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北京大學法學院的5位學者,上書全國人大,建議審查《拆遷管理條例》的合法性。
2010年1月29日,中國國務院公佈了《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徵求意見稿)》,表明《拆遷管理條例》的修改,已提上了議事日程。
《上海市土地使用權出讓辦法》。
《北大教授談商業拆遷:被拆遷者有權力漫天要價》,2009年12月17日。
張豪:《論房屋拆遷中土地使用權的收回模式:香港的啟示》,載於《中國土地科學》第23卷第5期,第71-75頁。
霍海燕:《試析中國公民參與政策制定的方式》,《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第25卷第5期,第26頁。
劉武軍:《公共治理與公民精神培育》,《學習月刊》2009年第9期,第4頁。
張承銀:《中國美國城市房屋拆遷制度的比較與思考》,《中國房地產》2005年第8期,第54頁。
王霞:《中國舊城改造拆遷補償安置機制研究》,第6頁,載於《中國知網》。
賈培垌:中國《城市土地開發中的利益博弈與治理分析》,第4頁,載於《中國知網》。
2009年12月,北京大学法学院的5位学者,上书全国人大,建议审查《拆迁管理条例》的合法性。
2010年1月29日,中国国务院公布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表明《拆迁管理条例》的修改,已提上了议事日程。
《上海市土地使用权出让办法》。
《北大教授谈商业拆迁:被拆迁者有权力漫天要价》,2009年12月17日。
张豪:《论房屋拆迁中土地使用权的收回模式:香港的启示》,载于《中国土地科学》第23卷第5期,第71-75页。
霍海燕:《试析中国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方式》,《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第25卷第5期,第26页。
刘武军:《公共治理与公民精神培育》,《学习月刊》2009年第9期,第4页。
张承银:《中国美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比较与思考》,《中国房地产》2005年第8期,第54页。
王霞:《中国旧城改造拆迁补偿安置机制研究》,第6页,载于《中国知网》。
贾培垌:中国《城市土地开发中的利益博弈与治理分析》,第4页,载于《中国知网》。
上海:事前徵詢群眾意見,讓舊區改造”一路陽光”
2011年08月17日,來源: 光明日報
3月29日,基本拆遷完畢的上海地鐵12號線南京西路站工地中,一棵百年廣玉蘭樹矗立在保護圍欄中。
地處上海盧灣區的建國東路390號地塊,儘管距離淮海中路、新天地的距離不到1公里,但居民大多居住在狹小逼仄的二級以下舊里。 “沒有獨立的廚衛設施,每天還要倒馬桶。”居民徐妙貞說。令她開心的是,隨著上海中心城區舊區改造工程的推進,她和鄰居們很快就能圓上安居夢。更讓她沒想到的是,從收到告居民書的那一刻起,整個動遷工作公開透明,“想不想動遷”、“怎麼動遷”的問題,都擺在檯面上,聽取居民意見。
8月11日下午,來到建國東路390號動遷基地採訪。從大廳觸摸屏上可看到,動拆遷政策、拆遷補償安置方案、居民基本信息、簽約情況、安置情況、居住困難家庭認定結果等都一目了然。已簽約居民的安置清單上,房屋權證人、認定面積、評估價格、價格補貼、套型面積補貼,以及所得的面積獎勵費、簽約搬遷獎勵費、就近安置購房補貼等,每一項都非常詳盡。 “看看自家的,再看看左鄰右舍的,居民心裡踏實了,對我們的工作也加深了信任,矛盾自然減少。”上海安佳房地產動拆遷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國樑說。
從2008年開始,上海創造性探索舊區改造事前徵詢群眾意見的工作方式,將政府責任、百姓意願、社會評價有機結合,居民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大大增強,改造速度明顯加快。
楊浦區定海街道153戶街坊創造了93天百分百簽約,沒一戶強遷,沒一戶上訪的紀錄。耗時十多年的虹口區虹鎮老街改造也由“徵詢制”找到了突破口,短短兩年完成了60%以上的改造量。
楊浦區舊改指揮部臨時黨委副書記高尚書說,要讓動遷“一路陽光”,必須確保過程和結果全透明、全公開,嚴格做到橫向“一碗水端平”、縱向“一竿子到底”,接受社會和居民群眾的監督評議,這樣,才能扭轉過去不正常的動遷環境,讓舊區改造真正成為改善民生、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上海:事前征询群众意见,让旧区改造”一路阳光”
2011年08月17日,来源: 光明日报
3月29日,基本拆迁完毕的上海地铁12号线南京西路站工地中,一棵百年广玉兰树矗立在保护围栏中。
地处上海卢湾区的建国东路390号地块,尽管距离淮海中路、新天地的距离不到1公里,但居民大多居住在狭小逼仄的二级以下旧里。“没有独立的厨卫设施,每天还要倒马桶。”居民徐妙贞说。令她开心的是,随着上海中心城区旧区改造工程的推进,她和邻居们很快就能圆上安居梦。更让她没想到的是,从收到告居民书的那一刻起,整个动迁工作公开透明,“想不想动迁”、“怎么动迁”的问题,都摆在台面上,听取居民意见。
8月11日下午,来到建国东路390号动迁基地采访。从大厅触摸屏上可看到,动拆迁政策、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居民基本信息、签约情况、安置情况、居住困难家庭认定结果等都一目了然。已签约居民的安置清单上,房屋权证人、认定面积、评估价格、价格补贴、套型面积补贴,以及所得的面积奖励费、签约搬迁奖励费、就近安置购房补贴等,每一项都非常详尽。“看看自家的,再看看左邻右舍的,居民心里踏实了,对我们的工作也加深了信任,矛盾自然减少。”上海安佳房地产动拆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国樑说。
从2008年开始,上海创造性探索旧区改造事前征询群众意见的工作方式,将政府责任、百姓意愿、社会评价有机结合,居民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增强,改造速度明显加快。
杨浦区定海街道153户街坊创造了93天百分百签约,没一户强迁,没一户上访的纪录。耗时十多年的虹口区虹镇老街改造也由“征询制”找到了突破口,短短两年完成了60%以上的改造量。
杨浦区旧改指挥部临时党委副书记高尚书说,要让动迁“一路阳光”,必须确保过程和结果全透明、全公开,严格做到横向“一碗水端平”、纵向“一竿子到底”,接受社会和居民群众的监督评议,这样,才能扭转过去不正常的动迁环境,让旧区改造真正成为改善民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