用科技化手段,这主要体现在设计上的智慧。”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上海恒源祥服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葛明表示,恒源祥大胆创新,作为重要场合的礼服,采用了针织面料。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恒源祥就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提供过礼仪服装;总结那次奥运礼服,沿用了传统西装大多采用的梭织面料,做出来的外套,很挺,弹性小、延展度,相对不高的缺憾。
这次,反其道而行,“针织面料挺括度不够,但,弹性很大”。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针织面料做成的西装,穿着更为舒适,已经逐渐成为上装的一种时尚潮流。
同时,考虑到与北京夏季较干燥的特点不同,伦敦的夏季,较为湿润,细心的奥运礼服设计者使用的纺织面料,在防透性、轻量化和滑爽性方面,实现了平衡。同时,其较梭织面料,具有10倍以上的吸水扩散性;良好的悬垂性,使得服装的接缝处,不易起皱;服装的肩部、领部和腰部,采用了透明胶状牵带,用以加固,既不失自然的弹性,又保证了服饰的美观度。
在《中国体育用品行业,2010~2011发展报告》中,数据显示,“中国制造”,已占世界体育用品业65%以上的份额。
中国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说,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制造”的非价格竞争优势,正在日益凸显,并将维护外贸稳定。
扩张加速品牌影响渐强, 中国品牌伦敦奥运走俏
2012-08-06 。“中国制造”在奥运会用品上,可谓独领风骚。根据奥运会官方网站信息,伦敦奥运会,900项不同种类的奥运官方纪念品中,“中国制造”占到65%。
奥运会期间,和中国选手奋勇夺金一样,匹克体育、淄博陶瓷等“中国制造”产品,为伦敦奥运会增色不少,显示出海外扩张的强劲势头。
扩张,加速品牌影响,渐强
“中国制造”在奥运会用品上,可谓独领风骚。根据奥运会官方网站信息,伦敦奥运会,900项不同种类的奥运官方纪念品中,“中国制造”占到65%。
奥运会只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集中体现之一。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值中,占的比例,已达到19.8%,超过美国的19.4%,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
“中国制造”已不仅满足于做幕后英雄,这次,中国品牌匹克与新西兰、斯洛文尼亚等7支奥运代表团签约,签约的代表团数,仅次于国际品牌耐克和阿迪达斯。361 、鸿星尔克等品牌,都赞助了多个国家的奥委会。
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并购市场上,动作频频。今年以来,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广西柳工并购东欧最大的波兰工程机械企业HSW的工程机械事业部,山东重工获得全球豪华游艇巨头意大利法拉帝集团75%的控股权……
中国制造,服务伦敦奥运会, 体现加入世贸十年成就。2012年7月27日,伦敦奥运会开幕。除了激烈的赛事,本届奥运会,还有一个令人瞩目的关键词,那就是中国制造。
伦敦奥运上,有多少中国制造?中国制造的优势,只是因为价格便宜吗?中国制造,如何升级为中国创造?
中国制造,服务伦敦奥运会
前不久,美国,因为由中国全权制造的奥运会代表队队服,引致全国哗然,令舆论目光再次聚焦中国制造。美国国会民主党多数派领袖哈里·里德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他表示:“我认为:美国奥委会应该觉得羞耻,感到尴尬;我认为:奥委会应该把这些制服,堆在一起,并付之一炬,然后重新做。”
紧接着,美国各大媒体也对此事口诛笔伐。有美国议员算出一笔账:每一个代表队员,全身上下的服装与配件,价值为1500美元,若由美国工人生产,可为美国经济,带来10亿美元的收入。备受压力的美国奥委会承诺,2014年,冬奥会的制服,将在美国国内生产。
事实上,美国不是唯一一个奥运服装中国生产的国家,中国体育用品商,早已包办了多国奥运军团的服装生产。例如,中国的匹克集团,就为新西兰、斯洛文尼亚、伊拉克、黎巴嫩、阿尔及利亚和塞浦路斯等国家,制作奥运服装;乔丹体育,为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蒙古代表队设计、制作领奖服;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国家运动员的针织运动服,出自浙江宁波某制衣公司,这样的案例,可以说,比比皆是。
同美国类似,伦敦奥组委,因为绝大多数特许商品,产自中国,备受国内媒体责难,《每日邮报》就曾抱怨:“他们声称,伦敦奥运会能让英国企业受益,实际上,成千上万的就业岗位和巨额合同,都流向了海外!”
东道主英国队的入场服,以及伦敦奥组委的官员、裁判员服装,总计1.1万套西装礼服,由山东烟台的一家服装生产商生产,单件,售价,达人民币4000元。
据悉,本届奥运会,将带来80亿美元的商机,7.5万个商业投资机会,并产生2000多份直接商贸合同,和70000多份间接合同。
伦敦奥组委预计,英国能从奥运纪念品销售中,获得10亿英镑收入和8600万英镑利润。然而,在伦敦奥运会特许商品中,只有9%,写着 “英国制造”,65%的特许商品,是在中国生产的,超过三分之二的运动器材和服饰,为中国企业制造。在奥运会纪念品市场上,中国制造,更是独领风骚。中国企业击败全球其他竞争对手,除了生产奥运吉祥物以外,还获得了伦敦奥运会纪念徽章的制作权。
一家中国企业负责人表示:“英国市场,跟中国市场相比,更像是个突发性的一个市场,越靠近赛时的时候,整个市场的反应,越强烈。”
除了体育用品和纪念品外,伦敦奥运期间,来自全球的游客,将搭乘产自中国的敞篷观光客车,领略伦敦两千年来的城市发展历程。
2011年9月,中国安凯客车,与世界知名的观光客车运营商——英国大巴士公司签署了双层敞篷观光客车采购合同,向对方提供34台双层敞篷观光客车。
安凯客车国际公司副总经理张海洋说:“由于安凯的全承载技术的应用,降低了整车的重心,我们能够完全满足侧翻、侧倾的测试;由于这种全承载结构,让我们的整车空间利用率,大大提高,在设置了残疾人设施的情况下,我们在整车,布置了80个座位,大大地提高了客户的运营效益,让单批次的客车,能够承载更多的游客。”
大多数欧洲人的心目中,“中国制造”,一般都是一些价格便宜的中,低端商品,高端市场似乎是和“中国制造”毫不相干的。但是,这批中国观光客车,单品价值超百万,而且,技术非常先进,改变了很多英国人的传统心理。
据介绍,除了技术过硬,伦敦之所以选择安凯观光客车,因为,这家企业,拥有非常成熟的运营经验。
安凯客车国际公司副总经理张海洋说:“我们的产品,已经陆续投放到像阿联酋的迪拜、阿布扎比,中国的香港、上海,还有美国的拉斯维加斯、旧金山,以及南非的开普敦和澳大利亚的悉尼,我们还在对接美国的华盛顿和费城的观光项目,以及下一届世界杯巴西的城市观光项目。”
除安凯双层客车外,还有100辆中国产金龙客车,在奥运期间,将承担沟通英国大街小巷的任务,其中,10辆车,将为组委会官员、运动员、裁判员,提供交通运输服务。
中国制造的非价格优势
中国制造竞争力最初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那时候,一些华侨企业家,把加工基地,逐步转移到中国东南沿海,与此同时,当地的千千万万个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开始自筹资金和设备,从纽扣、拉链,以及小螺丝做起,努力成为这些海外公司的零部件供应商。外资企业不仅能享受到中国低成本的劳动力,给他们带来的利润,而且,可以逐步实现零部件的本地低价采购,他们的价格竞争力,因此超越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对手。
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雏形,在中国东南沿海逐渐成长起来,中国制造,因此拥有了和过去完全不同的意义和内容。
Century UK,是英国最大的航模批发和网络销售商之一,公司成立8年以来,一直为全英国50多家航模商家提供服务。该公司总经理Mark Tilbury介绍说,公司起初的产品,主要从美国进口,但,从第二年开始,就逐步加大了从中国进口的比例,如今,该公司约有90%以上的航模,是从中国进口。
对于为什么如此青睐“中国制造”的原因,Mark解释说,最关键的是,中国的产品配套能力非常强。他在中国,有6至8家主要合作商,这些合作商,拥有着从各种款式的成品,到数千种零配件的最全的产业链;其次,中国产品的质量高、生产合作方式灵活,而且价格很有竞争力。各款航模产品,一般都是中国厂商设计,由英国合作商修改后,再发回生产,整个合作过程,非常畅顺。综合起来,“中国制造”的性价比,非常高。看好中国制造的,不仅是英国的企业,日本和韩国公司,都在中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它们不是为廉价劳动力而来,而是因为,中国是潜在的,最好的制造地。
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说:“广东珠三角地区,有6万家电子元件供应商,是电子产品的最佳生产地。小而轻的电子产品,如,手机,在长三角地区,(广东珠三角地区的)6万家电子元件供应商,可以为(长三角地区生产的)终端产品,提供配件。(此外),中国供应商在产品质量交付时间和设计能力上,有所提高,使中国成为世界最佳制造地。”
目前,中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而,形成了一个举世无双、行业齐全的工业体系。完整的产业体系,赋予“中国制造”独一无二的范围经济效益,成为中国制造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正如中国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指出,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制造”的非价格竞争优势,正在日益凸显,品质和信誉,使得中国制造,赢得越来越多的市场。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2009年3月,北京水晶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国际招标,成为2012伦敦奥运会的数字图像服务供应商。伦敦奥运会之所以选择和水晶石合作,是因为,他们在2008北京奥运上的出色表现。
北京奥运开幕式上的卷轴和鸟巢碗口的环绕屏幕演示,都出自水晶石之手。这两个举世喝彩的创意经典,让水晶石获得了世界级声誉。
北京水晶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正刚:
“北京奥运会对我们是一次重大的机遇,把(我们)一个本土企业,变成了初步具备国家化可能性的企业。”
如今,水晶石已经拥有3300多名员工,分支机构,遍布上海、深圳、香港、洛杉矶、东京等20多个城市,成为在国际上,数字影像技术的顶级公司。
在伦敦奥运会上,水晶石将负责开幕式和所有仪式的数字内容、宣传影片、全部36个场馆设计可视化和吉祥物的推广。可以说,伦敦奥运的视觉呈现,来自中国创造。
为伦敦奥运,水晶石公司,专门在伦敦成立了公司,招聘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创意人才。
北京水晶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庄岩介绍:“我们公司的员工,大部分都是在技术方面有特长。无论是图像领域,还是程序研发,都有国际顶尖的水平。”
然而,全球经济不景气、欧洲经济遭受重创的背景下,水晶石在服务伦敦奥运的项目上,连续两年亏损。水晶石依然选择了坚持。
北京水晶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正刚说:“这是我的战略一步,这一步,必须要走。如果做完了伦敦奥运会这个项目,可以更真实呈现出一个中国团队的开放性,跨文化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它代价再大,我都要做。”
四年一次的奥运会,早已不是单纯的体育盛事,而是通过与营销的完美结合,成为展示全世界品牌的盛会。顶级赛事和体育资源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直接的账面收入,它的核心价值是,提升品牌高度,让消费者产生强烈的品牌感知,这是中国企业现在最需要的。
不过,遗憾的是,此次伦敦奥运的24家供应商中,中国品牌,只有水晶石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