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2012-07-04 17:32:19 ;来源: 羊城晚报(广州)
身处国会的奥巴马。过去三年多,奥巴马渐渐明白,他无法改造两党对立、意识形态分裂的华盛顿
美国最高法院28日裁定,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力推的医疗保险改革法核心,即,最具争议的“强制医保”条款符合宪法。医改法支持者欢呼,反对者誓言“斗争到底”。
共和党总统竞选人米特·罗姆尼说,如果当选总统,第一件事,就是废除“奥氏医改”。从两人的对立上,就能看出-民主党和共和党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有多么明显。
奥巴马曾经带着消弭这种差异的雄心,入主白宫,三年后,他发现:这根本行不通
1
雄心:
消弭党派对立
2009年1月一个寒冷的夜晚,正好是美国总统宣誓就职前的一周,当选总统奥巴马在乔治·威尔家,享用一顿晚宴。当天晚上,这位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邀请了一大批政治倾向偏向共和党的新闻记者,跟奥巴马一起用餐。对于奥巴马来说,接受这样一个邀请,是想发出一个信号,奥巴马不再是以意识形态作为划分政治力量分野的总统。这位来自芝加哥的民主党人,想在进驻白宫之前,跟国会山的保守派共和党人达成一片。
奥巴马从他的豪华轿车里钻出来,踏上了通往威尔家金碧辉煌豪宅的台阶。除了做东的威尔,迈克尔·巴罗、大卫·布鲁克斯、查尔斯·克劳特哈默、威廉·克里斯托、里奇·罗瑞等这些里根总统班子的老人,都到门口迎接这位当选总统,他们在竞选时,对奥巴马称赞有加。保守派杂志《国家评论》编辑罗瑞,称赞奥巴马是“唯一一个可以让两党都能感到满意的总统候选人”,曾经担任副总统丹·奎尔(老布什总统的副手)助手的克里斯托期待着奥巴马的就职典礼,他说,“那一定会是一个充满希望和喜悦的时刻”。
在宴席上,奥巴马一直寻找跟这些人的共同点,后来,他发现-自己跟库德罗在减少企业投资税上的观点一致。后来,库德罗写下了他对奥巴马的印象:“在减税这个问题上,奥巴马想调和两个阵营的矛盾,他自己一直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他想跟保守派达成共识。”奥巴马跟别人分享了他的观点,他认为,过去的一些专业人士对美国政治,都有一个误读。尽管民主共和两党,在事关美国未来的大问题上,经常有分歧,但两党之前,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奥巴马这种两党调和的论调,反映了他的政治观点和性格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在20多岁的时候,奥巴马就在竞选中,赢得了《哈佛法学评论》的主编一职,因为,该杂志不论是保守派,还是自由派的编辑,都对他信任有加。长袖善舞的奥巴马,在担任伊利诺伊州参议员的时候,斡旋于共和党和民主党议员之间,推动了该州竞选财政法案的通过,在总结成功经验时,奥巴马说:“从一开始,我就是不分党派地推动这个法案通过的。”
数年后,奥巴马在竞选美国众议院时,就批评那些“权威人士”总是把美国分为红色美国和蓝色美国(在美国政治版图中,红色,代表保守的共和党;蓝色,代表自由的民主党)。在演讲中,他既批评了美国入侵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又向那些左翼听众保证-自己不是一个和平主义者。奥巴马在演讲中,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这个世界上,没有自由美国和保守美国之分,只有美利坚合众国。”这句话,使他成为一颗政治新星。
2008年,奥巴马以“变革”为口号,赢得了总统大选,他怀着一颗消弭党派对立的雄心,入主白宫。
2
现实:红色和蓝色美国
在过去的四十年中,民主党与共和党的对立越来越严重,两党在意识形态上的距离越来越远。20世纪中叶,两党各自有自由派和保守派,两党的中间派,也能建立联盟。但现在,几乎所有的民主党,都是自由派,所有的共和党,都是保守派,中间派已经消失了。政治学家凯斯·普勒和霍华德·罗森塔尔曾经对美国参众两院的议员,进行了政见调查,最后,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现在,是从19世纪90年代以来,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意识形态分歧,最大的时候。
对于奥巴马来说,他实在是很难扭转这种长期以来的政治倾向。一个国家的人,要有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的观念,已经不适用于美国,因为,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两个美国红色美国和蓝色美国。
三年前,奥巴马想乔治·威尔描述的弥合两党分歧的愿景,或许还能让人信服。毕竟,那时候的奥巴马,在两党中,都有支持者。他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也就是所谓的“上限和贸易”,早在老布什时代,就奠定了基础;两党共同支持的拯救银行的不良资产救助计划,也是早在小布什总统时代就埋下了伏笔。奥巴马在2009年入主白宫之前,曾信心满满地说:“美国两党的分歧,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大。”
在一开始,奥巴马就没有准确的估计到,他的政治对手会给他的施政造成多大的阻力。竞选的时候,奥巴马打出了“相信我们能改变”的口号。奥巴马口中的改变,不仅仅是对现行政策的变革,他的目标更加宏伟。奥巴马想改变40年以来形成的,美国政治版图和意识形态倾向以重塑华盛顿的政治。似乎在过去的三年中,奥巴马才意识到,刷新华盛顿的政治,是多么不容易的意见事情,他被现存的各种问题,所束缚因,而很难放开手脚。
3
测验:如何处理经济问题
奥巴马上台伊始,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救市”和刺激经济增长。当时,摆在奥巴马面前的,是这样一个经济数据:从2007年1月以来,中期债务赤字,每年增长2500亿美元,如果政府为了弥补这个漏洞继续拨款的话,债务赤字,又会每年增加1000亿美元,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其结果,可能导致二战以来最大的债务危机。
在奥巴马身边进言的两个经济学家,也形成了对立。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伯克利大学的经济学家克里斯蒂娜·罗默警告财政危机的扩大,认为,需要增发长期国债,在她的主持下,起草了,投入达到60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预算办公室主任彼得·奥斯泽格担心联邦债务赤字的增长,提出应该实行财政紧缩。
2009年以来,一些经济学家坚持认为,政府对市场的刺激太小。白宫的回应是,更大的经济刺激计划,不会在国会获得通过。后来,有人提出四个方案,供奥巴马选择:5500亿美元,6650亿美元,8100亿美元,和8900亿美元。
12月16日,在芝加哥举行的会议,奥巴马并没有提出更大的经济刺激计划,而是提出了一个鼓舞人心的倡议,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智能电网”,也被称为“电力高速公路”,这将使得美国的能源,得到更高效,更可靠的利用。奥巴马认为,他正在主导一场变革,他需要寻找一个像罗斯福的胡佛水坝一样,能代表这种变革的大项目。但最终,罗默和他进行了“坦诚”的对话,并告诫他说,这样的刺激举措,并不可行,因为,投资太多,短期内,也得不到回报。最有效的办法,永远是那么老土,联邦政府应该直接向在经济危机中挣扎的那些州,发放财政支持。
经济刺激计划是对奥巴马执政能力的第一次测试,处于政治中心的共和党,把奥巴马定义成一个自由派的败家子。
4
失败:
两党对立不断激化
2009年1月下旬,在众议院获得通过的经济刺激法案,因为没有一个共和党人的投票,被卡在参议院。南卡罗来纳州的,来自基层的参议员吉姆·狄明特称,这次的经济刺激方案,是“美国国会在一百年中,通过的最糟糕的议案”他说:“这是美国第一次这么深入的干涉经济自由,并无视当前的经济状况。”为了得到共和党人的支持,奥巴马提出了一个减税计划,对此吉姆说:“如果每一个民主党人都支持减税,那就不是真正的减税。”
最后,奥巴马跟国会一起,把经济刺激方案所需的资金,降低到了7870亿美元,这个方案,在参议院获得通过。奥巴马想沟通共和党和民主党意识形态鸿沟的愿望,还没有破灭。
可是奥巴马削减经济刺激计划的妥协,并没有打动共和党。剩下的时间里,反政府的茶党不断聚集力量,和保守派选民也开始说,美国潜伏着社会主义倾向。奥巴马的助手们开始紧张了,他们盘算着,总统应该如何回应这些质疑。
奥巴马此时,陷入了一个两难境地:他应该使用白宫天字第一号的权威,去改变人们的想法,还是应该接受民意?最终,奥巴马选择了后者。后来,在讲话中,奥巴马说:“美国人正处在艰难抉择的时刻,我们在华盛顿,也会勒紧腰带生活。”而奥巴马的经济顾问罗默却认为,这样的句子,应该从讲话中删掉,她认为,总统应该强调“政府将寻求把纳税人的钱用在刀刃上”。
在2008年竞选的时候,奥巴马曾承诺,进行一项伟大的空间计划。“作为总统,”他说,“我将建立一个强大的民用空间计划”,这“不仅会激发人类对太空探索的欲望,也能帮助我们应对在地球上面临的,诸如全球气候变化、能源短缺等挑战”。不过,在2009年11月,奥巴马的顾问,在一份备忘录中写道:2010年的联邦预算赤字,已达到6万亿美元。在这样的财政背景下,这鼓舞人心的空间计划,根本不可能实现。不仅如此,奥巴马后来提出的智能电网计划,也因此搁浅。
5
转变:
奥巴马改变了想法
在美国危机经常成为政治变革的契机。奥巴马,在2009年的1月面临的经济崩溃,与富兰克林·罗斯福上任之初,所面临的情况,似乎非常相似。
奥巴马上任之初,也野心勃勃地想做出一些变革,但是,他在任期的前两年,犯了重要的错误。他低估了经济衰退的严重性,和党派对立的残酷性。后来的这两年,虽然,他也曾经因为华盛顿的非理性行为而沮丧,但他也学会了如何运用政治智慧来处理两党之间的对立。
在这次的“奥氏医保”法案中,保守派法官罗伯茨突然临阵“倒戈”,偏向了自由派一边,这其中,也有奥巴马做的工作。
奥巴马没有改造华盛顿。但他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萧条的经济,通过了全民医疗保健计划,改造了华尔街。奥巴马担任总统的这几年,或许已经使他改变了当初的想法。“使政府系统运作起来,而不是改变它”要善于跟共和党“作战”而不是“使两党统一和建立共识后,才能把事情做好”,这些观念,就是华盛顿在这三年中,教给他的。
奧巴馬.2012-07-04 17:32:19 ;來源: 羊城晚報(廣州)
身處國會的奧巴馬。過去三年多,奧巴馬漸漸明白,他無法改造兩黨對立、意識形態分裂的華盛頓
美國最高法院28日裁定,總統貝拉克·奧巴馬力推的醫療保險改革法核心,即,最具爭議的“強制醫保”條款符合憲法。醫改法支持者歡呼,反對者誓言“鬥爭到底”。
共和黨總統競選人米特·羅姆尼說,如果當選總統,第一件事,就是廢除“奧氏醫改”。從兩人的對立上,就能看出-民主黨和共和黨在意識形態上的差異,有多麼明顯。
奧巴馬曾經帶著消弭這種差異的雄心,入主白宮,三年後,他發現:這根本行不通
1
雄心:
消弭黨派對立
2009年1月一個寒冷的夜晚,正好是美國總統宣誓就職前的一周,當選總統奧巴馬在喬治·威爾家,享用一頓晚宴。當天晚上,這位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家,邀請了一大批政治傾向偏向共和黨的新聞記者,跟奧巴馬一起用餐。對於奧巴馬來說,接受這樣一個邀請,是想發出一個信號,奧巴馬不再是以意識形態作為劃分政治力量分野的總統。這位來自芝加哥的民主黨人,想在進駐白宮之前,跟國會山的保守派共和黨人達成一片。
奧巴馬從他的豪華轎車裡鑽出來,踏上了通往威爾家金碧輝煌豪宅的台階。除了做東的威爾,邁克爾·巴羅、大衛·布魯克斯、查爾斯·克勞特哈默、威廉·克里斯托、里奇·羅瑞等這些裡根總統班子的老人,都到門口迎接這位當選總統,他們在競選時,對奧巴馬稱讚有加。保守派雜誌《國家評論》編輯羅瑞,稱讚奧巴馬是“唯一一個可以讓兩黨都能感到滿意的總統候選人”,曾經擔任副總統丹·奎爾(老布什總統的副手)助手的克里斯托期待著奧巴馬的就職典禮,他說,“那一定會是一個充滿希望和喜悅的時刻”。
在宴席上,奧巴馬一直尋找跟這些人的共同點,後來,他發現-自己跟庫德羅在減少企業投資稅上的觀點一致。後來,庫德羅寫下了他對奧巴馬的印象:“在減稅這個問題上,奧巴馬想調和兩個陣營的矛盾,他自己一直處於搖擺不定的狀態,他想跟保守派達成共識。”奧巴馬跟別人分享了他的觀點,他認為,過去的一些專業人士對美國政治,都有一個誤讀。儘管民主共和兩黨,在事關美國未來的大問題上,經常有分歧,但兩黨之前,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
奧巴馬這種兩黨調和的論調,反映了他的政治觀點和性格中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在20多歲的時候,奧巴馬就在競選中,贏得了《哈佛法學評論》的主編一職,因為,該雜誌不論是保守派,還是自由派的編輯,都對他信任有加。長袖善舞的奧巴馬,在擔任伊利諾伊州參議員的時候,斡旋於共和黨和民主黨議員之間,推動了該州競選財政法案的通過,在總結成功經驗時,奧巴馬說:“從一開始,我就是不分黨派地推動這個法案通過的。”
數年後,奧巴馬在競選美國眾議院時,就批評那些“權威人士”總是把美國分為紅色美國和藍色美國(在美國政治版圖中,紅色,代表保守的共和黨;藍色,代表自由的民主黨)。在演講中,他既批評了美國入侵伊拉克的軍事行動,又向那些左翼聽眾保證-自己不是一個和平主義者。奧巴馬在演講中,最著名的一句話,就是“這個世界上,沒有自由美國和保守美國之分,只有美利堅合眾國。”這句話,使他成為一顆政治新星。
2008年,奧巴馬以“變革”為口號,贏得了總統大選,他懷著一顆消弭黨派對立的雄心,入主白宮。
2
現實:紅色和藍色美國
在過去的四十年中,民主黨與共和黨的對立越來越嚴重,兩黨在意識形態上的距離越來越遠。 20世紀中葉,兩黨各自有自由派和保守派,兩黨的中間派,也能建立聯盟。但現在,幾乎所有的民主黨,都是自由派,所有的共和黨,都是保守派,中間派已經消失了。政治學家凱斯·普勒和霍華德·羅森塔爾曾經對美國參眾兩院的議員,進行了政見調查,最後,他們得出的結論是:現在,是從19世紀90年代以來,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意識形態分歧,最大的時候。
對於奧巴馬來說,他實在是很難扭轉這種長期以來的政治傾向。一個國家的人,要有共同的目標和價值觀的觀念,已經不適用於美國,因為,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兩個美國紅色美國和藍色美國。
三年前,奧巴馬想喬治·威爾描述的彌合兩黨分歧的願景,或許還能讓人信服。畢竟,那時候的奧巴馬,在兩黨中,都有支持者。他的應對氣候變化政策,也就是所謂的“上限和貿易”,早在老布什時代,就奠定了基礎;兩黨共同支持的拯救銀行的不良資產救助計劃,也是早在小布什總統時代就埋下了伏筆。奧巴馬在2009年入主白宮之前,曾信心滿滿地說:“美國兩黨的分歧,並沒有外界想像的那麼大。”
在一開始,奧巴馬就沒有準確的估計到,他的政治對手會給他的施政造成多大的阻力。競選的時候,奧巴馬打出了“相信我們能改變”的口號。奧巴馬口中的改變,不僅僅是對現行政策的變革,他的目標更加宏偉。奧巴馬想改變40年以來形成的,美國政治版圖和意識形態傾向以重塑華盛頓的政治。似乎在過去的三年中,奧巴馬才意識到,刷新華盛頓的政治,是多麼不容易的意見事情,他被現存的各種問題,所束縛因,而很難放開手腳。
3
測驗:如何處理經濟問題
奧巴馬上台伊始,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救市”和刺激經濟增長。當時,擺在奧巴馬面前的,是這樣一個經濟數據:從2007年1月以來,中期債務赤字,每年增長2500億美元,如果政府為了彌補這個漏洞繼續撥款的話,債務赤字,又會每年增加1000億美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其結果,可能導致二戰以來最大的債務危機。
在奧巴馬身邊進言的兩個經濟學家,也形成了對立。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伯克利大學的經濟學家克里斯蒂娜·羅默警告財政危機的擴大,認為,需要增髮長期國債,在她的主持下,起草了,投入達到600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預算辦公室主任彼得·奧斯澤格擔心聯邦債務赤字的增長,提出應該實行財政緊縮。
2009年以來,一些經濟學家堅持認為,政府對市場的刺激太小。白宮的回應是,更大的經濟刺激計劃,不會在國會獲得通過。後來,有人提出四個方案,供奧巴馬選擇:5500億美元,6650億美元,8100億美元,和8900億美元。
12月16日,在芝加哥舉行的會議,奧巴馬並沒有提出更大的經濟刺激計劃,而是提出了一個鼓舞人心的倡議,建立一個全國性的“智能電網”,也被稱為“電力高速公路”,這將使得美國的能源,得到更高效,更可靠的利用。奧巴馬認為,他正在主導一場變革,他需要尋找一個像羅斯福的胡佛水壩一樣,能代表這種變革的大項目。但最終,羅默和他進行了“坦誠”的對話,並告誡他說,這樣的刺激舉措,並不可行,因為,投資太多,短期內,也得不到回報。最有效的辦法,永遠是那麼老土,聯邦政府應該直接向在經濟危機中掙扎的那些州,發放財政支持。
經濟刺激計劃是對奧巴馬執政能力的第一次測試,處於政治中心的共和黨,把奧巴馬定義成一個自由派的敗家子。
4
失敗:
兩黨對立不斷激化
2009年1月下旬,在眾議院獲得通過的經濟刺激法案,因為沒有一個共和黨人的投票,被卡在參議院。南卡羅來納州的,來自基層的參議員吉姆·狄明特稱,這次的經濟刺激方案,是“美國國會在一百年中,通過的最糟糕的議案”他說:“這是美國第一次這麼深入的干涉經濟自由,並無視當前的經濟狀況。”為了得到共和黨人的支持,奧巴馬提出了一個減稅計劃,對此吉姆說:“如果每一個民主黨人都支持減稅,那就不是真正的減稅。”
最後,奧巴馬跟國會一起,把經濟刺激方案所需的資金,降低到了7870億美元,這個方案,在參議院獲得通過。奧巴馬想溝通共和黨和民主黨意識形態鴻溝的願望,還沒有破滅。
可是奧巴馬削減經濟刺激計劃的妥協,並沒有打動共和黨。剩下的時間裡,反政府的茶黨不斷聚集力量,和保守派選民也開始說,美國潛伏著社會主義傾向。奧巴馬的助手們開始緊張了,他們盤算著,總統應該如何回應這些質疑。
奧巴馬此時,陷入了一個兩難境地:他應該使用白宮天字第一號的權威,去改變人們的想法,還是應該接受民意?最終,奧巴馬選擇了後者。後來,在講話中,奧巴馬說:“美國人正處在艱難抉擇的時刻,我們在華盛頓,也會勒緊腰帶生活。”而奧巴馬的經濟顧問羅默卻認為,這樣的句子,應該從講話中刪掉,她認為,總統應該強調“政府將尋求把納稅人的錢用在刀刃上”。
在2008年競選的時候,奧巴馬曾承諾,進行一項偉大的空間計劃。 “作為總統,”他說,“我將建立一個強大的民用空間計劃”,這“不僅會激發人類對太空探索的慾望,也能幫助我們應對在地球上面臨的,諸如全球氣候變化、能源短缺等挑戰”。不過,在2009年11月,奧巴馬的顧問,在一份備忘錄中寫道:2010年的聯邦預算赤字,已達到6萬億美元。在這樣的財政背景下,這鼓舞人心的空間計劃,根本不可能實現。不僅如此,奧巴馬後來提出的智能電網計劃,也因此擱淺。
5
轉變:
奧巴馬改變了想法
在美國危機經常成為政治變革的契機。奧巴馬,在2009年的1月面臨的經濟崩潰,與富蘭克林·羅斯福上任之初,所面臨的情況,似乎非常相似。
奧巴馬上任之初,也野心勃勃地想做出一些變革,但是,他在任期的前兩年,犯了重要的錯誤。他低估了經濟衰退的嚴重性,和黨派對立的殘酷性。後來的這兩年,雖然,他也曾經因為華盛頓的非理性行為而沮喪,但他也學會瞭如何運用政治智慧來處理兩黨之間的對立。
在這次的“奧氏醫保”法案中,保守派法官羅伯茨突然臨陣“倒戈”,偏向了自由派一邊,這其中,也有奧巴馬做的工作。
奧巴馬沒有改造華盛頓。但他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蕭條的經濟,通過了全民醫療保健計劃,改造了華爾街。奧巴馬擔任總統的這幾年,或許已經使他改變了當初的想法。 “使政府系統運作起來,而不是改變它”要善於跟共和黨“作戰”而不是“使兩黨統一和建立共識後,才能把事情做好”,這些觀念,就是華盛頓在這三年中,教給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