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清华大学代表队田径运动员
左起:陈钢、陈希、牟文殊、李健波、张振西
40年前的清华大学短跑冠军陈同学,绝对想不到自己用了将近30年,才跑出象牙塔,更想不到竟一路跑进了中国政坛核心地带。
这位名校学子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变换身份,从陈同学到陈老师,到陈书记,再到陈部长,直至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
他叫陈希。
名医之后
陈希1953年9月出生于福建莆田。
莆田浮山陈氏是莆仙一大望族,唐时为避黄巢之乱,自河南固始南迁而来,史有“三世五青云”之誉,自唐至清就有进士50多人。
据莆田文化网早前披露:陈希祖辈陈瑞骥,字展如,民国元年考入天津陆军军医大学,毕业后到福建陆军补充第一师任军医,几年后即升任军医院院长。时值军阀混战,官场黑暗,他毅然辞官退伍返乡,在莆田城内大度街陈氏崇功祠开设“展如医院”,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声名远扬。
抗日战争爆发,陈展如于1939年抛妻别子奔赴前线,到国民政府军政部军医署驻闽浙办事处任职。由于为人刚正不阿,常在公开场合抨击时弊,逐招当局权贵嫉恨。1940年5月,陈展如被暗杀于浙江金华石枚泉郊外,年仅50岁。
著名散文家郭风先生曾评说:“陈展如先生是一位硬骨头的知识分子典型人物,一位具有凛然正气的爱国民主人士。”
陈展如身后10个子女(含亲身资助培养侄子女)都进入大学深造,个个成才,在不同领域都取得骄人成绩。这个家庭第三、第四代更是藏龙卧虎,在海内外开花结果,成就颇高,陈希就是典型代表。
如今在莆田步行街国货东侧,仍能看到一栋占地面积颇大的西式砖红色建筑,被当作文物保存了下来,正是始建于1932年的名医陈展如故居。
模范运动员
不过,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祖上的光辉并不能给后人带来什么福泽。
1970年,17岁的陈希在福州大学机械厂当工人。
5年后,命运发生转折,陈希作为工农兵学员进入清华大学化工系基本有机合成专业学习。在他的生命中,首次出现一个叫习近平的同学。
1979年本科毕业,陈希在家乡的福州大学短暂当过几个月的化工系教师。当年又考回清华,攻读催化动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清华提倡体育是强国之必需,从建校之始就认识只有人格体魄健全的人,才能担负起救国、强种的重任。因此,许多毕业于清华的大学者大专家,当年都是学校的体育健将。
陈希在大学时代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是校体育代表队短跑运动员,属于校园风云人物。
他曾经6次参加首都高校田径运动会,获得男子100米、200米、400米3个项目的5次冠军、3次亚军,5次参加男子4×100米接力比赛,并于1981年第二十届高校运动会上创造了男子100米高校记录,获同年度全国大学生田径通讯赛男子100米冠军。
1982年5月,经校长工作会议通过,正式授予陈希“清华大学模范运动员”的荣誉称号。
陈希1987年参加教职工运动会100米比赛
2004年4月,清华大学时任校长顾秉林和校党委书记陈希
参加清华大学第47届马约翰杯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式
陈希始终保持对体育的挚爱。研究生毕业留校第一个职务,就是任团委军体部部长。后来担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兼体委主任期间,提出“全面发展,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的教育观念,将体育学科纳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建设轨道之中。
清华人
1982年,29岁的陈希成为清华团委副书记。此后又相继担任团委书记、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等相关职务。
90年代初,陈希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化学工程。这为其专业履历增色不少。回国之后,陈希来到曾经就读过的化工系当教师并出任系党委副书记。经过一年多时间历练之后,陈希就晋升为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
2002年,陈希出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正式晋升为省部级官员。
陈希的这份简历在高校系统堪称完美:学术上兼具海内外;有过一线教学经验;在学工系统长期工作,经历过院系到校长的多岗位历练。在他的身上,烙下了“清华人”的深刻印记。
2006年6月17日,陈希在解放日报“文化讲坛”上演讲时,对“清华的大学精神”做过一番生动深入的阐述:第一是爱国奉献,“爱国行动无需理由”“爱国就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第二是科学务实,“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洋、不唯他,只唯实”。第三是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团结协作,“球队得分比个人得到掌声更重要”。
他还特别强调,蒋南翔校长当年在清华倡导“双肩挑”的政治辅导员制度,本质是“红”“专”结合,政治与业务渗透。业务工作优秀的人懂得政治思想工作,而政治思想工作优秀的人又懂得业务。政治辅导员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就是要学习成绩好、业务能力强的人来担任。实践表明,担任过政治辅导员的清华校友,许多人成长为新中国各条战线的优秀骨干,成长为学术大师、兴业之才和治国之士。
清华大学素有中国政治家摇篮之称。习近平、胡锦涛、朱镕基、吴邦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是清华校友。从陈希这段论述中或许可以看出些许缘由。
时至今日,每年清华都会向全国各地输出大批选调生,许多博士生一毕业就被西部地区挖走,直接作为县处级干部培养使用。
清华园素描(以上图片来自清华大学官网和公众号)
学者型官员
学生在政坛群星璀璨,清华的老师亦不含糊。
2008年12月,陈希离开校园,由清华大学党委书记任上转赴教育部任副部长,之后又历经辽宁省委副书记、中国科协党组书记(正部级)、中组部常务副部长等职。
陈希的继任者胡和平,也于2013年离开清华,担任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后调任陕西,历任省委副书记、省长、省委书记。胡和平的“班子搭档”、原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则于2015年2月被任命为环保部部长,后任北京市代市长。
他们三人都毕业于清华、任教于清华、跃升于清华。
古有“学而优则仕”的说法,如今,“学者从政”成为人事任命“新常态”,国家部委首长或地方党政一把手、省级常委中有不少出身高校的校长及知名学者。
2014年底,中央发布的《2014-2018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注重从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中培养选拔党政领导班子成员。”
纲要同时还指出,“在领导班子知识专业经历结构方面,重视充实熟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工作的干部。”
“学者从政符合和平时期专家治国的趋势。”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原主任严书翰教授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严书翰认为,学者型官员经过数十年的潜心研究,知识结构完整,理论功底深厚,从而使其决策更具专业性和科学性。“如果他们能将多年研究的理论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去,提出切实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能更加游刃有余地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驾驭全局。”
除了知识层次、能力水平之外,知名学者身上普遍存在的优秀品格成为屡获重用的考量之一。
迄今网上仍能搜到一则多年前流传于高校、科学论坛的热帖:《1.5个亿,没能把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拉下水》。文中写到——
有人要在清华捐资1亿5000万,并向陈希提出,某部委一局长的孩子参加清华自主招生考生,没能进入复试,希望帮忙。陈希表示,无论您是否捐资,清华都照章办事,不会开这个口子。最后,捐资还是照常进行。一年之后,那位局长被抓,并被追查此事。陈希以此告诫,高校从严办学,何等重要,避免了一场丑闻。
历史上,清华大学教务长潘光旦拒绝过安徽省主席儿子入学的要求,表示,清华之所以受到尊敬,主席之所以愿意送孩子读清华,就在于她风清气正。一旦通融,清华的名誉受损,再没有人尊敬她了。
以上网贴的真实程度一时无法考证,但陈希的确说过这样一番话。他说,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但要努力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学科,还必须高度重视建设与一流大学相适应的大学精神。软的东西有的时候比硬的东西难获取,但更久远。
教育部副部长任内,陈希多次就抓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等工作深入调研,进行专门部署。
“HR总监”
履新中组部常务部副部长之后,陈希深度参与到党的组织工作中,还担纲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工程。由此可见陈希地位之重要性。
陈希对于组织工作的开展亦有自己的理解。2013年12月,陈希曾于人民日报撰文《深化干部人事改革》一文。文章称,经济社会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同时也出现了社会分层“凝固化”和社会流动“缓慢化”趋势。这不仅不利于把大批优秀人才凝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而且易激起社会“仇官心理”。
2016年11月,他再次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他表示,我们党选人用人的标准,概括地讲就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具体地讲就是党章所规定的领导干部六个方面基本条件。
今年10月,陈希在十九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他不仅担任中组部部长,成为名副其实的“HR总监”,还破天荒地兼任了中央党校校长。
作为十九大文件起草组成员,陈希的署名文章《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被收录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
他在文中写到,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干部活动空间越来越广,活动方式日趋多样,再加上政治素质属于人的内在品质,是思想深处的东西,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复杂性,要准确识别和评价并不容易。必须针对这些情况,改进完善考察工作的理念思路、程序步骤、方式方法,确保精准科学选人用人。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陈希,这位一路奔跑的“模范运动员”,在新征程上继续前进。
重申“战略忍耐”时代结束
据共同社11月6日报道,日美两国领导人在会谈中就朝鲜问题达成共识,认为中国为解决该问题发挥更大作用至关重要。此外,两国领导人还一致认为日美韩三国合作至关重要。
安倍再次表态,支持主张“所有选项都摆在桌面上”、不排除对朝军事选择的特朗普的立场。他还透露7日将扩大日本对朝单边制裁的对象,冻结35个团体和个人的资产。
安倍在联合记者会上强调:“(两国领导人)分析朝鲜的最新局势,就今后应该采取的措施达成了共识。强有力地确认了日美百分之百同在。”
美国总统特朗普6日在东京的记者会上发表讲话(路透社)
据日本广播协会网站11月6日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安倍表示,双方就最大限度对朝鲜施压达成一致,日本政府决定7日冻结朝鲜35个团体和个人的资产。
安倍表示:“朝鲜等地区局势日益紧迫,特朗普总统这次的亚洲首访是历史性的访问,并且首站就选择了日本。我们两人可以向世界展示日美同盟不可动摇。”
安倍还指出:“我们花了充分的时间分析朝鲜最新局势,并就今后应采取的对策达成一致。我一如既往地支持特朗普总统‘所有选项都摆在桌面上’的立场。”
安倍说:“为了改变朝鲜的政策,双方就日美主导与国际社会的紧密合作,并通过一切手段最大限度对朝鲜施压达成一致。两国领导人一致认为,中国进一步发挥重大作用至关重要。”
此外,安倍还表示:“维持和强化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海洋秩序对于地区和平与繁荣无比重要,日美就加强合作、实现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达成一致。”
据路透社11月6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6日表示,在反对朝鲜“威胁”的问题上,美国坚定地与盟友日本站在一起。
在东京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举行会谈后,特朗普重申了他的老话,即“战略忍耐”的时代已经结束,两国正在协力对抗朝鲜政权的“危险侵略”。
安倍说,日本支持特朗普的立场,即在朝鲜问题上“所有选项”都摆在桌面上,还称两国在这个问题上“百分之百”一致。
据法新社11月6日报道,特朗普总统6日表示,对朝保持“战略忍耐”的时代已经结束。
过去,特朗普曾表示,华盛顿可以考虑采取外交手段以外的方法来解决朝鲜的核武野心,并且可以考虑进行军事干预。
特朗普告诉记者,朝鲜的核计划是“对文明世界以及国际和平与稳定的一种威胁”。他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陪同下宣布:“战略忍耐的时代已经结束。”
再提不排除会晤金正恩
据法新社11月5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不排除会晤金正恩并说服他放弃核野心的可能,尽管他认为此举为时尚早。
特朗普5日表示“准备会见任何人”。特朗普称:“我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强势或者弱势,和人们围着一张桌子坐下并不是什么坏事。”他强调自己在最近的亚洲之行中已经见了“很多人”。
他又说:“所以我当然会作好这么做的准备,但我们还要再等等看。”特朗普认为现在计划与金正恩会晤“还太早”。
美国总统早在5月就曾说,“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会很“荣幸”会晤朝鲜领导人。
但自两国领导人口水战升级以来,特别是朝鲜再度进行核与弹道导弹试验之后,这一假设就没有再被提起过。
10月初,美国国务卿蒂勒森提到美国有与朝鲜直接沟通的渠道,这是为了以后可能进行的无核化谈判。特朗普对此并不赞成,他发推文说“谈判是在浪费时间”。
朝鲜方面最近仍排除一切谈判可能。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网站11月5日报道,特朗普总统5日发出严厉警告,但没有明确表示谴责朝鲜,这预示着他可能选择离开军事威胁和对抗的道路。
相反,特朗普赞扬了“伟大的”朝鲜人民,并表示他将会请求俄罗斯总统普京帮助说服金正恩放弃核武器。
特朗普在抵达日本后不久说:“和我们的盟国一起,美国的将士们已作好全方位利用我方举世无双的能力来保卫我们国家的准备。没有人——没有一个独裁者、没有一个政权,也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在任何时候低估美国的决心。”
特朗普强调了朝鲜普通民众的活力和美德。他之前从未就此发表过评论。他的下一站——韩国——的政府将会十分认可他的话。韩国一直强调与朝鲜打交道的重要性。
特朗普在抵达日本前在“空军一号”上告诉记者:“我认为他们是伟大的人民。他们勤劳、善良,比外界所了解的善良得多,他们是伟大的人民。我希望最后所有人都受益。”
他补充道:“对我国乃至全世界而言,这是个大问题,我们希望解决它。已经有25年的完全软弱,所以我们在采取一种非常不同的方法。”
特朗普在专机上表示,他将在与普京会晤时提出这一问题。普京预计也将出席在越南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特朗普说:“我们希望普京在朝鲜问题上伸出援手,我们将与很多领导人会晤。”
美国一位高级将领致国会议员的一封信凸显了美方的审慎态度。这封信称,唯一能确保找到并清除朝鲜核武器的办法是发动地面入侵行动,而这一行动势必会导致许多人死亡。
自划红线令盟友不安心
《今日美国报》网站11月5日发表文章称,特朗普正在亚洲访问。他的亚洲行是四分之一世纪以来美国总统对本地区历时最长的一次访问。他面临的挑战也是其他总统很少遇到的——在本地区的一系列红线上行走。而这些外交和军事障碍中的大部分都是他自己制造的。
大部分红线所取得的成功,以及划红线的人的政治和外交信誉都基于他们贯彻他们发出的威胁的意愿。迄今为止,特朗普在贯彻他的外交红线方面都相当成功。例如,他威胁退出《巴黎协定》并放松他的前任们制定的污染控制法规,他的确这么做了。
但在亚洲,各种红线要复杂得多,而跨越红线的后果可能要比特朗普迄今为止遭遇的情况危险得多。康奈尔大学的安妮莉丝·里莱斯说:“或许事实会证明,特朗普是本地区微妙、平衡的地缘政治和朝鲜问题中的一个‘未知因素’。”
正如特朗普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马斯特所描述的,在所有红线中,这是最不可侵犯的。他说:“美国依然致力于朝鲜半岛彻底、永久、可验证的无核化。”没有中间立场,没有妥协。对平壤来说,这已经被当作一种存在主义威胁。
另据德国《世界报》网站11月5日报道,朝鲜核武器威胁和贸易问题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此次亚洲之行的中心议题。韩国已经观察到朝鲜正在准备下一次核试验或导弹试验,这给特朗普此行蒙上阴影。
特朗普政府打算通过此行向盟友保证美国仍然站在它们一边。特朗普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马斯特说:“这次访问是展示美国和特朗普政府对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承诺的绝佳机会。”这也是必要的,因为特朗普的易变特性和他有时针对盟友的尖刻言论让许多盟国怀疑它们还能在多大程度上依靠华盛顿。例如在日本,一项民调显示,只有24%的人相信美国总统在国际政治中会做正确的事情。而2016年的类似调查中有76%的日本人相信奥巴马。
德媒认为,特朗普给盟友几乎提供不了什么东西。例如,他抛弃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曾任奥巴马亚洲事务高级顾问的麦艾文对《纽约时报》说:“当该地区的国家把目光投向特朗普时,它们看到不安全,看到不确定性,看到美国从TPP等关键协议中退出。亚洲政治家们觉得很难将此理解为连贯的战略。”
特朗普的外交政策顾问并没有忽视盟国日益紧张的情绪。因此,他们接受了日本提出的“自由的印度洋-太平洋空间”地缘战略构想。
报道宣称,但美国所有“美好的战略思想”最终都取决于各位美国总统是否拿出必要的毅力来遏制中国共產黨。特朗普又多了品格方面的弱点,他性格浮躁,易于采取冲动性的行动。这正是他的顾问对于此次亚洲马拉松之行最担心的事情:总统脱离准备好的演讲稿即兴发挥或再次引发推特风暴。
1981年清华大学代表队田径运动员
左起:陈钢、陈希、牟文殊、李健波、张振西
40年前的清华大学短跑冠军陈同学,绝对想不到自己用了将近30年,才跑出象牙塔,更想不到竟一路跑进了中国政坛核心地带。
这位名校学子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变换身份,从陈同学到陈老师,到陈书记,再到陈部长,直至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
他叫陈希。
名医之后
陈希1953年9月出生于福建莆田。
莆田浮山陈氏是莆仙一大望族,唐时为避黄巢之乱,自河南固始南迁而来,史有“三世五青云”之誉,自唐至清就有进士50多人。
据莆田文化网早前披露:陈希祖辈陈瑞骥,字展如,民国元年考入天津陆军军医大学,毕业后到福建陆军补充第一师任军医,几年后即升任军医院院长。时值军阀混战,官场黑暗,他毅然辞官退伍返乡,在莆田城内大度街陈氏崇功祠开设“展如医院”,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声名远扬。
抗日战争爆发,陈展如于1939年抛妻别子奔赴前线,到国民政府军政部军医署驻闽浙办事处任职。由于为人刚正不阿,常在公开场合抨击时弊,逐招当局权贵嫉恨。1940年5月,陈展如被暗杀于浙江金华石枚泉郊外,年仅50岁。
著名散文家郭风先生曾评说:“陈展如先生是一位硬骨头的知识分子典型人物,一位具有凛然正气的爱国民主人士。”
陈展如身后10个子女(含亲身资助培养侄子女)都进入大学深造,个个成才,在不同领域都取得骄人成绩。这个家庭第三、第四代更是藏龙卧虎,在海内外开花结果,成就颇高,陈希就是典型代表。
如今在莆田步行街国货东侧,仍能看到一栋占地面积颇大的西式砖红色建筑,被当作文物保存了下来,正是始建于1932年的名医陈展如故居。
模范运动员
不过,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祖上的光辉并不能给后人带来什么福泽。
1970年,17岁的陈希在福州大学机械厂当工人。
5年后,命运发生转折,陈希作为工农兵学员进入清华大学化工系基本有机合成专业学习。在他的生命中,首次出现一个叫习近平的同学。
1979年本科毕业,陈希在家乡的福州大学短暂当过几个月的化工系教师。当年又考回清华,攻读催化动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清华提倡体育是强国之必需,从建校之始就认识只有人格体魄健全的人,才能担负起救国、强种的重任。因此,许多毕业于清华的大学者大专家,当年都是学校的体育健将。
陈希在大学时代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是校体育代表队短跑运动员,属于校园风云人物。
他曾经6次参加首都高校田径运动会,获得男子100米、200米、400米3个项目的5次冠军、3次亚军,5次参加男子4×100米接力比赛,并于1981年第二十届高校运动会上创造了男子100米高校记录,获同年度全国大学生田径通讯赛男子100米冠军。
1982年5月,经校长工作会议通过,正式授予陈希“清华大学模范运动员”的荣誉称号。
陈希1987年参加教职工运动会100米比赛
2004年4月,清华大学时任校长顾秉林和校党委书记陈希
参加清华大学第47届马约翰杯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式
陈希始终保持对体育的挚爱。研究生毕业留校第一个职务,就是任团委军体部部长。后来担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兼体委主任期间,提出“全面发展,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的教育观念,将体育学科纳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建设轨道之中。
清华人
1982年,29岁的陈希成为清华团委副书记。此后又相继担任团委书记、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等相关职务。
90年代初,陈希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化学工程。这为其专业履历增色不少。回国之后,陈希来到曾经就读过的化工系当教师并出任系党委副书记。经过一年多时间历练之后,陈希就晋升为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
2002年,陈希出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正式晋升为省部级官员。
陈希的这份简历在高校系统堪称完美:学术上兼具海内外;有过一线教学经验;在学工系统长期工作,经历过院系到校长的多岗位历练。在他的身上,烙下了“清华人”的深刻印记。
2006年6月17日,陈希在解放日报“文化讲坛”上演讲时,对“清华的大学精神”做过一番生动深入的阐述:第一是爱国奉献,“爱国行动无需理由”“爱国就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第二是科学务实,“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洋、不唯他,只唯实”。第三是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团结协作,“球队得分比个人得到掌声更重要”。
他还特别强调,蒋南翔校长当年在清华倡导“双肩挑”的政治辅导员制度,本质是“红”“专”结合,政治与业务渗透。业务工作优秀的人懂得政治思想工作,而政治思想工作优秀的人又懂得业务。政治辅导员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就是要学习成绩好、业务能力强的人来担任。实践表明,担任过政治辅导员的清华校友,许多人成长为新中国各条战线的优秀骨干,成长为学术大师、兴业之才和治国之士。
清华大学素有中国政治家摇篮之称。习近平、胡锦涛、朱镕基、吴邦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是清华校友。从陈希这段论述中或许可以看出些许缘由。
时至今日,每年清华都会向全国各地输出大批选调生,许多博士生一毕业就被西部地区挖走,直接作为县处级干部培养使用。
清华园素描(以上图片来自清华大学官网和公众号)
学者型官员
学生在政坛群星璀璨,清华的老师亦不含糊。
2008年12月,陈希离开校园,由清华大学党委书记任上转赴教育部任副部长,之后又历经辽宁省委副书记、中国科协党组书记(正部级)、中组部常务副部长等职。
陈希的继任者胡和平,也于2013年离开清华,担任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后调任陕西,历任省委副书记、省长、省委书记。胡和平的“班子搭档”、原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则于2015年2月被任命为环保部部长,后任北京市代市长。
他们三人都毕业于清华、任教于清华、跃升于清华。
古有“学而优则仕”的说法,如今,“学者从政”成为人事任命“新常态”,国家部委首长或地方党政一把手、省级常委中有不少出身高校的校长及知名学者。
2014年底,中央发布的《2014-2018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注重从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中培养选拔党政领导班子成员。”
纲要同时还指出,“在领导班子知识专业经历结构方面,重视充实熟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工作的干部。”
“学者从政符合和平时期专家治国的趋势。”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原主任严书翰教授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严书翰认为,学者型官员经过数十年的潜心研究,知识结构完整,理论功底深厚,从而使其决策更具专业性和科学性。“如果他们能将多年研究的理论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去,提出切实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能更加游刃有余地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驾驭全局。”
除了知识层次、能力水平之外,知名学者身上普遍存在的优秀品格成为屡获重用的考量之一。
迄今网上仍能搜到一则多年前流传于高校、科学论坛的热帖:《1.5个亿,没能把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拉下水》。文中写到——
有人要在清华捐资1亿5000万,并向陈希提出,某部委一局长的孩子参加清华自主招生考生,没能进入复试,希望帮忙。陈希表示,无论您是否捐资,清华都照章办事,不会开这个口子。最后,捐资还是照常进行。一年之后,那位局长被抓,并被追查此事。陈希以此告诫,高校从严办学,何等重要,避免了一场丑闻。
历史上,清华大学教务长潘光旦拒绝过安徽省主席儿子入学的要求,表示,清华之所以受到尊敬,主席之所以愿意送孩子读清华,就在于她风清气正。一旦通融,清华的名誉受损,再没有人尊敬她了。
以上网贴的真实程度一时无法考证,但陈希的确说过这样一番话。他说,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但要努力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学科,还必须高度重视建设与一流大学相适应的大学精神。软的东西有的时候比硬的东西难获取,但更久远。
教育部副部长任内,陈希多次就抓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等工作深入调研,进行专门部署。
“HR总监”
履新中组部常务部副部长之后,陈希深度参与到党的组织工作中,还担纲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工程。由此可见陈希地位之重要性。
陈希对于组织工作的开展亦有自己的理解。2013年12月,陈希曾于人民日报撰文《深化干部人事改革》一文。文章称,经济社会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同时也出现了社会分层“凝固化”和社会流动“缓慢化”趋势。这不仅不利于把大批优秀人才凝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而且易激起社会“仇官心理”。
2016年11月,他再次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他表示,我们党选人用人的标准,概括地讲就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具体地讲就是党章所规定的领导干部六个方面基本条件。
今年10月,陈希在十九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他不仅担任中组部部长,成为名副其实的“HR总监”,还破天荒地兼任了中央党校校长。
作为十九大文件起草组成员,陈希的署名文章《培养选拔干部必须突出政治标准》被收录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
他在文中写到,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干部活动空间越来越广,活动方式日趋多样,再加上政治素质属于人的内在品质,是思想深处的东西,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复杂性,要准确识别和评价并不容易。必须针对这些情况,改进完善考察工作的理念思路、程序步骤、方式方法,确保精准科学选人用人。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陈希,这位一路奔跑的“模范运动员”,在新征程上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