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

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

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
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的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1956年,又一次把这一任务,列入中国共产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中。
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根据毛泽东建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
在二十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两步走”设想。   
第一步,用15年时间,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中国工业,大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第二步,力争在二十世纪末,使中国工业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与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会谈时,把四个现代化量化为,到二十世纪末,争取中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人均1000美元,实现小康水平。 邓小平把这个目标,称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即“小康之家”。
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大的政治报告《 论联合政府》中,他的提法,是“在抗日战争结束以后……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奋斗,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 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三卷1081页)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中,他提出了“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先进的工业国”的奋斗目标,这里他在“农业国”和“工业国”之前分别加上了“落后的”和“先进的”两个定语(《 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四卷1433页)。改变落后的农业国,建成先进的工业国,是毛泽东这一时期对国家建设目标的表达方式。 1954年6月14日,他在《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讲话中说:“我们是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 毛泽东文集》第六卷329页)。这个提法,比过去又进了一步。同年10月18日,在国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他第一次把工业、农业、文化、军事并提。他说:“我们现在工业、农业、文化、军事,还都不行,……。”(《 毛泽东文集》第六卷357页)
这是四个现代化提法最初的刍形。 1957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他提出了三个现代化。他说:“我们一定会建设一个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268页)。这次讲话中的上述提法,离四个现代化的提法,只差小小的一步。1959年末,至1960年初,在读苏联《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笔记中,他对这一提法,作了完善和补充。他说:“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 毛泽东文集》第八卷116页)
这里的“原来要求”,就是指的,他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的要求。至此,“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口号,就全面地完整地提出来了。1960年3月18日,他在同尼泊尔首相的谈话中,再一次地对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作了重申。他说: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安下心来,使我们可以建设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 毛泽东文集》第八卷162页) 毛主席关于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提出的当时,并没有立即向外界公布。后来,是通过写进第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总理的《 政府工作报告》的形式,正式公诸于世的。

1964年12月,第三届全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建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向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
在20世纪末,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并宣布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两步走”设想。

第一步,用15年时间,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中国工业大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第二步,力争在20世纪末,使中国工业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1964年,成功试爆原子弹。
1966年,试爆氢弹成功。
1970年,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

中国上海杨浦大桥下,黄浦江畔,周家牌路棚户区居民需要旧区改建,住房现代化,谢谢!

10年数据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11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10年的,近40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超过10%。

  国际贸易总量,从2001年的12.65万亿美元,增至2010年的,30.39万亿美元,10年,增长了140%。

  中国货物贸易额,由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其中,出口跃居第一位。

  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从2001年的5098亿美元,增长到了2010年的,近3万亿美元,增长4.8倍。

  出口,从2660.98亿美元,上升至15777.89亿美元,增长493%。

  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7595亿美元,居发展中国家的首位。

  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超过40%,2010年,达688亿美元,居世界第五位。

  中国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9.8%;服务贸易开放部门,达到100个。

  10年评价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高虎城: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年来,取得的成就是主要的,是显著的,这是各方面的基本共识。加入世贸组织之前,人们所怀有的各式各样担心的情况,并没有根本上发生,我们总体上,实现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利大于弊。

  中国前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孙振宇:

  10年间,政府职能,从干了大量审批、干了不该干的事情,到为企业更好的服务、提供更好的信息、帮助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等,已经有了很大改变。

  这10年,应该说,是中国经济和对外合作开展的最好的10年,这10年中,我们外贸进出口增长,平均达到22%,成了第二大出口国、第二大经济体。

  世贸组织总干事帕斯卡尔 拉米:

  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带来大量挑战,但,通过改革和开放,中国实现了贸易大发展,这种发展,给世界贸易流向和贸易模式,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世贸组织在关税、补贴、知识产权、技术壁垒、动植物检验检疫等方面,都有非常严格的标准,总体而言,中国切实履行了其在世贸组织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