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的“街头斗士”
南方都市报; 2012-08-19 ;随时随地看新闻(来源:南方都市报南都网)
2008年11月24日,奥巴马在芝加哥发表演讲,艾克塞尔罗德在旁边专心倾听。
艾克塞尔罗德在选战中,手段凌厉,外形,不修边幅,给人“表里不一”的感觉。戴维·艾克塞尔罗德是奥巴马的政治顾问、战略大师,也是其竞选团队的总指挥。正是他,让奥巴马,2004年,进入参院;2008年,成功登上总统宝座,如今,这位“终极竞选主管”已经准备全力开火,目标是,粉碎罗姆尼的总统梦,再次把奥巴马,送进白宫。
上个月初,一群民主党议员,在华盛顿的国会大厦召开会议,就总统奥巴马竞选连任的情况,进行讨论。
他们有理由担忧。奥巴马第一个任期,并非一帆风顺。2008年,奥巴马承诺:要做新版肯尼迪,但是,缠绵不愈的经济危机、茶党的崛起,和真正执政时,面对的种种残酷现实,令这份承诺的光彩大减。
必须有人站出来,给这些焦虑的政客们,吃一颗定心丸。承担这一重任的,是一位胡子拉碴、有点不修边幅的“老人儿”:奥巴马的政治顾问-戴维·艾克塞尔罗德(DavidAxelrod)。或许,对奥巴马而言,没有谁,比这位经验丰富的战略家、以好勇斗狠著称的街头政治大师,更重要。2004年,奥巴马竞选参议员时,艾克塞尔罗德应邀入幕,2008年,他一手造就奥巴马的历史性胜利。如今,艾克塞尔罗德依然是总统的高级顾问,目标是,在2012年大选中,击溃共和党候选人、挑战者罗姆尼。
这次,艾克塞尔罗德带来了喜讯。根据内幕消息,当时,他向与会者保证,奥巴马竞选团队已经做好准备,将投入数千万美元,在佛罗里达、弗吉尼亚、俄亥俄等关键州投放针对罗姆尼的负面广告。在艾克塞尔罗德的策划下,奥巴马团队发动了一场又一,场广告战。最新一则广告,展现的是,罗姆尼荒腔走板唱“爱国歌曲”《美哉美国》的情景,形象十分滑稽。
这一招,的确有效。皮尤调查结果显示,罗姆尼的负面评价率,最近几周,急剧上升;与此同时,奥巴马在民调中的领先势头,正稳定扩大。在距大选举行之日,不到100天之时,罗姆尼阵营正面对连续不断的攻击,裂缝开始显现。(来源:南方都市报南都网)
四年时光,可以造成巨大改变。与四年前相比,奥巴马承诺的希望和改变,都已经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一部无情、昂扬的竞选机器,在形同血腥互殴的2012年大选中,不惜动用一切武器:对于未来的展望,换成了可怕的警告———警告民众,罗姆尼会对美国做些什么,直率的批评,蜕化为喷薄而出的谣传和讽刺。在这一切背后,指挥若定的,就是艾克塞尔罗德,奥巴马的内部圈子,简单地称他为“斧头”(Axe,Axelrod的简称,与“斧头”同义)。对于一个恨不得把罗姆尼的脑袋砍下来的狠角色来说,这个称谓,再恰当不过了。
这次,奥巴马阵营所下赌注,尤其高昂,求胜欲望,尤其强烈。如果败选,奥巴马将会被贬,斥为又一个吉米·卡特,一个昙花一现、只能保持一任的“奇迹”,承诺很多,却无力实现;如果胜选,奥巴马就可以获得,实现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诺言的机会。而且,事实不仅如此。不久前,57岁的艾克塞尔罗德,对一位记者说,这次大选,将是他最后一役。显然,无论采取哪种手段,艾克塞尔罗德都希望,最终能够取胜。
历任总统都有自己的战略顾问,戴维·艾克塞尔罗德是这个阵营中的最新一员。他们在政治机器内部,运筹帷幄,就像《绿野仙踪》里的巫师一样,在幕后操作。布什有卡尔·罗夫,比尔·克林顿有詹姆斯·卡维尔,罗纳德·里根和老布什有李·爱华特。对于这些人来说,政治更像一场白刃战,而不是理想之争。他们打磨信息,拟定战术,挑出选民想要的东西,隐藏选民不想看到的东西。
然而,艾克塞尔罗德对政治的兴趣,却产生于一个象征着美国理想主义的年代。他出生于曼哈顿斯图维桑特镇一个犹太人家庭,周遭人们,全是工薪阶层。1960年,5岁的艾克塞尔罗德,在纽约,参加了总统肯尼迪的一场竞选集会。
“我被那种场景深深吸引,被总统深深吸引,被那看起来如此重要和神秘的一切深深吸引。那次集会,真正点燃了我对于政治和新闻的兴趣。”他曾经这样说过。
他的家人鼓励这种兴趣的发展。他的母亲梅丽尔是左翼记者,他的父亲约瑟夫是一位心理学者。到了十来岁时,少年艾克塞尔罗德已经开始在街头,为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散发传单,对于所有政治事务,都深深着迷。1972年,他高中毕业,入读芝加哥大学,在那里,攻读政治学,并认识了未来的妻子苏珊。
他还是学生时,他就为芝加哥当地的报纸《海德公园论坛报》撰写文章,然后,在《芝加哥论坛报》找到了一份工作,并且,职位上升很快,成为该报有史以来,最为年轻的首席政治专栏作者。但是,他没有接着在报界工作,而是离开,完成了“从偷猎者,到猎场看守人”的转变。1984年,他应邀成为伊利诺伊州参议员保罗·西蒙的新闻主管。几个月后,他成为西蒙的竞选主管之一。
艾克塞尔罗德很快确立了自己的一套政治顾问艺术,他熟练操纵着一切,展现出令人吃惊的工作热情,和完成高难任务的能力。2008年,他将这些本领,带到白宫,每天早上7点上班,常常半夜打电话给人,还能一边吃东西、打电话。在芝加哥时,他曾帮助该市第一位黑人市长获得连任,锻炼出了帮助黑人政治家,在黑人选民中,拉得更多选票的“专业技术”。正因为此,1992年,一位民主党人,把他介绍给了奥巴马。
艾克塞尔罗德始终盯着未来,因此,即使是在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之时,他和潜力股奥巴马,保持着密切关系。事实上,2008年,他甚至考虑过,不参与选战,只是袖手旁观,因为,民主党5位竞逐提名的候选人———奥巴马、希拉里·克林顿、约翰·爱德华兹、克里斯·多德和汤姆·维尔萨克———都曾是他的客户。当然,最后,他选择了奥巴马。之前的2004年,他就已经拒绝那些更有影响力的候选人的邀请,帮助名不见经传的奥巴马,获得了参议员选举的胜利,他相信,奥巴马这次可以创造历史。最后,他用行动,证明自己是对的,先是在党内,打败希拉里,接下来,战胜了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
这是一个令人惊愕的成就,但,艾克塞尔罗德不会因此沾沾自喜,迷失方向。单从外表上看,艾克塞尔罗德一点不像位高权重、纵横捭阖之人。他举止谦卑,衣服经常是皱皱巴巴的,举止,也很平和。他很少失去情绪上的平衡,这可能是因为,他的职业中斗争太多,或是因为,在私人生活惯于应对悲剧(他的父亲,于1974年自杀,大女儿则患有癫痫症)。
这种理性和沉稳,帮了他大忙。在白宫的三年里,艾克塞尔罗德是少数可以随时打电话给奥巴马的人。《纽约时报》曾披露,白宫有一份富有争议性的,针对伊斯兰恐怖主义目标的“清洗名单”,文章说,开会拟定这些名单时,艾克塞尔罗德总是在座。
艾克塞尔罗德擅打选战,但,真正管理国家这样的事情,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过去四年证明,希望和变革,不太可能以很快乐的方式,转化为现实。经济衰退、两场海外战争,和一个两党僵持的政治体系,让民主党支持者很快清醒过来。然后,2010年的中期选举中,在茶党的推波助澜之下,共和党人获得大规模胜利。2011年1月,艾克塞尔罗德离开华盛顿,回到芝加哥。他要去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用各种无情的手段,为奥巴马铺开2012年竞选连任之路。
他拟定的战略,目前,正全面开花———富有侵略性,强调负面攻击,核心是“绝对要赢”。这种战略会奏效吗?很难说。不过,就目前而言,它的确发挥了作用,减弱了人们对容易出丑、缺乏魅力的共和党挑战者的支持。
但是,恰如艾克塞尔罗德所知,美国政治中,从无确定之事。早在1987年,接受《芝加哥》杂志采访时(那篇文章,已经把他形容为“职业杀手”),艾克塞尔罗德就在思考,负面广告战略,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好处。“负面宣传,就像放射性治疗,”他说,“你很难判断自己是在痊愈,还是在被干掉。”他当时说的,是一场参议院选举。但,对于目前这场旨在选出全球最有权力者的角逐来说,也十分恰当。
原作:EdwardKlein
原载:Observer
链接:http://www.guardian.co.uk/theobserver/2012/aug/05/observer-profile-david-axelrod
编译:Dawn(来源:南方都市报南都网)
链接
艾克塞尔罗德其人
1955年2月22日,出生于纽约。与妻子苏珊·兰多,在芝加哥读大学时,相识,她学的是商学。两人,育有二子,一女。
巅峰时刻
2008年11月3日,艾克塞尔罗德帮助奥巴马,成为美国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他们的选战口号“希望和变革”,激励了世界上许多年轻人。
人生低潮
1974年,就在父亲节前,还是个学生的艾克塞尔罗德得知,父亲自杀了。他必须从芝加哥,回到纽约,去认尸。
他的话
艾克塞尔罗德平时,总是不修边幅,曾有媒体据此报道说,他被白宫生活的压力和快节奏,弄得焦头烂额。就此,艾克塞尔罗德曾向一位记者解释说:“我什么时候,看上去都是疲惫不堪、乱七八糟的,我大部分时候,都是这样。这就是我。”(来源:南方都市报南都网)
别人说
“贝拉克·奥巴马的政治鹰隼,正挥动魔杖,包装出一个全新的候选人。2008年,那位可爱的、总是微笑的奥巴马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艾克塞尔罗德打造出的暴躁候选人,用陈旧的战术和负面宣传,来吓退选民。”
贫民窟里的奥巴马弟弟。2012年08月19日。
乔治·侯赛因·奥巴马
乔治·奥巴马栖身在棚屋中;他的哥哥是全球最有权势的领导人之一;
乔治·奥巴马所住的贫民窟
他个子挺高,长得很像美国总统奥巴马,有人会开玩笑地喊他“总统先生!总统先生!”但他的栖身地,是非洲一个声名狼藉的贫民窟,他只有一间小棚屋,外出时,要穿过堆满垃圾的院子,跨过四处横流的污水。
这个男人的名字,叫乔治·侯赛因·奥巴马,他同父异母的哥哥名叫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美国总统奥巴马。
栖身于薄钢板搭建的棚屋中
乔治和美国总统奥巴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们的父亲老奥巴马与美国妻子生下了贝拉克·奥巴马,而乔治·奥巴马生于肯尼亚,是老奥巴马第四次婚姻的结晶。
如今,贝拉克·奥巴马身在白宫,出行时,搭乘空军一号。30岁的乔治,栖身于薄钢板搭建的棚屋中,即使是他的贫民窟邻居们也认为,他的家,实在是太简陋了。
乔治近期,出现在由奥巴马反对者制作的纪录片中,他的生活,也因此得以曝光。
这部纪录片,名为《2016》,由《辛德勒的名单》的制作团队拍摄,旨在表现奥巴马,若是连任,将会产生的糟糕后果。不过,乔治并没有在片中,直接批评自己的哥哥。
乔治表示,受到兄长的影响,他正处在踏入政坛的压力之下,“很多人告诉我,我应该进入议会。不过,我对政治没什么兴趣。但是,如果我当上了肯尼亚总统,贝拉克又是美国总统,那么,我们两个见面,就更容易了。 ”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毫不掩饰地称,乔治的这种说法,是完全缺乏自知之明。
乔治认为,他无法和贝拉克·奥巴马拥有更亲密的关系,唯一的原因是,自己太穷了。“他有他的责任,他不应该来照顾我,”乔治说,“我是一个成年人。很多人以为,他会给我汇款,但,我不是一个乞丐。 ”
不过,在记者问及如果贝拉克·奥巴马给他汇款,他是否会接受时,乔治微笑着说:“当然!谁不会接受!”
自称,想成为最贫困人群的领导人
乔治曾于2012年出版了一本回忆录,名为《家园》。这本书讲述了他是如何从一个中产阶级变成赤贫阶级的。
回忆录的简介中写道,“乔治选择居住在内罗毕的贫民区,在那里,他会帮助当地的居民,尤其是孩子们,帮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 ”
回忆录中,还引用了乔治的话,“我的哥哥,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势国家的领导人。在肯尼亚,我的目标是,成为地球上最贫困人群的领导人,这些人,都居住在贫民窟里。 ”
乔治还提到了一项听起来如同好莱坞电影般传奇的工作,他声称,他是推动一支贫民窟足球队,成为肯尼亚顶尖球队的幕后人物。乔治把这个,称为“奥巴马的冠军计划”。
以上这些举动,都说明,乔治正为肯尼亚人,做出贡献,而这,也是肯尼亚人希望看到的。
很多肯尼亚人认为,这个和奥巴马拥有相同姓氏、有血缘关系的男人,能改变他们的生活。
然而,这种期望,可能已经超出了乔治的能力所及。由于长年酗酒、长期使用毒品,乔治甚至连走条直线、清醒地说一大段话,都无法完成。
乔治拥有胡卢马足球俱乐部联络员的官方头衔,这个足球队,由孤儿、被释放的罪犯和改邪归正的瘾君子组成。不过,这个头衔,仅仅是个虚名而已。乔治每天,还是沉浸在酒精之中,或是蒙头大睡。
定居贫民窟,是为获得廉价毒品
乔治声称,他自己选择居住在简陋的棚屋中,但事实,是他花完了所有的钱。据说,乔治以前,住在一个环境更好的地区,房子也大很多。而胡卢马贫民窟的这间棚屋,是免费的。
乔治住在贫民窟的理由,其实并不像他所说的那么高尚,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方便地获取低价的可卡因、海洛因和大麻。
俗话说,“要想隐藏一棵树,最好的办法,是把它,藏进森林里。 ”乔治正是带着这样的想法,选择定居在一个名为胡卢马的贫民窟里,这里,到处都是酗酒者、吸毒者和暴力犯罪。这就意味着,乔治的举动,在这里,不会引起注意。
尽管乔治声称,他现在已经不吸食海洛因和可卡因了,但,他一直在喝一种当地人称为“长阿”的酒,这种酒,用玉米酿制,他每天,从睁开眼,就开始喝,一直喝到不省人事为止。除了酒精之外,这种酒里,还有防腐液和电池用的酸液,用来增强酒劲,但可能会导致饮用者失明,甚至死亡。
英国《每日邮报》的记者,在一个私贩“长阿”酒的地方,找到了乔治,记者邀请他去酒店里,吃午饭,结果,在接下来的两天里,乔治一直厮守在记者客房的酒柜旁。他邀请了许多女友,和“安全顾问”,来喝酒,吃饭,全都记在记者的账上。
乔治表现得像是个被宠坏的名人,在记者拒绝付给他的“女友们”现金时,他还很是惊讶。
认为姓氏是自己的负担和“诅咒”
乔治称,奥巴马这个姓氏,对他来说,是个负担和“诅咒”。
不过,与此同时,他却利用这个姓氏,赚钱,购买毒品和酒,并且,对此,毫不感到羞愧。
“人们对我感兴趣,不过是因为我有那样一个哥哥,”乔治边喝酒,边说,“我讨厌这样。人们都希望我能成为一个不同的人。 ”
乔治读小学的时候,第一次见到了哥哥贝拉克·奥巴马。两兄弟的父亲老奥巴马,几年前,已经去世,贝拉克·奥巴马回到故乡探亲,在操场上,向正在踢足球的乔治打招呼。
2006年,已经成为美国参议员的贝拉克·奥巴马访问东非,乔治,因此有机会,第二次见到哥哥,他们握了手。
“他是一个具有鼓舞性的人物,”乔治说,“我们见过几次面,说了点话。他是我的哥哥。 ”
贝拉克·奥巴马也曾在自传 《来自父亲的梦想》中,提到过乔治,称,他是个“漂亮的男孩”。他还提到了他们成年之后的那次相见,“像是与一个完全陌生的人会面。 ”
因抢劫入狱,自称,已改邪归正
其实,乔治的人生,在最开始,还是挺不错的。乔治的父亲老奥巴马,是个非常聪明的学生,他是第一个在夏威夷著名学府获得奖学金的非洲学生。老奥巴马在美国期间,欺骗了一个名叫安·邓汉姆的美国女生,他声称,自己已经离婚,但实际上,他在肯尼亚,已经有个妻子。 1961年,老奥巴马和安结婚,但,他仍在外,拈花惹草。在生下贝拉克·奥巴马之后,没多久,老奥巴马与安离婚,回到了肯尼亚。
在肯尼亚,老奥巴马对酒精的热爱,逐渐失去了控制。他在第四次结婚时,娶了个名叫杰尔的女子,杰尔生下了乔治。但,就在乔治出生后6个月,老奥巴马死于车祸。
乔治的母亲杰尔,后来,改嫁给了一个法国援助人员,乔治因此,得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郊区的一个中产阶级社区里长大。但,他将自己后来的反叛问题,归因于这段历史,“我是那里唯一一个拥有白人父亲的孩子。我想和其他黑人小孩一样。 ”
10岁那年,乔治就开始喝酒、抽大麻。 5年之后,他因吸毒问题,被赶出了寄宿制学校。他原本在学校里,打橄榄球、学习外语。
乔治承认,他从17岁开始,就依赖可卡因和海洛因,还曾为了买酒和毒品,参与过武装抢劫。整天和 “黑人兄弟”混在一起的乔治,于2003年被逮捕,罪名是,武装抢劫未遂。
在被关押了9个月之后,乔治因证据不足,而获释。他声称,铁窗生涯改变了他,“那里是地狱。出来的时候,你要么变得更坏,要么改邪归正。我改变了,我想帮助别人。 ”
花天酒地,朋友劝他寻求帮助
当然,乔治,并不是奥巴马家族中唯一一个尝试过毒品的人。奥巴马总统本人,也曾在年轻时候,使用过毒品。奥巴马曾在其回忆录中,提到,他吸食过大麻,还喝酒,偶而,手头宽裕,还服用可卡因,他表示,他是在大学里,才开始有社会正义感的。
贝拉克·奥巴马在回忆录中披露,他吸毒,是为了“将”我是谁”这个问题,从脑海中赶出去”。这个说法表明,他与父亲的关系,很糟糕。 “瘾君子,我正在朝着这个致命的终极角色迈进,”他写道。
好在,奥巴马最终摆脱了父亲的影响。关键的转折点,出现在一场充斥着毒品和酒精的派对上,有一位女性友人斥责了奥巴马,并表示,“你的生活,并不只是关于你一个人的。 ”贝拉克·奥巴马戒掉了毒品,避免了重蹈父亲的覆辙。但是,这样的结局,似乎不可能发生在他的弟弟乔治身上。
乔治此前的回忆录,据说预付款,就达800万肯尼亚先令 (约合6.1万英镑),但这笔钱,被他用来购买毒品和酒,他还带着自己的“朋友们”,去肯尼亚的海滨胜地蒙巴萨玩了2个月。
当地所有的人都知道,乔治是个酒鬼,他的朋友们也劝说他寻求帮助。足球队的托尼说:“他是个疯子,他病得很厉害,但他自己不知道。他已经在黑暗中度过了太长时间,我们希望奥巴马这个姓氏,能对我们这个地区起到帮助,但乔治似乎是被诅咒了一样。 ”
中国杨浦大桥下-周家牌路棚户区居民转载